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镶肩轴瓦铆装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2167发布日期:2019-05-17 21:0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镶肩轴瓦铆装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镶肩轴瓦铆装模具。



背景技术:

镶肩轴瓦即翻边轴瓦,翻遍轴瓦一般由半圆轴瓦和止推边组成,止推边一般为沿着半圆轴瓦的径向延伸的片状半圆环形结构,止推边也称为镶肩,镶肩轴瓦按其镶肩与半圆轴瓦之间的连接结构分类,有整体式镶肩轴瓦和组合式镶肩轴瓦两种。

在实际生产中,镶肩轴瓦的结构一般采用便于生产加工的组合式镶肩轴瓦结构,首先在半圆轴瓦上冲缺制成用于连接镶肩的缺口,在镶肩上制成与缺口对应的卡片,然后将半圆轴瓦的缺口与镶肩的卡片通过铆接连接。现有技术中对半圆轴瓦和镶肩进行连接的模具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铆装时自动定位、铆装稳定的镶肩轴瓦铆装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镶肩轴瓦铆装模具,用于将轴瓦和半圆环形的镶肩片铆接,轴瓦的两端设有若干缺口,镶肩片上的凹侧与缺口对应地设有片状的卡爪,卡爪与镶肩片共面设置,包括底模和分别设于底模两侧的侧模,两侧模能够从侧向靠近底模运动,底模的顶部设有与底模对应的顶模,底模上设有用于固定轴瓦的半圆柱形的凹模,侧模包括呈长方体形的模座和朝向底模设置的半圆环形的第一凸模,第一凸模上设有用于对镶肩片进行定位的半圆环形的槽口,第一凸模上设有与卡爪对应设置的模孔;

侧模还包括连接于模座上的第二凸模,第二凸模包括设于第一凸模的凹侧的定位柱和穿设于模孔内的铆接模头,定位柱的外侧壁与轴瓦的内侧壁形状相同,第一凸模与第二凸模之间设有用于对第一凸模进行让位的弹性组件。

作为优选方案,凹模、第一凸模的端面朝向上方设置,定位柱的顶部连接有用于对镶肩片的端部进行限位的定位块。

作为优选方案,定位块通过螺栓连接于定位柱的顶面上,顶模呈块状并设有用于容纳定位块的容腔。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底座和连接于底座的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凹槽,底模卡接于凹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凸模、第二凸模通过螺栓连接于模座上。

作为优选方案,能够根据不同尺寸的轴瓦设置具有不同宽度的固定块、底模。

作为优选方案,能够根据不同尺寸的镶肩片设置不同尺寸的第一凸模、第二凸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镶肩轴瓦铆装模具,设置独特的结构,将轴瓦放置在凹模上,在两侧槽口上放置镶肩片,驱动顶模下移并与底模顶部相抵,防止铆装过程中轴瓦上移。驱动两侧的侧模向底模侧移动,当第一凸模抵接在底模侧面时,第二凸模将压缩弹性组件,定位柱向第一凸模侧伸出防止镶肩片向上移动,铆接模头从模孔中向第一凸模侧伸出将卡爪铆接在缺口上。其结构简单,铆装时通过定位柱实现对镶肩片的自动定位,铆装稳定,提升铆装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镶肩轴瓦铆装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轴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轴瓦10、缺口11、镶肩片20、卡爪21、底模30、凹模31、底座32、固定块33、凹槽34、侧模40、模座41、第一凸模42、槽口43、模孔44、顶模50、容腔51、第二凸模60、定位柱61、铆接模头62、定位块63、弹性组件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镶肩轴瓦铆装模具,用于将轴瓦10和半圆环形的镶肩片20铆接,轴瓦10的两端设有若干缺口11,镶肩片20上的凹侧与缺口11对应地设有片状的卡爪21,卡爪21与镶肩片20共面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30和分别设于底模30两侧的侧模40,两侧模40能够从侧向靠近底模30运动,底模30的顶部设有与底模30对应的顶模50,底模30上设有用于固定轴瓦10的半圆柱形的凹模31,侧模40包括呈长方体形的模座41和朝向底模30设置的半圆环形的第一凸模42,第一凸模42上设有用于对镶肩片20进行定位的半圆环形的槽口43,第一凸模42上设有与卡爪21对应设置的模孔44;

侧模40还包括连接于模座41上的第二凸模60,第二凸模60包括设于第一凸模42的凹侧的定位柱61和穿设于模孔44内的铆接模头62,定位柱61的外侧壁与轴瓦10的内侧壁形状相同,第一凸模42与第二凸模60之间设有用于对第一凸模42进行让位的弹性组件70。

具体使用过程中,将轴瓦10放置在凹模31上,在两侧槽口43上放置镶肩片20,驱动顶模50下移并与底模30顶部相抵,防止铆装过程中轴瓦10上移。驱动两侧的侧模40向底模30侧移动,当第一凸模42抵接在底模30侧面时,第二凸模60将压缩弹性组件70,弹性组件70可以为类似弹性橡胶块这样的可以压缩复位的结构,定位柱61向第一凸模42侧伸出,防止镶肩片20向上移动,铆接模头62从模孔44中向第一凸模42侧伸出将卡爪21铆接在缺口11上。其结构简单,铆装时通过定位柱61实现对镶肩片20的自动定位,铆装稳定,提升铆装质量。

具体地,如图 2所示,铆接模头62包括呈长方形的底面和连接在底面两端上的两突出于底面设置的压头。压头能够将缺口11处的部分材料铲起并将材料聚集到铆接模头62的底面上,利用缺口11这一部分未切断的材料将卡爪21铆接在缺口11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凹模31、第一凸模42的端面朝向上方设置,定位柱61的顶部连接有用于对镶肩片20的端部进行限位的定位块63。镶肩片20将被槽口43和定位块63纵向包围,定位块63可防止铆装过程中镶肩片20向上偏移。

基于上述实施例,定位块63通过螺栓连接于定位柱61的顶面上,顶模50呈块状并设有用于容纳定位块63的容腔51。驱动顶模50向底模30侧移动时,定位块63将嵌入容腔51中以对定位块63进行让位,提升模具结构紧凑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还包括底座32和连接于底座32的固定块33,固定块33上设有凹槽34,底模30卡接于凹槽34内。将底模30卡接于凹槽34内,可方便地对底模30进行定位。

为了方便拆装,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凸模42、第二凸模60通过螺栓连接于模座41上。

为了提升适用性,基于上述实施例,能够根据不同尺寸的轴瓦10设置具有不同宽度的固定块33、底模30。

为了提升适用性,基于上述实施例,能够根据不同尺寸的镶肩片20设置不同尺寸的第一凸模42、第二凸模6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