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导杆气缸定位压紧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焊接机器人进行作业过程中由于节省了人力、且工作效率较高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机械领域可批量焊接生产的零部件大都采用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但是对于一些较小的零部件,由于其体积较小且在焊接过程中焊接空间有限,造成焊枪不容易进入而无法保证焊接质量,因此需单独对其定位安装后进行焊接。
目前国内涉及到的此类工装夹具均采用工件定位与工件压紧分开的机构对工件进行定位安装,这使得定位一个工件至少需要两个机构和两个气缸,工件定位与工件压紧分开的机构一方面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夹具空间的利用,而且使用的气缸较多,夹具制作成本高;另一方面其操作灵活性和准确性也较低,因而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且能够提高操作灵活性和准确性的工件导杆气缸定位压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件导杆气缸定位压紧机构,包括支座,该支座上连接有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一端连接有连接座,另一端铰接有把手,所述支座的上端部铰接有转动块,该转动块通过连接块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支撑块,该第一支撑块的上端面连接有第二支撑块,该第二支撑块上连接有定位部件,所述转动块上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固接有压紧部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转动把手带动连接座向气缸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定位部件向该侧移动,同时由于转动块的转动带动压紧部件向靠近定位部件的位置移动,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实现了对工件的压紧和定位。需松开工件时向相反方向操作即可。本方案将工件的定位部分和压紧部分合并在同一机构上,大大缩短了工人的装件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夹具制作成本,提高了操作灵活性和准确性。
作为优选,所述支座整体呈Z字形结构,所述转动块铰接在该支座的上端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上靠近所述转动块的位置处设置有一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块的一端端部伸入该连接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块整体呈块状结构,该转动块沿纵向设置有一转动凹槽,该转动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连接座,所述转动块上沿水平方向还设置有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该转动块通过安装在第一铰接孔内的铰接轴与所述支座铰接,所述转动块通过安装在第二铰接孔内的铰接轴与所述连接块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部件的上端部设置有一凹腔,所述定位部件的定位销能够伸入该凹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部件上靠近所述定位部件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待定位工件的感应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工件的定位部分和压紧部分合并在同一机构上,大大缩短了工人的装件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夹具制作成本,提高了操作灵活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结构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的转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附图5所示的工件导杆气缸定位压紧机构,包括整体呈Z字形结构的支座1,该支座1的下端面上连接有气缸2,该气缸2的活塞杆一端连接有连接座3,另一端铰接有把手10,所述连接座3呈板状结构,所述支座1的上端中部铰接有转动块5,该转动块5通过连接块4与所述连接座3连接,所述连接块4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块5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3铰接,所述连接座3上靠近所述转动块5的位置处沿纵向设置有一连接凹槽30,所述连接块6的一端端部伸入该连接凹槽30内,所述连接座3的外侧连接有第一支撑块8,该第一支撑块8的上端面连接有第二支撑块9,该第二支撑块9上连接有定位部件6,所述转动块5远离所述连接座3的一侧固接有压紧部件7,所述定位部件6和所述压紧部件7之间的空间为定位空间。
从图5结合图4和图1可以看出,所述转动块5整体呈块状结构,该转动块5沿纵向设置有一转动凹槽50,该转动凹槽50的开口朝向所述连接座3,所述转动块5上沿水平方向还设置有第一铰接孔51和第二铰接孔52,该转动块5通过安装在第一铰接孔51内的铰接轴与所述支座1铰接,所述转动块5通过安装在第二铰接孔52内的铰接轴与所述连接块4铰接。
从图4和图1可以看出,所述压紧部件7整体呈块状结构,在其上端部设置有一凹腔70,所述定位部件6的定位销能够伸入该凹腔70内。所述压紧部件7上靠近所述定位部件6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待定位工件的感应器71。
使用时,转动把手10后气缸的活塞杆带动连接座3向靠近气缸的一侧移动,连接座3移动时带动连接块4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块5顺时针转动,压紧部件7向靠近定位部件6的位置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实现对工件的压紧定位。松开时向相反方向转动把手10即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