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盘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340发布日期:2019-05-21 21:1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料理盘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料理盘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料理盘生产需要人工辅助生产,传统的灌注系统采用人工灌注,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且产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料理盘生产线,它可以实现了料理盘自动生产,有效节省了劳动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料理盘生产线,它包括机架和沿机架依次设置的:

用于供应物料的上料装置;

用于切断物料以形成工件的断料机构;

用于对工件的一个端部进行压合的第一压机;

用于对工件进行翻转以使得工件的被压合的端部朝下的翻转机构;

用于往工件内灌注液体的灌注机构;

用于对工件的另一个端部进行压合的第二压机;

用于使得工件水平放置的放平机构;

用于对工件进行收料的收料装置;

其中,在上料装置和断料机构之间、在断料机构和翻转机构之间、灌注机构和水平

装置之间均设置有移料机构;在翻转机构和灌注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经翻转机构翻转后的工件旋转至灌注机构所在位置的旋转机构。

进一步为了使得工件的端部平整,所述第一压机和第一压机之后均设置有用于处理由压合工序产生的锋利边缘的断口机构。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的具体结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架和上料架升降驱动机构,所述上料架用于放置物料,所述上料架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料架相连,以便通过上料架升降驱动机构驱动上料架上升以便设置在上料装置和断料机构之间的移料机构移动物料。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上料架升降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上料架升降驱动机构包括

升降电机和竖直丝杠,所述竖直丝杠可旋转地支承在机架上,所述上料架通过螺纹连接在竖直丝杠上,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竖直丝杠相连,以便通过升降电机驱动竖直丝杠旋转,进而将竖直丝杠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料架的升降运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压机为立式压机,所述第二压机为卧式压机。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翻转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旋转气缸和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的缸体与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臂相连,以便旋转气缸旋转90°使得工件由水平放置变为竖直放置。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移料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移料机构包括移动架、水平丝杠和水平电机,所述移动架的下端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吸取物料或工件的吸盘,所述水平丝杠可旋转地支承在机架上,所述移动架通过螺纹连接在水平丝杠上,所述水平电机与所述水平丝杠相连,以便通过水平电机驱动水平丝杠旋转,进而将水平丝杠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移动架的直线运动。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收料装置的具体结构,所述收料装置包括用于传输工件的工件传

输带、收料架和用于将工件传输带上的工件移动至收料架上的工件取放机构,所述工件取放机构包括取件架、丝杆、取件电机、升降架、气缸和多个取料吸盘,多个取料吸盘均连接在升降架上,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所述取件架相连,所述升降架与所述气缸的气缸杆相连,以便通过气缸驱动升降架和取料吸盘升降;所述丝杆可旋转地支承在机架上,所述取件架通过螺纹连接在丝杆上,所述取件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相连。

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放平机构的具体结构,所述放平机构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竖直部和与所述竖直部相连的倾斜部,所述竖直部的顶端与所述机架相连,所述倾斜部的底端与所述工件传输带相连。

进一步,所述断料机构为等离子切割机或激光切割机。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人工将物料放置在上料装置的上料架上,然后物料被第一个移料机构移至移至断料机构,完成断料工序,接下来,第二个移料机构将工件移载至第一压机完成压合作业,第二个移料机构同步将完成压合作业的工件移载至第一个断口机构以处理上道压合工序产生的锋利边缘;之后,翻转机构将工件垂直放置在旋转机构的工装上,未压合的端部朝上,便于灌注液体,灌注机构对工件完成自动灌注作业,完成后,第三个移料机构将工件移载至第二压机,进行开口压合作业,随后第二个断口机构将压合工序产生的锋利边缘处理,最后移载至收料装置完成收料,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料理盘的自动生产,有效节省了劳动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料理盘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图1的C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D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料理盘生产线,它包括机架103和沿机架103依次设置的:

用于供应物料10的上料装置1;

用于切断物料10以形成工件20的断料机构2;

用于对工件20的一个端部进行压合的第一压机3;

用于对工件20进行翻转以使得工件20的被压合的端部朝下的翻转机构4;

用于往工件20内灌注液体的灌注机构5;

用于对工件20的另一个端部进行压合的第二压机6;

用于使得工件20水平放置的放平机构7;

用于对工件20进行收料的收料装置8;

其中,在上料装置1和断料机构2之间、在断料机构2和翻转机构4

之间、灌注机构5和水平装置之间均设置有移料机构9;在翻转机构4和灌注机构5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经翻转机构4翻转后的工件20旋转至灌注机构5所在位置的旋转机构101。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工件20的端部平整,所述第一压机3和第一压机3之后均设置有用于处理由压合工序产生的锋利边缘的断口机构102。

如图1、2所示,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上料架11和上料架升降驱动机构,所述上料架11用于放置物料10,所述上料架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料架11相连,以便通过上料架升降驱动机构驱动上料架11上升以便设置在上料装置1和断料机构2之间的移料机构9移动物料10。

如图1、2所示,所述上料架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升降电机12和竖直丝杠13,所述竖

直丝杠13可旋转地支承在机架103上,所述上料架11通过螺纹连接在竖直丝杠13上,所述升降电机12的输出轴与所述竖直丝杠13相连,以便通过升降电机12驱动竖直丝杠13旋转,进而将竖直丝杠13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料架11的升降运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压机3为立式压机,所述第二压机6为卧式压机。

如图1、3所示,所述翻转机构4包括旋转气缸41和用于夹持工件20的夹持气缸42,所述夹持气缸42的缸体与所述旋转气缸41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臂43相连,以便旋转气缸41旋转90°使得工件20由水平放置变为竖直放置。

如图1、2所示,所述移料机构9包括移动架91、水平丝杠92和水平电机93,所述移动架91的下端部设置有多个用于吸取物料10或工件20的吸盘94,所述水平丝杠92可旋转地支承在机架103上,所述移动架91通过螺纹连接在水平丝杠92上,所述水平电机93与所述水平丝杠92相连,以便通过水平电机93驱动水平丝杠92旋转,进而将水平丝杠9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移动架91的直线运动。

如图1、5所示,所述收料装置8包括用于传输工件20的工件传输带81、收料架

82和用于将工件传输带81上的工件20移动至收料架82上的工件取放机构,所述工件取放机构包括取件架83、丝杆84、取件电机85、升降架、气缸和多个取料吸盘86,多个取料吸盘86均连接在升降架上,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所述取件架83相连,所述升降架与所述气缸的气缸杆相连,以便通过气缸驱动升降架和取料吸盘86升降;所述丝杆84可旋转地支承在机架103上,所述取件架83通过螺纹连接在丝杆84上,所述取件电机85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84相连。

如图1、4所示,所述放平机构7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竖直部71和与所述竖直部71相连的倾斜部72,所述竖直部71的顶端与所述机架103相连,所述倾斜部72的底端与所述工件传输带81相连。具体地,竖直状态的工件20经竖直部71下落,后经倾斜部72滑至工件传输带81,变为水平状态。

所述断料机构2为等离子切割机或激光切割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人工将物料10放置在上料装置1的上料架11上,然后物料10被第一个移料机构9移至移至断料机构2,完成断料工序,接下来,第二个移料机构9将工件20移载至第一压机3完成压合作业,第二个移料机构9同步将完成压合作业的工件20移载至第一个断口机构102以处理上道压合工序产生的锋利边缘;之后,翻转机构4将工件20垂直放置在旋转机构101的工装上,未压合的端部朝上,便于灌注液体,灌注机构5对工件20完成自动灌注作业,完成后,第三个移料机构9将工件20移载至第二压机6,进行开口压合作业,随后第二个断口机构102将压合工序产生的锋利边缘处理,最后移载至收料装置8完成收料,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料理盘的自动生产,有效节省了劳动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