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路刀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5189发布日期:2019-06-19 02:21阅读:2402来源:国知局
油路刀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路刀柄。



背景技术:

油路刀柄是机床与刀具的连接体,在机械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具备钻、铣、镗各种加工工艺要求,刀柄本体分为外冷却与内冷却两种系列。由于数控加工中心生产厂商受机型与价格影响,大部份机型还是采用外冷却系统,由于现代加工精度的需要,外冷却系统不能满足深腔钻铣加工要求,故各家刀柄生产厂商相继推出由外冷转内冷系统的刀柄,因受技术研发能力的局限,现阶段外冷转内冷刀柄转速上远远达不到客户要求使用的效果,转速一般只能控制在3000-4000转,所以根本上达不到产品加工及刀具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油路刀柄,其可满足高速运转的需求。还有,防尘盖形成的防尘设计,可避免在生产加工中铁屑与切削液的进入,进一步提高刀具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路刀柄,所述油路刀柄包括刀柄主体以及油路缸体,所述油路缸体内设有连通设置的第一内孔、第二内孔以及第三内孔,所述第一内孔与所述第三内孔对称设于所述第二内孔的两侧,所述油路缸体套设于所述刀柄主体的外侧,使得所述第二内孔通过所述刀柄主体侧壁的通孔连通所述刀柄主体的传力内槽,所述第一内孔由内往外依次装配有第一油封、第一轴承以及防尘盖,所述第三内孔由内往外依次装配有第二油封、第二轴承以及轴承定位圈,所述油路缸体的一侧还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内孔的通油杆安装槽,以对应安设有通油杆调节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防尘盖之间还装配有防尘盖垫圈。

可选地,所述防尘盖远离所述防尘盖垫圈的一侧还装配有缸体固定卡簧,以实现所述油路缸体与所述刀柄主体之间的进一步紧固连接。

可选地,所述轴承定位圈通过定位圈固定螺丝来实现与所述油路缸体之间的紧固连接。

可选地,所述轴承定位圈通过定位圈钢球与钢球固定螺丝的配合来实现与所述刀柄主体之间的紧固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油杆调节结构包括通油杆定位块、通油杆以及通油杆调节弹簧,所述通油杆通过所述通油杆调节弹簧与所述通油杆安装槽的底壁进行抵接连接,所述通油杆与所述通油杆安装槽的侧壁之间装配有通油杆密封圈,所述通油杆的外侧通过通油杆调节螺丝装配有通油杆定位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路刀柄,其包括刀柄主体以及油路缸体,油路缸体套设于刀柄主体的外侧,使得油路缸体的第二内孔通过刀柄主体侧壁的通孔连通刀柄主体的传力内槽,油路缸体的第一内孔由内往外依次装配有第一油封、第一轴承以及防尘盖,油路缸体的第三内孔由内往外依次装配有第二油封、第二轴承以及轴承定位圈,这样一来,该油路刀柄可实现由外冷转内冷的技术效果,且通过采用轴承设计的定位圈,可避免传统由螺丝直接与刀柄主体接触固定圈定位产生的摩擦现象,同时,防尘盖装配贴合度紧密配合,避免以往间隙松动以及机床在高速运转下产生的离心力及摩擦噪音,因而,本油路刀柄可满足高速运转的需求。还有,防尘盖形成的防尘设计,可避免在生产加工中铁屑与切削液的进入,进一步提高刀具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路刀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油路刀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油路刀柄100,该油路刀柄100包括刀柄主体110以及油路缸体120,其中,油路缸体内120设有连通设置的第一内孔121、第二内孔122以及第三内孔123,第一内孔121与第三内孔123于第二内孔122的两侧,油路缸体120套设于刀柄主体110的外侧,使得第二内孔122通过刀柄主体110侧壁的通孔11连通刀柄主体110的传力内槽111,第一内孔121由内往外依次装配有第一油封131、第一轴承132以及防尘盖133,第三内孔123由内往外依次装配有第二油封134、第二轴承135以及轴承定位圈136,油路缸体120的一侧还内设有连通第二内孔122的通油杆安装槽124,以对应安设有通油杆调节结构14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轴承132与防尘盖133之间还装配有防尘盖垫圈137,以确保防尘盖133的密封性能。防尘盖133远离防尘盖垫圈137的一侧还装配有缸体固定卡簧138,以实现油路缸体120与刀柄主体110之间的进一步紧固连接。轴承定位圈136通过定位圈固定螺丝12来实现与油路缸体120之间的紧固连接。轴承定位圈136通过定位圈钢球13与钢球固定螺丝14的配合来实现与刀柄主体110之间的紧固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通油杆调节结构140包括通油杆定位块141、通油杆142以及通油杆调节弹簧143,通油杆142通过通油杆调节弹簧143与通油杆安装槽122的底壁进行抵接连接,通油杆142与通油杆安装槽124的侧壁之间装配有通油杆密封圈15,通油杆142的外侧通过通油杆调节螺丝16装配有通油杆定位块141。

这样一来,使用时,通油杆142外接固定座,以通过固定座接入进油管、冷却液管及连接机床主轴。进油管的油或冷却液管通过通油杆142进入到通油杆安装槽124,然后,依次进入到第二内孔122以及刀柄主体110的传力内槽。当把通油杆定位块141上的通油杆调节螺丝16松开,便可使通油杆142能上下自由移动,调整刀柄传力内槽与通油杆142方向,把刀柄装入机床主轴,观察通油杆142与固定座配合度,因通油杆142底部有通油杆调节弹簧143,会使通油杆142与通油杆密封圈15紧密配合,接上进油管,锁紧通油杆定位块141上面的通油杆调节螺丝16,使通油杆定位块141与通油杆142固定,下次使用时就不需要去调节通油杆142与固定座之间的距离。因通油杆定位块141装配在主体内有一定的伸缩空间,通油杆142底部装配有通油杆调节弹簧143,所以每次更换刀柄时,通油杆142与固定座之间都是柔性接触,不存在对刀具的损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路刀柄,其包括刀柄主体以及油路缸体,油路缸体套设于刀柄主体的外侧,使得油路缸体的第二内孔通过刀柄主体侧壁的通孔连通刀柄主体的传力内槽,油路缸体的第一内孔由内往外依次装配有第一油封、第一轴承以及防尘盖,油路缸体的第三内孔由内往外依次装配有第二油封、第二轴承以及轴承定位圈,这样一来,该油路刀柄可实现由外冷转内冷的技术效果,且通过采用轴承设计的定位圈,可避免传统由螺丝直接与刀柄主体接触固定圈定位产生的摩擦现象,同时,防尘盖装配贴合度紧密配合,避免以往间隙松动以及机床在高速运转下产生的离心力及摩擦噪音,因而,本油路刀柄可满足高速运转的需求。还有,防尘盖形成的防尘设计,可避免在生产加工中铁屑与切削液的进入,进一步提高刀具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