拉制导线表面水分在线去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6312发布日期:2019-05-24 22:2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拉制导线表面水分在线去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制导线表面水分在线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线缆的制造中,多头拉丝机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拉制出的导线进入退火炉在蒸汽和水的保护下进行回火处理。从保护液出来的导线经过现有吹干式除水效果不理想。表面带水的导线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极易氧化变红,变黑,因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报废。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对拉制导线的表面水进行去除的装置,能自动跟随导线的拉制速度,实时恒温的将导线的表面水去除,获得良好的表观质量,并可使导线长期储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制导线表面水分在线去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制导线表面水分在线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箱体、承线导轮、测速轮、电极轮、高频感应线圈、功率发生器和测速传感器,所述测速轮、所述电极轮、所述高频感应线圈和所述功率发生器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置于所述测速轮和所述电极轮之间,所述承线导轮为两个并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对称的两外侧壁上,所述测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承线导轮处;

所述承线导轮,用于引导在线拉制过程中的多根导线,沿既定路径进行平面铺设;

所述测速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出所述承线导轮上各导线的速度,形成速度信号;

所述功率发生器,用于在速度信号的驱动下,在所述高频感应线圈中产生高频交变电流;

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用于产生高频交变电流,在导线表面产生高频涡流,去除导线的表面水。

优选地,在所述箱体上钻设两个对称的孔洞,并在正对两个孔洞的外侧分别设置所述承线导轮;

所述承线导轮用于将导线穿过两个孔洞进行不相互压叠的平面铺设。

优选地,所述测速轮置于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的下方,所述电极轮置于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的上方,所述测速轮和所述电极轮配合所述承线导轮,引导导线穿过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的中心;

所述电极轮为双槽结构,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

进线侧的所述承线导轮将导线引导进入所述箱体,沿所述电极轮第一槽、所述测速轮、所述高频感应线圈的中心、所述电级轮第二槽后,从出线侧的所述承线导轮引出。

优选地,所述测速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测量用传感器,检测导线的拉制速度,形成速度信号。

优选地,所述功率发生器用于将接收到的速度信号作为输入,在所述高频感应线圈中实时产生出可跟踪速度的高频交变电流;

所述功率发生器,用于控制导线表面温度与导线速度的同步跟随,实时控制导线表面水分蒸发所需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高频感应线圈承载高频交变电流,在导线表面产生可控的高频涡流,使导线自加热,对导线的表面水分进行蒸发去除。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制导线表面水分在线去除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承线导轮、测速轮、电极轮、高频感应线圈、功率发生器和测速传感器,测速轮、电极轮、高频感应线圈和功率发生器置于箱体内,高频感应线圈置于测速轮和电极轮之间,承线导轮为两个并分别固定于箱体对称的两外侧壁上,测速传感器设置在承线导轮处。本实用新型将在线拉制的多根导线沿既定路径承装于双槽平面的承线导轮中,导线穿过高频感应线圈的中心;通过安装于承线导轮处的测速传感器实时测出导线移动的速度,作为激励信号给定功率发生器产生高频可调的交变电流;交变电流在导线表面激发出变化的涡流,实现导线在线加热,去除导线的表面水。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制导线表面水分在线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体,2-电极轮,3-测速轮,4-高频感应线圈,5-承线导轮,6-导线,7-测速传感器,8-功率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制导线表面水分在线去除装置,用于在多根导线在线连续拉制中,将导线表面的水实时去除,提高在制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制导线表面水分在线去除装置,其具体实现结构如图1所示,具体可以包括:箱体1、电极轮2、测速轮3、高频感应线圈4、承线导轮5、导线6和测速传感器7,功率发生器8;所述电极轮2、所述测速轮3、所述高频感应线圈4和所述功率发生器8置于所述箱体1内,所述高频感应线圈4置于所述测速轮3和所述电极轮2之间,所述承线导轮5为两个并分别固定于所述箱体1对称的两外侧壁上,所述测速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测速轮3处。

该装置各部件的具体内容如下:

(1)箱体

箱体1为长方体结构,在箱体1上钻设两个对称的孔洞,并在正对两个孔洞的外侧分别设置所述承线导轮5。

(2)承线导轮

承线导轮5,用于引导在线拉制过程中的多根导线,沿既定路径进行平面铺设。

在承线导轮5的引导下,在线拉制过程中的多根导线穿过箱体1一侧的孔洞进入箱体,并经过电极轮2、高频感应线圈4的中心、测速轮3后,穿过箱体1另一侧的孔洞离开箱体1。

承线导轮5设置在箱体1的两侧,分别为:进线侧承线导轮和出线侧承线导轮,两侧的承线导轮5将多根导线平铺于同一个平面,且不会相互压叠造成乱线。

(3)测速轮、电极轮

电极轮2为双槽结构,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测速轮3置于所述高频感应线圈4的上方,电极轮2置于所述高频感应线圈4的下方,

测速轮3和所述电极轮2配合所述承线导轮5,引导导线穿过所述高频感应线圈4的中心。进线侧承线导轮将导线引导进入箱体1,沿电极轮2第一槽,测速轮、高频感应线圈4的中心、电极轮2第二槽后,从出线侧承线导轮引出。

(4)测速传感器

测速传感器7,采用非接触式测量用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出所述承线导轮5上各导线的拉制速度,形成速度信号。

测速传感器7可精确测出各导线过承线导轮5的实际线速。

(5)功率发生器

功率发生器8,用于在速度信号的驱动下,在所述高频感应线圈4中产生高频交变电流。

功率发生器8将接收到的速度信号作为输入,在所述高频感应线圈4中实时产生出可跟踪速度的高频交变电流。

功率发生器8,用于控制导线表面温度与导线速度的同步跟随,实时控制导线表面水分蒸发所需的温度。

(6)高频感应线圈

高频感应线圈4,用于产生高频交变电流,在导线表面产生高频涡流,去除导线的表面水。

高频感应线圈4承载高频交变电流,在导线表面产生可控的高频涡流,使导线进行自加热,对导线的表面水进行蒸发去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在多根导体的拉制中,可在线实时去除导线表面的残留水分,使导线免于在空气中氧化变质;可有效提高电线电缆制品的质量,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拉制导线表面水分在线去除装置,在多根导体在线连续拉制中,将导体表面的水分进行实时去除。该装置包括:箱体、承线导轮、测速轮、电极轮、高频感应线圈、功率发生器和测速传感器,测速轮、电极轮、高频感应线圈和功率发生器置于箱体内,高频感应线圈置于测速轮和电极轮之间,承线导轮为两个并分别固定于箱体对称的两外侧壁上,测速传感器设置在承线导轮处。本实用新型将在线拉制的多根导线沿既定路径承装于双槽平面的承线导轮中,导线穿过高频感应线圈的中心;通过安装于承线导轮处的测速传感器实时测出导线移动的速度,作为激励信号给定功率发生器产生高频可调的交变电流;交变电流在导线表面激发出变化的涡流,实现导线在线加热,去除导线的表面水;保证下线导线在储存中不发生氧化,提高了在制品的质量,减少了每年因导线氧化造成的导体损失。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部件可以合并为一个部件,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