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右侧IP安装点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0486发布日期:2019-10-09 06:5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右侧IP安装点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右侧IP安装点级进模。



背景技术:

级进模(也叫连续模)由多个工位组成,各工位按顺序关联完成不同的加工,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不同的冲压加工。一次行程完成以后,由冲床送料机按照一个固定的步距将材料向前移动,这样在一副模具上就可以完成多个工序,一般有冲孔,落料,折弯,切边,拉深等等。级进模是一种多工序、高效率、高精度的冲压模具,与单工序模和复合模 相比,级进模构成模具的结构复杂、零件数量多、精度及热处理要求高,模具装配与制造复杂,要求精确控制步距,适用于批量较大或外形尺寸较小,材料厚度较薄的冲压件生产。由于级进模可以在一套模具中完成冲裁、弯曲、拉深 等多道工序,因此生产效率高,模具的导向精度和定位精度较高,能够保证工 件的加工精度。而且采用级进模冲压时,大多采用条料、带料自动送料,冲床 或模具内装有安全检测装置,容易实现自动化加工,操作安全。由于级进模的生产效率高,需要设备和操作人员较少,因此在大批量生产时,成本相对较低。汽车安装配件的样式较多,且结构较为复杂。目前在汽车安装配件生产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手工生产方法,手工生产的方法效率低下,并且合格率不高,达不到工艺要求,而且耗费的人力物力都非常的多,不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HSK安装支架由于其材质的特性,需要一种特殊的级进模进行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在汽车安装配件生产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手工生产方法,手工生产的方法效率低下,并且合格率不高,达不到工艺要求,而且耗费的人力物力都非常的多,不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现提供一种右侧IP安装点级进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右侧IP安装点级进模,包括上模、下模、成型工位和脱模工位;所述上模四边角处设置有限位圆柱槽,限位圆柱槽内设置有上模芯;所述下模上对应于限位圆柱槽的位置处设置有嵌合凸柱,嵌合凸柱内安装下模芯;所述成型工位包括定型通槽和整形垫块,下模芯上中心位置处设置定型通槽;所述定型通槽两侧设置有进料孔,进料孔一侧设置有散热孔;所述定型通槽上设置有成型凹模,成型凹模一侧设置有进料凹槽;所述定型通槽两侧间隔设置有切废凹模,定型通槽末端设置有侧边弯折凹模,侧边弯折凹模一侧设置有整形挡块;所述上模芯上对应于成型凹模处设置有冲压锥头,上模芯上对应于切废凹模处设置有切废压块;所述上模芯上对应于侧边弯折凹模处设置有整形垫块;所述成型工位下方设置有脱模工位,脱模工位包括上气动通孔和下气动通孔;所述上模芯上设置有脱模顶块,脱模顶块四周设置有若干上气动通孔,上气动通孔一侧设置有分模顶块;所述下模芯上对应于脱模顶块的位置处设置有压模凹槽,压模凹槽边缘设置有下气动通孔,下气动通孔与上气动通孔尺寸相同;所述下气动通孔一侧设置有脱模孔槽,脱模孔槽内安装冲压顶柱,冲压顶住与分模顶块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模芯包括第一层模芯、第二层模芯和第三层模芯,下模芯包括散热模芯和传热模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型通槽两侧设置有若干支撑垫片,支撑垫片上设置有短圆柱形垫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脱模顶块与压模凹槽的尺寸相对应,脱模顶块与压模凹槽嵌合紧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气动通孔和下气动通孔相互嵌合形成气动通槽,沿着气动通槽通入加压气体。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嵌合凸柱与限位圆柱槽相互卡接,将上模与下模进行合模;待加工的原料通过进料孔进入定型通槽,定型通槽与成型凹模相互配合将原料压合成型,通过切废凹模和切废压块对成型的安装点进行切废处理,在整形挡块处停留,通过整形垫块对切废后的安装点进行调整定型;上气动通孔和下气动通孔相互嵌合形成气动通槽,沿着气动通槽通入加压气体,加压气体通入使得上模与下模结合松动,脱模顶块与压模凹槽之间松动,冲压顶柱弹出将分模顶块顶出,使得上模与下模分离,便于快速脱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够代替传统的加工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脱模迅速。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上模;2、限位圆柱槽;3、上模芯;4、下模;5、嵌合凸柱;6、下模芯;7、成型工位;71、定型通槽;72、进料孔;73、散热孔;74、成型凹模;75、进料凹槽;76、切废凹模;77、侧边弯折凹模;78、整形挡块;79、冲压锥头;710、切废压块;711、整形垫块;8、脱模工位;81、脱模顶块;82、上气动通孔;83、分模顶块;84、压模凹槽;85、下气动通孔;86、脱模孔槽;87、冲压顶柱。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右侧IP安装点级进模,包括上模1、下模4、成型工位7和脱模工位8;所述上模1四边角处设置有限位圆柱槽2,限位圆柱槽2内设置有上模芯3;所述下模4上对应于限位圆柱槽2的位置处设置有嵌合凸柱5,嵌合凸柱5内安装下模芯6;所述成型工位7包括定型通槽71和整形垫块711,下模芯6上中心位置处设置定型通槽71;所述定型通槽71两侧设置有进料孔72,进料孔72一侧设置有散热孔73;所述定型通槽71上设置有成型凹模74,成型凹模74一侧设置有进料凹槽75;所述定型通槽71两侧间隔设置有切废凹模76,定型通槽71末端设置有侧边弯折凹模77,侧边弯折凹模77一侧设置有整形挡块78;所述上模芯3上对应于成型凹模74处设置有冲压锥头79,上模芯3上对应于切废凹模76处设置有切废压块710;所述上模芯3上对应于侧边弯折凹模77处设置有整形垫块711;所述成型工位7下方设置有脱模工位8,脱模工位8包括上气动通孔82和下气动通孔85;所述上模芯3上设置有脱模顶块81,脱模顶块81四周设置有若干上气动通孔82,上气动通孔82一侧设置有分模顶块83;所述下模芯6上对应于脱模顶块81的位置处设置有压模凹槽84,压模凹槽84边缘设置有下气动通孔85,下气动通孔85与上气动通孔82尺寸相同;所述下气动通孔85一侧设置有脱模孔槽86,脱模孔槽86内安装冲压顶柱87,冲压顶住87与分模顶块83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芯3包括第一层模芯、第二层模芯和第三层模芯,下模芯6包括散热模芯和传热模芯。

进一步的,所述定型通槽71两侧设置有若干支撑垫片,支撑垫片上设置有短圆柱形垫块。

进一步的,所述脱模顶块81与压模凹槽84的尺寸相对应,脱模顶块81与压模凹槽84嵌合紧密。

进一步的,所述上气动通孔82和下气动通孔85相互嵌合形成气动通槽,沿着气动通槽通入加压气体。

具体的:

上模1四边角处设置有限位圆柱槽2,限位圆柱槽2内设置有上模芯3;所述下模4上对应于限位圆柱槽2的位置处设置有嵌合凸柱5,嵌合凸柱5内安装下模芯6;通过嵌合凸柱5与限位圆柱槽2相互卡接,将上模1与下模4进行合模;所述成型工位7包括定型通槽71和整形垫块711,下模芯6上中心位置处设置定型通槽71;所述定型通槽71两侧设置有进料孔72,进料孔72一侧设置有散热孔73;所述定型通槽71上设置有成型凹模74,成型凹模74一侧设置有进料凹槽75;所述定型通槽71两侧间隔设置有切废凹模76,定型通槽71末端设置有侧边弯折凹模77,侧边弯折凹模77一侧设置有整形挡块78;所述上模芯3上对应于成型凹模74处设置有冲压锥头79,上模芯3上对应于切废凹模76处设置有切废压块710;所述上模芯3上对应于侧边弯折凹模77处设置有整形垫块711;待加工的原料通过进料孔72进入定型通槽71,定型通槽71与成型凹模74相互配合将原料压合成型,通过切废凹模76和切废压块710对成型的安装点进行切废处理,在整形挡块78处停留,通过整形垫块711对切废后的安装点进行调整定型;

所述成型工位7下方设置有脱模工位8,脱模工位8包括上气动通孔82和下气动通孔85;所述上模芯3上设置有脱模顶块81,脱模顶块81四周设置有若干上气动通孔82,上气动通孔82一侧设置有分模顶块83;所述下模芯6上对应于脱模顶块81的位置处设置有压模凹槽84,压模凹槽84边缘设置有下气动通孔85,下气动通孔85与上气动通孔82尺寸相同;所述下气动通孔85一侧设置有脱模孔槽86,脱模孔槽86内安装冲压顶柱87,冲压顶住87与分模顶块83相对应;上气动通孔82和下气动通孔85相互嵌合形成气动通槽,沿着气动通槽通入加压气体,加压气体通入使得上模1与下模4结合松动,脱模顶块81与压模凹槽84之间松动,冲压顶柱87弹出将分模顶块83顶出,使得上模1与下模4分离,便于快速脱模。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常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