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轴的拉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2012发布日期:2019-04-05 21:35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传动轴的拉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轴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传动轴的拉花装置。



背景技术:

图4示出了一种拉花后的传动轴,该传动轴上采用双向交错的拉花方式,目前,现有技术中,在进行上述拉花时,通常需要先完成单向拉花,再进行反向拉花,这样就导致拉花过程需要进行两个独立的加工过程才能实现,比较浪费时间,导致传动轴的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一次性完成双向拉花从而提高加工效率的传动轴的拉花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传动轴的拉花装置,包括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工主轴,能正转及反转地设于所述加工平台上,该加工主轴内设置有用于夹持待加工轴的夹具;

安装座,设于所述加工平台上,该安装座上具有安装加工主轴的安装孔;

电机,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加工主轴连接并能驱动加工主轴转动;

放料机构,设于所述加工平台上并靠近夹具的前端布置,具有能将待加工轴沿夹具轴向放置的送料槽;

推入机构,设于所述加工平台上并对应夹具布置,该推入机构至少包括有能将送料槽上的待加工轴推入夹具中的推杆;

刀具,设于所述加工平台上并靠近夹具前端布置,该刀具与所述放料机构相对布置;以及

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加工平台上并用于驱动刀具垂直夹具轴向及沿夹具轴向往复移动。

优选地,所述放料机构包括第一基座、推块、第一气缸及储料盒,所述第一基座设于夹具的前侧,所述推块能垂直夹具轴向来回移动地设于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气缸设于第一基座外侧并用于驱动推块来回移动,所述送料槽开设于推块靠近夹具的一端并沿夹具轴向布置,所述储料盒设于第一基座上并位于推块上方,所述储料盒具有供待加工轴输出的下端口且该下端口与推块的上表面相抵。采用该结构,由于储料盒的下端口与推块的上表面相抵,只有当下端口对应送料槽时才会进行放料,且送料槽的深度进允许一根待加工轴放入,有利于实现自动而连续的放料。

优选地,所述推入机构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的推杆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二基座设于加工平台上并与夹具前端相对布置,所述推杆能沿夹具轴向来回移动地设于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气缸设于第二基座上并用于驱动推杆来回移动。

进一步优选,所述推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限位柱,所述第二基座上设置有向前延伸并在推杆将待加工轴推入夹具中状态下与限位柱相抵的限位件。所述的限位件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及轴承,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向夹具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向推杆方向延伸,所述轴承能转动地设于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上并能与限位柱转动配合。上述结构有利于在推杆将待加工轴推入夹具到位时对推杆位置进行限位,以避免推入过渡对夹具造成损坏。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基座、第一推块、第二推块、第三气缸及第四气缸,所述第三基座设于加工平台上并与放料机构相对布置,所述第一推块能沿夹具轴向来回移动地设于第三基座上,所述第三气缸设于第三基座上并用于驱动第一推块来回移动,所述第二推块能垂直夹具轴向来回移动地设于第一推块上,所述第四气缸设于所述第一推块上并用于驱动第二推块来回移动,所述刀具设于第二推块的上表面上并刀头伸向待加工轴方向。该结构有利于调整拉花深度及拉花长度,以满足更多的拉花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在使用时,先通过送料槽将待加工轴沿夹具轴向放置在夹具前端,然后通过推入机构将待加工轴推入夹具中夹紧,电机带动夹具使待加工轴正向转动,刀具向待加工轴方向移动至确定拉花深度后沿待加工轴轴向来回移动一次,完成一个方向的拉花,刀具暂时远离待加工轴,电机带动夹具使待加工轴反向转动,刀具再次向待加工轴移动并沿待加工轴轴向来回移动一次,完成另一个方向的拉花,从而连续的一次性完成了双向拉花,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传动轴的拉花装置包括加工平台1、加工主轴2、安装座3、电机、放料机构4、推入机构5、刀具6及驱动机构7。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3设于加工平台1上,安装座3上开有用于安装加工主轴2的安装孔31,加工主轴2通过一轴承能转动的设于安装孔31中,且加工主轴2的前端露出安装孔31的前侧,加工主轴2的后端露出安装孔31的后侧。加工主轴2内设有用于夹持待加工轴100的夹具20,加工主轴2的后部设置有能使夹具20张开或闭合的开合结构201,该开合结构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电机也设于安装座3内,且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加工主轴2驱动连接,以驱动加工主轴2正转或反转,进而带动待加工轴100转动。

本实施例的放料机构4设于加工平台1上并靠近夹具20的前端布置,放料机构4具有能将待加工轴100沿夹具20轴向放置的送料槽40。具体的,放料机构4包括第一基座41、推块42、第一气缸43及储料盒44,第一基座41设于夹具20的前侧,推块42能垂直夹具20轴向来回移动地设于第一基座41上,第一气缸43设于第一基座41外侧并用于驱动推块42来回移动,送料槽40开设于推块42靠近夹具20的一端并沿夹具20轴向布置,储料盒44设于第一基座41上并位于推块42上方,储料盒44具有供待加工轴100输出的下端口441,且该下端口441与推块42的上表面相抵。由于储料盒44的下端口441与推块42的上表面相抵,只有当下端口441对应送料槽40时才会进行放料,且送料槽40的深度进允许一根待加工轴100放入,有利于实现自动而连续的放料。

本实施例的推入机构5设于加工平台1上并对应夹具20布置,该推入机构5至少包括有能将送料槽40上的待加工轴100推入夹具20中的推杆51。具体的,推入机构5包括第二基座52、上述推杆51及第二气缸53,第二基座52设于加工平台1上并与夹具20前端相对布置,推杆51能沿夹具20轴向来回移动地设于第二基座52上,第二气缸53设于第二基座52上并用于驱动推杆51来回移动。推杆5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限位柱511,第二基座52上设置有向前延伸并在推杆51将待加工轴100推入夹具20中状态下与限位柱511相抵的限位件54。限位件54包括第一连接臂541、第二连接臂542及轴承543,第一连接臂54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基座52上,第一连接臂541的第二端向夹具20方向延伸,第二连接臂54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臂541的第二端上,第二连接臂542的第二端向推杆51方向延伸,轴承543能转动地设于第二连接臂542的第二端上并能与限位柱511转动配合。上述结构有利于在推杆51将待加工轴100推入夹具20到位时对推杆51位置进行限位,以避免推入过渡对夹具20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7用于驱动刀具6垂直夹具20轴向及沿夹具20轴向往复移动。具体的,驱动机构7包括第三基座71、第一推块72、第二推块73、第三气缸74及第四气缸75,第三基座71设于加工平台1上并与放料机构4相对布置,第一推块72通过滑槽、滑轨配合结构能沿夹具20轴向来回移动地设于第三基座71上,第三气缸74设于第三基座71上并用于驱动第一推块72来回移动,第二推块73通过滑槽、滑轨配合结构能垂直夹具20轴向来回移动地设于第一推块72上,第四气缸75设于第一推块72上并用于驱动第二推块73来回移动,刀具6设于第二推块73的上表面上并刀头伸向待加工轴100方向。该结构有利于调整拉花深度及拉花长度,以满足更多的拉花需求。

使用本实施例的拉花装置时,先通过送料槽40将待加工轴100沿夹具20轴向放置在夹具20前端,然后通过推入机构5将待加工轴100推入夹具20中夹紧,电机带动夹具20使待加工轴100正向转动,驱动结构7驱动刀具6向待加工轴100方向移动至确定拉花深度后沿待加工轴100轴向来回移动一次,完成一个方向的拉花,刀具6暂时远离待加工轴100,电机带动夹具20使待加工轴100反向转动,驱动结构7驱动刀具6再次向待加工轴100移动并沿待加工轴100轴向来回移动一次,完成另一个方向的拉花,从而连续的一次性完成了双向拉花,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