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切削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3194发布日期:2019-06-15 00:14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牙科切削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牙科切削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牙科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患者对美学修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瓷修复和纯钛修复越来越受人青睐。氧化锆和纯钛牙科修复体目前大部分采用切削的方式进行加工,在切削时都需要把切削盘固定到机器夹具上才可进行切削。现在牙科数字化切削的夹具通常都是一个360度的圈状,把切削盘安放到固定圈上再放上卡盘,用上螺丝的方式固位,但这种方式有以下不足:

1.夹具容易损伤材料,影响后期切削效果;

在上夹具的过程中,由于夹具是金属材质,容易把切削盘压坏,边坏掉后,二次上盘时易出现固位力不够,切削过程中切削盘会松动,导致切削失败,车针断掉等情况。

2.固定过程扭矩力容易把控不到位,影响后期切削效果;

每次上螺丝,螺丝的扭矩力控制不好,扭矩力过大会把切削盘边压坏,扭矩力过小切削盘会松动。

3.安装和拆卸过程麻烦且有损坏材料风险;

用螺丝刀拧螺丝过程中,螺丝容易滑牙,每次取时都需用螺丝刀也很麻烦。

4.材料浪费;

现在常用的这种卡盘夹具360度边缘都是封闭的,切削盘的边缘以及边缘以内2mm左右区域是不能切削的,因此,材料的浪费就不可避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切削盘被压坏的牙科切削夹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牙科切削夹具,包括第一座体和设置于第一座体上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上卡盘和下卡盘,所述上卡盘和下卡盘构成第一夹槽,所述第一夹槽内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内设置有第二夹槽,所述第二夹槽内设置有限位片,所述第一夹槽的深度为D1,所述保护套的背面与限位片外端面之间的间距为D2,所述保护套的背部厚度为D3,D1、D2与D3满足关系式:D3<D1≤D2。

优选地,所述上卡盘、下卡盘以及保护套均为圆心角α在90°~180°的圆弧形。

优选地,所述上卡盘、下卡盘以及保护套的圆心角α为120°。

优选地,所述上卡盘的中部设置有对盘刻度线。

优选地,所述的牙科切削夹具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卡盘和下卡盘夹持的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下卡盘固定于第一座体上,所述上卡盘活动连接于第一座体上并且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卡盘背部铰接于第一座体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伸缩结构和连杆,所述伸缩结构位于第一座体上,所述上卡盘背部设置有延伸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伸缩结构以及延伸杆相铰接。

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测量夹持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的牙科切削夹具还包括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内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第一座体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片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限位片均匀设置于第二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牙科切削夹具设置有专用的保护套,该保护套不同于传统的垫片作用的保护结构,牙科切削夹具的夹持组件并不直接夹紧切削盘,而是通过夹紧保护套,使保护套产生夹紧力,进而夹紧保护套内的切削盘,如此,不但可靠性高,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夹持组件产生的夹持力过大而造成切削盘被压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切削盘的夹持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保护套的示意图;

图4是夹持组件夹紧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夹持组件松开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上卡盘1,第一夹槽11,延伸杆12,对盘刻度线13,下卡盘2,保护套3,限位片31,第二夹槽32,切削盘4,第一座体5,伸缩结构6,连杆61,第二座体7,转动机构8,转动轴81,压力传感器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牙科切削夹具,包括第一座体5和设置于第一座体5上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上卡盘1和下卡盘2,所述上卡盘1和下卡盘2构成第一夹槽11,所述第一夹槽11内设置有保护套3,所述保护套3内设置有第二夹槽32,所述第二夹槽32内设置有限位片31,所述第一夹槽11的深度为D1,所述保护套3的背面与限位片31外端面之间的间距为D2,所述保护套3的背部厚度为D3,D1、D2与D3满足关系式:D3<D1≤D2。

该牙科切削夹具在使用时,首先将待切削的切削盘4放置于保护套3中,由于保护套3内设置有限位片31,因此切削盘4与保护套3的第二夹槽32底面尚留有一定的间距,为保证切削盘4放置深度均匀准确,所述限位片3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限位片31均匀设置于第二夹槽32内。如图3所示,其保护套3内就均匀分布用多个限位片31。然后将保护套3放置于夹持组件的第一夹槽11内,通过上卡盘1和下卡盘2夹紧保护套3,如图2所示,第一夹槽11的深度D1小于或等于保护套3的背面与限位片31外端面之间的间距D2,切削盘4实际位于第一夹槽11的覆盖范围外,夹持组件的夹持压力无法透过保护套3直接作用于切削盘4上,第一夹槽11的深度D1大于保护套3的背部厚度D3,夹持组件的夹持压力的夹持压力会作用于部分第二夹槽32上,该部分第二夹槽32中具有限位片31支撑,但是限位片31不足以抵抗夹持压力,使第二夹槽32两侧的结构产生夹持压力,进而将切削盘4夹持住。夹持组件的内侧端面与切削盘4之间的间距不能过大,即D1与D2的差值不能过大,通常需要小于5mm,以确保其能够夹持的稳定性。保护套3要发挥其保护效果通常可以采用塑料等刚性较切削盘更低的材质,并采用一体成形方式加工,当然,保护套3也不能采用柔性过大的材质,否则无法良好地发挥其夹持效果。

传统的切削夹具中即使设置有保护结构,也主要是设置于夹持组件与被夹持物之间,发挥垫片类的缓冲作用,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切削盘4被压坏,但是其夹持压力直接透过保护结构作用于切削盘4上,一旦夹持组件的夹持压力过大,切削盘4也容易出现被压坏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则是通过夹持保护套3,使保护套3产生夹持力以夹持切削盘4,即使压力较大也很难将切削盘4压坏。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的牙科切削夹具的牙科切削夹具通常采用全盘结构,切削盘4的边缘以及边缘以内2mm左右区域是不能切削的,造成材料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所述上卡盘1、下卡盘2以及保护套3均为圆心角α在90°~180°的圆弧形,其中优选为120°。如此,未被夹持组件及保护套3覆盖的边侧也能被加工,在零件排版拼盘时,可以将其材料边缘未覆盖部分完全利用,这样平均每块切削盘4可多拼5-8颗牙,从而大大节约成本。由于采用了圆弧形夹持组件,为了便于切削盘4的安装定位,所述上卡盘1的中部设置有对盘刻度线13。

传统的夹持组件通常采用螺丝紧固,操作较为麻烦,本实用新型的牙科切削夹具则优选设置有用于驱动上卡盘1和下卡盘2夹持的驱动机构,用以代替螺丝紧固方式。上卡盘1和下卡盘2中可以两者皆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运动,也可以仅其中一个卡盘活动,为了方便安装切削盘4,保证夹紧过程中不移位,所述下卡盘2固定于第一座体5上,所述上卡盘1活动连接于第一座体5上并且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使用时,可以将带保护套3的切削盘4放置于下卡盘2上,然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上卡盘1移动夹紧,在此过程中,下卡盘2不运动,因而不会出现切削盘4移位问题。

驱动机构的具体形式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驱动装置,例如电机驱动、气缸伸缩驱动等。如图4和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卡盘1背部铰接于第一座体5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伸缩结构6和连杆61,所述上卡盘1背部设置有延伸杆12,所述连杆61的两端分别与伸缩结构6以及延伸杆12相铰接。其中,延伸杆12可以与上卡盘1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可以弯折而不位于同一平面上,若是前者则需要将伸缩结构6斜向设置,使其能够驱动上卡盘1绕其铰接轴转动。为了方便伸缩结构6的布置,如图4和5所示,延伸杆12向上弯折,伸缩结构6伸长则通过连杆61带动上卡盘1夹紧,伸缩结构6回缩则带动上卡盘1松开。伸缩结构6可以采用电动推杆、气缸、液压缸等设备。

为了便于控制夹持力的大小,所述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测量夹持压力的压力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9优选设置于下卡盘2上,其测量部分位于第一夹槽11下侧面,当上卡盘1与下卡盘2夹紧保护套3时,可以测量夹持压力。使用时,可以预设夹持压力,在夹持过程中,压力传感器9可以测量夹持组件的夹持压力,当夹持压力达到预设值时,即可停止加压,如此,即可实现自动化控制,避免出现力过大过小从而影响切削效果。

在切削氧化锆半盘或者有牙龈瓷的时候,切削盘4需要翻转90°,让唇侧一面正对车针方向,这样可把唇侧牙龈的部分切削完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述的牙科切削夹具还包括第二座体7,所述第二座体7内设置有转动机构8,所述转动机构8上设置有转动轴81,所述转动轴81与第一座体5相连接。转动机构8可以采用常用的步进电机、液压马达等,转动机构8旋转带动第一座体5转动,进而使切削盘4随之翻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