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5652发布日期:2019-07-24 08:41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钻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钻头。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工件大多数表面平滑,传统钻头只适应在平滑的表面上进行打孔,少部分工件的表面凹凸不平,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钻头进行打孔作业,不仅打不出理想通孔,还会损坏钻头的性能。此外,在昏暗条件下进行打孔作业时如果没有任何的照明提示,既容易出现偏差造成操作人员的失误,又会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故,设计一种安全可靠,适应性强且在打孔过程中可以自动照明的新型钻头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钻头,包括安装部及钻孔部,还包括连接钻孔部与安装部的感应控制装置。

感应控制装置包括与安装部固定连接的装置外壳,装置外壳顶部的内壁上设有一压力感应器,装置外壳的一侧设有一与压力感应器配合连接的感应灯;

感应控制装置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装置外壳内的一与压力感应器连接的弹簧、与弹簧下端相连的活动块以及连接活动块与钻孔部的钻杆;

装置外壳内壁两侧均设有与活动块配合的平滑层,活动块与装置外壳内部之间紧密贴合;

钻杆与装置外壳底端开设的通道尺寸对应。

优选的,活动块为一可以在钻孔部位置固定时控制弹簧压缩量的物块。

优选的,活动块与钻杆的连接端面设置有和钻杆的尺寸及形状相配合的凹槽,凹槽与钻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优选的,活动块和弹簧连接处的活动块端面上一体式设置有用于防止与弹簧的连接处滑动的防滑层,防滑层为平面结构。

有益效果:

1、活动块带动弹簧做伸缩运动时,与弹簧另一端相连压力感应器受到压弹力,和压力感应器连接的感应灯由此变亮,感应灯对操作人员的作业起到辅助照明作用,保证了在昏暗条件下的打孔活动可以安全进行。

2、装置外壳的内壁两侧设有平滑层,活动块与装置外壳内壁两侧之间紧密贴合,保证了活动块在装置外壳内平稳滑动。

3、该新型钻头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安装部、2-钻孔部、21-倒角端、22-切削刃、23-切削尖、24-排屑槽、3-感应控制装置、31-装置外壳、32-压力感应器、33-弹簧、34-活动块、341-凹槽、342-防滑层、35-钻杆、36-通道、37-感应灯、38-平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至图2,一种新型钻头,包括安装部1及钻孔部2,钻孔部2包括一体化设置的倒角端21、切削刃22、切削尖23及排屑槽24,安装部1用于将钻头固定在设备上。该新型钻头还包括连接钻孔部2与安装部1的感应控制装置3,感应控制装置3包括与安装部1固定连接的装置外壳31,装置外壳31顶部的内壁上设有一个压力感应器32用于接收外力,装置外壳31的外表面一侧有一与压力感应器32配合连接的感应灯37。当压力感应器32一旦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与之相连的感应灯37接收到信号并随之变亮,感应灯37对操作人员的作业起到辅助照明作用,保证了打孔活动在昏暗条件下的安全进行。

感应控制装置3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装置外壳31内的一与压力感应器32连接的弹簧33、与弹簧33下端相连的活动块34以及连接活动块34与钻孔部2的钻杆35。活动块34为一个可以在钻孔部2位置固定时控制弹簧33压缩量的物块,装置外壳31内壁两侧设有平滑层38,平滑层38为电镀在装置外壳31内壁上的一层铅锡合金,活动块34与平滑层38之间紧密贴合,保证了活动块34在装置外壳31内的顺利滑动。活动块34和弹簧33连接的端面上一体式设置有用于防止弹簧33在连接处滑动的防滑层342,防滑层342为平面结构,活动块34与钻杆35的连接端面设置有和钻杆35的尺寸及形状相配合的凹槽341,凹槽341与钻杆35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形成一体化连接。钻杆35选用长条形方块,钻杆35与装置外壳31底端开设的通道36形状尺寸相适配。

当开始准备进行打孔时,操作人员将钻孔部的切削尖23与工件接触并下压,此时钻孔部2带动钻杆35在通道37上运动并朝感应控制装置3方向处移动,与钻杆35相连的活动块34随着钻杆35的移动而在装置外壳31内的平滑层38上一同运动,活动块34逐渐向装置外壳31的顶端推进,与活动块34连接的弹簧33随着活动块34的不断挤压始终触动着压力感应器32,而与压力感应器32配合连接的感应灯37在打孔过程中一直保持着点亮状态。随着活动块34在平滑层38上不断滑动,弹簧33逐渐被压缩,当钻孔部2与装置外壳31抵接时可开始启动设备进行打孔。当进行打孔时,将钻孔部2的切削尖23瞄准目标位置,切削刃22对工件进行打孔作业,废屑通过排屑槽24排出;当需要进行倒角工序时,将钻孔部2上的倒角端21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进行倒角作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