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翘头带钢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1912发布日期:2019-05-31 22:45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翘头带钢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翘头带钢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精轧机是带钢产生的核心部分,轧制产品的质量水平主要取决于精轧机组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控制水平。在轧制过程中,有时带钢出轧机辊缝之后会出现向上或向下翘曲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翘头;造成翘头的原因是厚度方向的非对称轧制,即带钢变形区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上下变形不对称和不均匀,影响因素包括上下轧辊辊径差、辊速差、表面状态差异、带钢厚度方向温度差等。翘头是热轧带钢生产精轧机架内经常发生的问题,翘头轻则造成下游机架咬入困难,严重时将导致下游机架咬不进去而产生废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翘头大的带钢引导装置,将轧制过程中翘头的带钢顺利导入下一机架,避免带钢因为翘头造成卡钢事故,影响生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翘头带钢引导装置,包括:连接梁、防护板,所述连接梁水平焊接在上游机架出口护板以及下游机架入口挡水板间,所述连接梁的中部设有上吊环,所述防护板的两侧对称设有下吊环,所述防护板通过穿过上下吊环的钢丝绳与连接梁固定,该防护板的两端分别限位设置在上游机架间集管与下游机架变流装置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下方焊接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的工作面为弧面,所述弧面较高的一端设置在上游机架出口上方,较低的一端设置在下游机架入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的吊环外侧设有紧绳装置,所述紧绳装置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焊接在防护板上方,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钢丝绳形状相匹配,所述盖板通过四角处的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与下吊环连接的一端设有多个绳结。

进一步地,所述绳结间的间距不小于紧绳装置的凹槽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梁下方的上游机架出口护板以及下游机架入口挡水板上分别设有支座。

进一步地,所述下游机架变流装置与防护板间设有固定支座,所述支座的结构与变流装置的接触面形状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翘头带钢引导装置,可以提高薄规格带钢的通过率,能够将轧制过程中翘头大的带钢顺利导入下一机架,降低带钢因为翘头造成卡钢现象的几率,避免了长时间停机事故,降低了出现废品的概率,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轧制过程的成材率;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及拆卸,无需对轧机内部进行改造,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紧绳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某钢厂F5-F6轧机之间安装所述一种翘头带钢引导装置,包括:连接梁1、防护板2,所述连接梁水平焊接在上游机架出口护板3以及下游机架入口挡水板4间,所述连接梁的中部设有上吊环5,所述防护板的两侧对称设有下吊环6,所述防护板通过穿过上下吊环的钢丝绳7与连接梁固定,该防护板的两端分别限位设置在上游机架间集管9与下游机架变流装置8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该防护板的两端分别卡在上游机架间集管9与下游机架变流装置8的凸出部位的下方。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为更加顺利的将翘头大的带钢导入下一机架,所述防护板下方焊接有引导板10,所述引导板的工作面为弧面,所述弧面较高的一端设置在上游机架出口上方,较低的一端设置在下游机架入口上方。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为防止长时工作后钢丝绳变松弛,影响装置稳定性,同时实现钢丝绳长度的调节,所述防护板的吊环外侧设有紧绳装置11,所述紧绳装置包括底座11.2和盖板11.1,所述底座焊接在防护板上方,表面设有凹槽11.3,所述凹槽与钢丝绳形状相匹配,所述盖板通过四角处的螺栓11.4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与下吊环连接的一端设有多个绳结14。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绳结间的间距不小于紧绳装置的凹槽长度。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为提高连接梁的使用寿命,所述连接梁下方的上游机架出口护板以及下游机架入口挡水板上分别设有支座12。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为防止防护板发生窜动,所述下游机架变流装置与防护板间设有固定支座13,所述支座的结构与变流装置的接触面形状相匹配。

带钢在出上游轧机时,如果翘头严重,带钢的头部救护撞击在所述装置的防护板上,或者撞击在方案改进后的引导板上,翘头带钢变回改变方向,进入下游轧机,虽然会造成带钢头部的双层叠加,但不会导致整块带钢报废,后序可将此带钢送到平整分卷机组开卷,将带钢头部切掉,重新成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