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箱,是一套用于来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箱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发动机的输出转速非常高,最大功率及最大扭矩在一定的转速区出现。为了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就必须有一套变速装置,来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
变速箱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端盖以保证整体的封闭性与稳定性,当变速箱壳体的螺纹孔出现滑丝情况时,则无法直接通过螺栓进行紧固。出现这种情况,一般传统方法是对螺纹孔进行增大螺纹孔径处理,而且需要对与变速箱壳体配合使用的端盖同样进行通孔内径增大,操作过程过于繁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包括孔内开槽机构和膨胀固定机构,孔内开槽机构包括:圆柱状壳体、电机、顶撑块、导柱、弧形稳定板、转刀;壳体一端开口,壳体内设置有若干导向条,顶撑块上开设有若干导向槽,顶撑块通过导向条设置在导向槽滑动安装在壳体内;顶撑块的一端部通过壳体开口与电机连接,另一端部为三角形锥面结构;壳体周部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通槽,位于壳体内两个通槽区域之间连接有若干导柱,在若干导柱上滑动穿设有两个弧形稳定板,两个弧形稳定板相对应的内弧面为便于顶撑块的三角形锥面结构进行撑开的圆弧敞口,两个弧形稳定板的外弧面连接有转刀,转刀对应通槽位置,转刀两侧为锥面结构;
膨胀固定机构包括圆柱筒状膨胀销,膨胀销的长度小于螺栓的长度,膨胀销的内径大于螺栓的外径,膨胀销圆周分布有若干弯折条,膨胀销位于弯折条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螺栓安装在膨胀销后,膨胀销的内螺纹与螺栓的外螺纹啮合,膨胀销的另一侧抵顶螺栓的螺栓头。
进一步地,弯折条内侧端面中间段区域设置有V型缺口。
进一步地,若干弯折条沿膨胀销周部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弧形稳定板的外弧面弧度与壳体内壁弧度相同。
进一步地,三角形锥面结构上对应弧形稳定板的圆弧敞口设置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导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柱连接在两个通槽的四角区域之间。
进一步地,四个导柱呈矩形分布。
进一步地,导向条、导向槽的数量均为两个,均呈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顶撑块的一端部设置为圆柱形。
进一步地,壳体另一端为锥形面。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中,将孔内开槽机构插入变速箱壳体把合孔的螺纹孔中时,然后打开电机,电机带动壳体整体高速转动,然后将顶撑块向前推进,在导向条的导向作用下顶撑块向前将两片弧形稳定板撑开,弧形稳定板在导柱的导向作用下从通槽口处缓慢伸出,在伸出的过程中转刀对螺纹孔进行旋转开槽,螺纹孔内部开槽完成后,移出孔内开槽机构。将变速箱壳体盖上端盖,然后在该螺纹孔处通入膨胀固定机构后旋转螺栓,此时膨胀销的弯折条段正对螺纹孔的圆周开槽区域,螺栓与膨胀销发生相对转动时,弯折条段两边的两个圆柱筒状段之间的间距减小使得弯折条达到弯曲状态并弯曲至螺纹孔的圆周槽内部,此时膨胀销的弯折条呈膨胀圆周发散状态在螺纹孔内部进行卡紧,达到将变速箱壳体与端盖紧固连接的目的,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汽车变速箱壳体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中孔内开槽机构的应用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中孔内开槽机构未伸出转刀时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中孔内开槽机构未伸出转刀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中孔内开槽机构伸出转刀时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中孔内开槽机构伸出转刀时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中膨胀固定机构的应用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中膨胀固定机构与螺栓配合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中膨胀固定机构的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壳体;2、电机;3、顶撑块;4、导柱;5、稳定板;6、转刀;7、导向条;8、导向槽;9、通槽;10、膨胀销;11、弯折条;12、螺栓;13、缺口;14、变速箱;15、端盖;16、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包括孔内开槽机构和膨胀固定机构,孔内开槽机构包括:圆柱状壳体1、电机2、顶撑块3、导柱4、弧形稳定板5、转刀6;壳体1一端开口,壳体1内设置有若干导向条7,顶撑块3上开设有若干导向槽8,顶撑块3通过导向条7设置在导向槽8滑动安装在壳体1内;顶撑块3的一端部通过壳体1开口与电机2连接,另一端部为三角形锥面结构;壳体1周部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通槽9,位于壳体1内两个通槽9区域之间连接有若干导柱4,在若干导柱4上滑动穿设有两个弧形稳定板5,两个弧形稳定板5相对应的内弧面为便于顶撑块3的三角形锥面结构进行撑开的圆弧敞口,两个弧形稳定板5的外弧面连接有转刀6,转刀6对应通槽9位置,转刀6两侧为锥面结构;
膨胀固定机构包括圆柱筒状膨胀销10,膨胀销10的长度小于螺栓12的长度,膨胀销10的内径大于螺栓12的外径,膨胀销10圆周分布有若干弯折条11,膨胀销10位于弯折条11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螺栓12安装在膨胀销10后,膨胀销10的内螺纹与螺栓12的外螺纹啮合,膨胀销10的另一侧抵顶螺栓12的螺栓头。
在膨胀销10内部穿有螺栓12,在靠近螺栓12尾端段的膨胀销10圆柱筒状段内壁设置有与螺栓12外螺纹吻合的内螺纹。且膨胀销10的前端顶在螺栓头的端面上。当螺栓12与膨胀销10发生相对转动时,膨胀销10带有内螺纹的圆柱筒状段沿轴向向螺栓头侧移动,由于膨胀销10另一侧的圆柱筒状段顶在螺栓头端面上,使得膨胀销10不能整体沿轴向移动,所以两个圆柱筒状段之间的间距减小,从而达到弯折条11的弯折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变速箱壳体把合孔滑丝修补装置中,将孔内开槽机构插入变速箱14的壳体把合孔的螺纹孔16中时,然后打开电机2,电机2带动壳体1整体高速转动,然后将顶撑块3向前推进,在导向条7的导向作用下顶撑块3向前将两片弧形稳定板5撑开,弧形稳定板5在导柱4的导向作用下从通槽9口处缓慢伸出,在伸出的过程中转刀6对螺纹孔16进行旋转开槽,螺纹孔16内部开槽完成后,移出孔内开槽机构。将变速箱14壳体盖上端盖15,然后在该螺纹孔16处通入膨胀固定机构后旋转螺栓12,此时膨胀销10的弯折条11段正对螺纹孔16的圆周开槽区域,螺栓12与膨胀销10发生相对转动时,弯折条11段两边的两个圆柱筒状段之间的间距减小使得弯折条11达到弯曲状态并弯曲至螺纹孔16的圆周槽内部,此时膨胀销10的弯折条11呈膨胀圆周发散状态在螺纹孔16内部进行卡紧,达到将变速箱14壳体与端盖15紧固连接的目的,简单方便实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弯折条11内侧端面中间段区域设置有V型缺口13。在每根弯折条11的内侧端面中间段区域设置有V型的缺口13,使得当弯折条11受到挤压时,弯折条11的中间段向外侧弯折凸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若干弯折条11沿膨胀销10周部均匀分布。膨胀销10内部前后贯通,膨胀销10为圆柱筒状,在圆柱筒状的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弯折条1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弧形稳定板5的外弧面弧度与壳体1内壁弧度相同。弧形稳定板5外弧面弧度与壳体1内壁弧度相同,使得当弧形稳定板5沿导柱4滑动至紧贴壳体1内壁时可以与壳体1内壁全面贴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三角形锥面结构上对应弧形稳定板5的圆弧敞口设置为圆弧面。顶撑块3后段为圆柱形、前段为具有一定厚度的三角形锥面结构,且顶撑块3的厚度对应的侧面为三角圆锥形的圆弧面,弧形稳定板5对应顶撑块3的端面设计有圆弧敞口,使得顶撑块3的前端对弧形稳定板5进行扩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导柱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柱4连接在两个通槽9的四角区域之间,使得弧形稳定板5沿导柱4滑动更稳定可靠。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四个导柱4呈矩形分布,使得弧形稳定板5沿导柱4滑动时受力更均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导向条7、导向槽8的数量均为两个,均呈对称分布,可以更好的进行导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壳体1另一端为锥形面。孔内开槽机构设置有圆柱状的壳体1,壳体1外径小于螺纹孔16内径,壳体1一端为锥形面,另一端为开口,在壳体1靠近底部的外周面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沿轴向设置的通槽9(本技术方案采用两组通槽9),在两个通槽9四角区域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导柱4(优选为四根),在导柱4上穿过有与通槽9数量相同且对应的弧形稳定板5。
在弧形稳定板5的外侧面固定一体有转刀6,转刀6整体为具有一定厚度、两侧为锥面的结构,转刀6的移动轨迹上对应有壳体1的通槽9,当弧形稳定板5带动转刀6沿着导柱4向外侧移动时,转动可以通过通槽9伸出壳体1,当弧形稳定板5移动至与壳体1内壁贴合时,转刀6伸出最大距离。在壳体1的开口端至通槽9之间的内壁上设置有沿轴向的导向条7,在壳体1内部导向条7段通有顶撑块3,顶撑块3对应导向条7设计有导向槽8。顶撑块3的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电机2。当电机2打开带动顶撑块3转动,顶撑块3带动壳体1转动,壳体1通过导柱4带动转刀6转动,从而对螺纹孔16内进行圆周开槽。
针对变速箱14壳体的螺纹孔16滑丝情况,对滑丝螺纹孔16进行卡位时,将孔内开槽机构插入螺纹孔16中时,此时转刀6处于未伸出壳体1的状态。然后打开电机2,电机2带动壳体1整体高速转动,然后将顶撑块3向前推进,在导向条7的导向作用下顶撑块3向前将两片弧形稳定板5撑开,由于顶撑块3前端的锥形结构,弧形稳定板5在导柱4的导向作用下从通槽9口处缓慢伸出,在伸出的过程中转刀6对螺纹孔16进行旋转开槽,当顶撑块3继续向前推进直至弧形稳定板5贴合在壳体1内壁上,此时螺纹孔16内壁圆周开槽呈下宽上窄的开槽截面,螺纹孔16内部开槽完成后,移出孔内开槽机构。将变速箱14壳体盖上端盖15,然后在该螺纹孔16处通入膨胀固定机构后旋转螺栓12,此时膨胀销10的弯折条11段正对螺纹孔16的圆周开槽区域,螺栓12与膨胀销10发生相对转动时,两个圆柱筒状段之间的间距减小使得弯折条11达到弯曲状态并弯曲至螺纹孔16的圆周槽内部,此时膨胀销10的弯折条11呈膨胀圆周发散状态在螺纹孔16内部进行卡紧,达到将变速箱14壳体与端盖15紧固连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及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1.壳体1内部通过导向柱连接有圆周均匀分布的两个弧形稳定板5,弧形稳定板5呈弧面型设计且能够与壳体1内壁全贴合,此设计使得弧形稳定板5被撑开至与壳体1内壁贴紧时不会发生松动,避免导致在旋转开槽的过程中出现结构不稳定的状态。
2.顶撑块3呈三角形锥面结构,且在厚度侧面上设计为圆弧曲面结构,便于对弧形稳定板5起到撑开作用。同时弧形稳定板5侧面设计为圆弧敞口结构配合顶撑块3能够进一步为撑开提供便利。
3.膨胀销10中间设计为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弯折条11,且弯折条11内侧面中间段设计有V型的缺口13,便于两端收到挤压后弯折条11中间段能够向外侧弯折。
4.膨胀销10与螺栓12套接且膨胀销10后端圆柱筒段内壁设计为内螺纹,使得可以通过旋转螺旋达到膨胀销10挤压且膨胀发散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