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头对接工装胎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5616发布日期:2019-08-09 22:09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头对接工装胎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封头安装辅助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头对接工装胎具。



背景技术:

现有设备容器的主要承压端盖为封头,其作用兼顾承压和密封的作用,而封头和容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焊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封头的使用寿命和对人员的安全问题。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背景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封头焊接时首先需要组对,而现有技术中,一方面现有工装组対时效率低下,且需要多人操作;另一方面,封头组对时,现有工装组对封头的可调节性差,封头和桶体之间的组对并没有精确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头对接工装胎具,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解决工装组対时效率低下,且需要多人操作的问题;解决封头和桶体之间的组对并没有精确匹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封头对接工装胎具,包括:第一环轨部、第二环轨部和平移环部,第一环轨部和第二环轨部间具有周向等距的间距,以使所述平移环部始终在第一环轨部和第二环轨部的夹持下时能径向平移;平移环部的外圈设置有至少三个调节杆和三个用于调节调节杆高度的第一调节部,每个第一调节部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调节杆,调节杆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在调节杆上移动的第二调节部,相邻两调节杆之间均具有一封头承载杆,封头承载杆两端连接在第二调节部上通过调节杆依次连接,依次连接的封头承载杆用于承载封头。

所述平移环部内环直径大于第一环轨部或第二环轨部的最小内环直径,小于第一环轨部或第二环轨部的最小外环直径。

第一环轨部和第二环轨部相同。

第一调节部通过轴向摩擦力,调节调节杆高度。

第二调节部通过轴向摩擦力,在调节杆上移动。

调节杆上具有螺纹,第二调节部为螺纹调节部和固定部,所述螺纹调节部和固定部周向上转动连接,调节杆与所述螺纹调节部螺纹连接,所述固定部和封头承载杆连接。

所述封头承载杆和固定部的连接为可调节的转动或固定连接。

封头承载杆接触封头部分,设置有垫片,垫片接触封头一面与封头弧度相同。

所述第一环轨部或第二环轨部由扇环构成,所述扇环之间通过长螺纹连接。

所述平移环部设置在第一环轨部和第二环轨部之间;调节部平均分布于平移环部的外圈,与平移环部固定连接,调节杆与第一调节部轴向调节连接;调节杆与地面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封头承载杆,使得封头承载杆安装一半时,即可将封头放置在封头承载杆组成的不完整支架上,放置后,单人再安装剩余封头承载杆,完成整个支撑架的安装;由于采用第一环轨部、第二环轨部和平移环部三者组成的平移机构,和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和调节杆组成的竖向移动机构,使整个装置可以任意调整封头的位置,使筒体和封头高精确度组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环轨部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筒体;2、平移环部;3、第一调节部;4、第二调节部;5、调节杆;6、垫片;7、第一环轨部;8、第二环轨部;9、封头承载杆;10、长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一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中,均以筒体实施,但本申请的并不仅限于筒体,其他柱体,不规则柱体中,也可以适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且保护范围均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为界限。

实施例1

一种封头对接工装胎具,包括:第一环轨部7、第二环轨部8和平移环部2,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间具有周向等距的间距,以使所述平移环部2始终在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的夹持下时能径向平移;平移环部2的外圈设置有至少三个调节杆5和三个用于调节调节杆高度的第一调节部3,每个第一调节部3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调节杆5,调节杆5上设置有两个用于在调节杆上移动的第二调节部4,相邻两调节杆5之间均具有一封头承载杆9,封头承载杆9两端连接在第二调节部4上通过调节杆5依次连接,依次连接的封头承载杆9用于承载封头。

在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环轨部7、第二环轨部8和平移环部2组成一个横向平移机构,该平移机构通过第一环轨部7、第二环轨部8之间的间距,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夹持平移环部2,使平移环部2可以在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的限制下稳定平移,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与平移环部2接触的面,需要构成平移条件,其摩擦不能过大,进而径向平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可以适应很多不同情况,如筒体略有变形,或筒体上有突出物的情况下,可以平移使封头和筒体进一步精准组对;

第一调节部3、第二调节部4、和调节杆5构成了竖直移动机构,再通过封头承载杆9承载封头,横向平移机构和竖直移动机构可对封头进行任意角度调整,使封头和筒体之间精确定位,特别是在焊接时,需要预留缝隙时,可以精确预留缝隙,进行高质量焊接,进一步增加了封头的使用寿命及封头损坏对人员造成伤害的几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平移环部2内环直径大于第一环轨部7或第二环轨部8的最小内环直径,小于第一环轨部7或第二环轨部8的最小外环直径。

在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的作用为稳定封头和调整封头的水平位置,因此平移环部2必须时刻处于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的夹持状态,保证封头的稳定性;进一步由于与筒体固定的是两个环状部件,两个环状部件与筒体的固定更为牢靠,与现有技术的连接环相比,本申请使用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大大增加了抓持筒体的抓力,避免单连接环与筒体的摩擦力为垂直方向,本申请并非垂直方向的摩擦力,避免了突然打滑造成对人员的伤害。

平移环部2的内径小于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最小外径时,可以保证平移环部2被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抓持,平移环部2内径大于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最小内径,可以保证平移环部2在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之间平移。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相同。

第一调节部3通过轴向摩擦力,调节调节杆5高度。

第二调节部4通过轴向摩擦力,在调节杆5上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相同时,平移环部2可在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之间夹持比例最大,因此节省材料,并且工作效率较高。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杆5并不转动,通过第一调节部3轴向摩擦的方式调节调节杆5,第一调节部3可以为螺纹状,螺纹齿柱与第一调节部3的螺纹同向,螺纹齿柱旋转时,螺纹之间通过摩擦力将调节杆5顶起,完整调节工作;第一调节部3也可以为杠杆式调节,第一调节部3和调节杆5之间设置相对位置卡死结构,使用杠杆翘起调节杆5,再使用卡死结构固定一调节部3和调节杆5之间的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性强。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部可以使用与第一调节机构相同的实施例方案。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调节杆5上具有螺纹,第二调节部4为螺纹调节部和固定部,所述螺纹调节部和固定部周向上转动连接,调节杆5与所述螺纹调节部螺纹连接,所述固定部和封头承载杆9连接。

所述封头承载杆9和固定部的连接为可调节的转动或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部4与调节杆5螺纹连接通过旋转第二调节部4或调节杆5可以对第二调节部4进行调节,在旋转调节杆5调节第二调节部4时,调节杆5与第一调节部3之间为转动连接;由于封头承载杆9依次连接调节杆5,且封头承载杆9与第二调节部4连接,所以第二调节部4的一部分并不能转动,用以支撑封头承载杆9,所以第二调节部4需要分为两部分,即调节部和固定部,调节部与固定部轴向转动连接,调节部可以与调节杆5转动,用以调节第二调节部4相对于调节杆5的位置,固定部相对于调节杆5不转动,用于连接封头承载杆9;此实施可以单独的对一个第二调节部4进行调节,可以用于控制封头承载杆9与封头的接触位置,及控制封头做更为细微的调整动作,使封头和筒体之间的组对更为精确。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部4在调节杆5移动时,封头承载杆9会相应转动角度,如果封头承载杆9和第二调节部4之间不能转动,超过封头承载杆9的弹性变量值,封头承载杆9会弯曲甚至损坏,所以封头承载杆9和第二调节部4转动连接时,封头承载杆9和第二调节部4再设置一个可调式锁死结构,用于调节封头承载杆9和第二调节部4的转动连接与否。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封头承载杆9接触封头部分,设置有垫片6,垫片6接触封头一面与封头弧度相同。

所述第一环轨部7或第二环轨部8由扇环构成,所述扇环之间通过长螺纹1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封头承载杆9接触封头部分,设置有垫片6可增大封头承载杆9与封头的接触面积,使封头的固定更为稳定;封头一面与封头弧度相同可以稳固封头获取更大接触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环轨部7或第二环轨部8可以不为圆环状,可以为多个扇环组成圆环状的第一环轨部7或第二环轨部8,此设计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筒体,如在扇环内径设置橡胶、石棉垫,可以更为适应不同筒体,方便安装、拆卸及保存。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或实施例4或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平移环部2设置在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之间;调节部3平均分布于平移环部2的外圈,与平移环部2固定连接,调节杆5与第一调节部3轴向调节连接;调节杆5与地面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均固定在筒体上,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平行,第一环轨部7和第二环轨部8之间具有周向上均相等的间距,其间距之间设置有平移环部2,第一环轨部7、第二环轨部8和筒体形成凹腔,平移环部2可于该凹腔内水平移动,此时,如实施例2中限定平移环部2的形状大小;第一调节部3固定在平移环部2外圈上,第一调节部3上设置有竖直安置的调节杆5,调节杆5可通过第一调节部3调节,以使调节杆5于垂直方向运动。在调节杆5上连接有用于承载封头的封头承载杆9,当调节杆5竖直于地面时,只要平移环部2最外径不至于过大,封头承载杆9通过调节杆5连接,封头承载杆9均可以承载住封头。

再另一实施例中,调节杆5上设置有刻度,调节杆5上设置有零刻度固定槽,该固定槽与第一调节部3卡扣连接,当该固定槽与第一调节部3卡扣连接时,可以通过读取调节杆5上的刻度信息读取调节杆5上第二调节部4相对于第一调节部3的位置,当然也可以精确的移动第二调节部4,使移动封头位置时更加精确。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环轨部7或第二环轨部8上设置有深度千分尺,所述深度千分尺固定在第一环轨部7或第二环轨部8上,所述深度千分尺测量部的测量杆垂直于筒体。

使用该结构时,先确定封头需要平移的距离,再调整深度千分尺的测量杆回缩或伸出相应距离,以该测量杆为卡档物,可精确移动封头。

该深度千分尺为四个,平均设置在第一环轨部7或第二环轨部8的外环上;

该结构可以精确的定位封头的平面位置,实现设置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以所述测量杆为卡档物,再移动平移环部2;或者深度千分尺力量足够,直接调整该深度千分尺,迫使平移环部2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本申请在使用时,首先在筒体下端安装,横向平移机构即第一环轨部7、第二环轨部8和平移环部2组成的横向平移机构,安装好后,安装竖直移动机构,竖直移动机构中在安装三分之二封头承载杆9时,可以放置封头,将封头放置在封头承载杆9上,再继续安装剩下的封头承载杆9,完成封头的固定;待全部安装全程后,可以对平移环部2、第一调节部3、第二调节部4进行调节,完成封头位置的调节。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涉及“ 第一”、“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 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