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1764发布日期:2019-06-06 00:2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的钻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配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的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需要有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在有公共电网的地区,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并网运行,省去蓄电池,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造价,而且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环保性能。

现有光伏铝边框在使用时,其上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有若干个冲孔,现有的在对光伏铝边框进行打孔时,不能同时对光伏铝边框的两侧同时进行打孔,需要通过两次对光伏铝边框进行打孔,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钻孔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的钻孔装置,安装架、输送装置、冲孔机构和以及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冲孔机构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安装架靠近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输送装置位于冲孔机构的正下方,所述冲孔机构包括冲针、冲板、以及冲管,所述冲板固定安装在安装架靠近输送装置的一侧,且位于输送装置与驱动装置之间,所述冲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竖直通孔,冲管固定安装在通孔内,且与冲板相互垂直,所述冲管呈环形,所述冲针设置在冲管的内部,所述冲针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同时对光伏铝框架的两侧进行冲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冲板的两端设置冲管,并在冲管的内部设置冲针,能够使两端的冲针在同一驱动在装置的作用下同时对光伏铝框架的两侧进行冲孔,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对光伏铝边框的同一侧打孔距离更加均匀,提高打孔的精确度。

作为优选,所述冲管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管,所述冲针的针头位于限位管内,所述冲针的顶部且位于冲管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限位管之间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套设在冲针的外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杆,并使冲针的针头位于纤维管内,能够使该装置在不使用时,对针头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针头裸露在空气中导致氧化生锈,同时也保护了工作人员,避免针头对工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且通过复位弹簧,使针头在打完孔之后,通过复位弹簧的弹力自动收缩到限位杆内。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椭圆凸块、连接板、限位板、以及限位杆,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架远离冲孔机构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贯安装架且与椭圆凸块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椭圆凸块的底部,且位于冲板的正上方,所述限位杆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底部,且其底端贯穿冲板且与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与倒置的L型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位于冲管内腔且位于移动板的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转轴转动带动椭圆凸块转动,间接性推动连接板上下移动,从而使连接杆的下端的按压板上下移动,对冲孔机构进行挤压,使冲孔机构对光伏铝框架进行间接性冲孔。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杆、减速电机以及传送带,所述每组支撑杆之间的顶部铰接有转动杆,所述减速电机位于支撑杆靠近安装架的一侧,且减速电机的转轴贯穿支撑杆且与转动杆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设置在两根转动杆的外表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转轴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使传送带进行转动,对光伏铝边框进行输送,利用机械代替人工推动,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冲管沿着输送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竖直移动槽,所述移动板靠近移动槽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呈倒置的L型,所述按压杆的另一端穿过移动槽且固定安装有橡胶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按压杆和橡胶块,能够使移动板向下移动对光伏铝边框进行打孔的同时,对光伏铝边框进行按压,对光伏铝边框起到固定作用,避免打孔时造成偏差,提高精准度,通过设置橡胶块,能够避免橡胶块在对光伏铝边框进行按压时,摩擦过大产生划痕。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装置的正下方设置有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一组对称设置的导轨、收集车,所述导轨设置在输送装置的正下方,所述导轨的长度大于两组支撑杆之间的长度,所述收集车设置在导轨的顶部且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的两端的固定安装有限位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收集装置,能够使光伏铝边框打完孔后的废料通过输送装置能够自动进入收集装置内,避免了废料落到工作室的地面上,造成环境的杂乱,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清理工作室的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1、安装架;2、冲孔机构;201、冲针;202、冲板;203、冲管;204、通孔;205、限位管;206、移动板;207、复位弹簧;3、驱动装置;301、驱动电机;302、椭圆凸块;303、连接板;304、限位板;305、限位杆;306、连接杆;307、按压板;4、输送装置;401、支撑杆;402、减速电机;403、传送带;404、转动杆;5、移动槽;6、按压杆;7、橡胶块;8、收集装置;801、导轨;802、收集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的钻孔装置,安装架1、输送装置4、冲孔机构2和以及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装置3和冲孔机构2从上至下依次安装在安装架1靠近输送装置4的一侧,输送装置4位于冲孔机构2的正下方。

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01、椭圆凸块302、连接板303、限位板304、以及限位杆305,驱动电机301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远离冲孔机构2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01,驱动电机301的转轴贯安装架1且与椭圆凸块302传动连接,连接板303设置在椭圆凸块302的底部,且位于冲板202的正上方,限位杆305固定安装在连接板303的底部,且其底端贯穿冲板202且与限位板304固定连接,连接板303的两侧均固定安装与倒置的L型连接杆306,连接杆30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按压板307,按压板307位于冲管203内腔且位于移动板206的上方,通过启动驱动电机301,驱动电机301的转轴转动带动椭圆凸块302转动,间接性推动连接板303上下移动,从而使连接杆306的下端的按压板307上下移动,对冲孔机构2进行挤压,使冲孔机构2对光伏铝框架进行间接性冲孔。

冲孔机构2包括冲针201、冲板202、以及冲管203,冲板202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靠近输送装置4的一侧,且位于输送装置4与驱动装置3之间,冲板20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竖直通孔204,冲管203固定安装在通孔204内,且与冲板202相互垂直,冲管203呈环形,冲针201设置在冲管203的内部,冲管203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管205,冲针201的针头位于限位管205内,冲针201的顶部且位于冲管203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移动板206,移动板206与限位管205之间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207,且复位弹簧207套设在冲针201的外部,通过设置限位杆305,并使冲针201的针头位于纤维管内,能够使该装置在不使用时,对针头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针头裸露在空气中导致氧化生锈,同时也保护了工作人员,避免针头对工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且通过复位弹簧207,使针头在打完孔之后,通过复位弹簧207的弹力自动收缩到限位杆305内。

冲管203沿着输送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竖直移动槽5,移动板206靠近移动槽5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按压杆6,按压杆6呈倒置的L型,按压杆6的另一端穿过移动槽5且固定安装有橡胶块7,通过设置按压杆6和橡胶块7,能够使移动板206向下移动对光伏铝边框进行打孔的同时,对光伏铝边框进行按压,对光伏铝边框起到固定作用,避免打孔时造成偏差,提高精准度,通过设置橡胶块7,能够避免橡胶块7在对光伏铝边框进行按压时,摩擦过大产生划痕。

如图1所示,输送装置4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杆401、减速电机402以及传送带403,每组支撑杆401之间的顶部铰接有转动杆404,减速电机402位于支撑杆401靠近安装架1的一侧,且减速电机402的转轴贯穿支撑杆401且与转动杆404传动连接,传送带403设置在两根转动杆404的外表面,通过启动减速电机402,减速电机402的转轴转动带动转动杆404转动,从而使传送带403进行转动,对光伏铝边框进行输送,利用机械代替人工推动,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收集装置8包括一组对称设置的导轨801、收集车802,导轨801设置在输送装置4的正下方,导轨801的长度大于两组支撑杆401之间的长度,收集车802设置在导轨801的顶部且与导轨801滑动连接,导轨801的两端的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通过设置收集装置8,能够使光伏铝边框打完孔后的废料通过输送装置4能够自动进入收集装置8内,避免了废料落到工作室的地面上,造成环境的杂乱,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清理工作室的劳动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