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接头的铜点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2152发布日期:2019-08-27 21:18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接头的铜点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配领域,尤其是一种铜接头的铜点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铜接头是用于连接管道、设备、卫浴、电线电缆及其它产品的接头,一些铜接头需要进行铜点(消声器)装配,传统的操作模式主要是通过振动盘上料,然后人工将铜点与铜接头配合,再通过铆压机构进行铆压装配,整个装配过程需要人工协助完成,整体的装配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铜接头的铜点装配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铜接头的铜点装配设备,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设有铜接头振动盘和铜点振动盘,铜接头振动盘连接铜接头错位机构,铜点振动盘连接铜点错位机构,铜接头错位机构的一侧设有移栽排出机构,铜接头错位机构和铜点错位机构之间设有铆压机构;

所述铜接头错位机构包括设置在铜接头振动盘的流道端部一侧的第一错位推板,第一错位推板的背面连接第一错位气缸,第一错位推板的一侧设有与其垂直的第二错位推板,第二错位推板的背面连接第二错位气缸;

所述铜点错位机构包括设置在铜点振动盘的流道端部一侧的铜点错位推板,铜点错位推板的尾部连接铜点错位气缸,铜点错位推板的一侧设有铜点抱紧夹具。

上述的一种铜接头的铜点装配设备,所述铆压机构包括铆压气缸,铆压气缸的端部铰接传动板,传动板的端部铰接铆压块,铆压块上固定铆压销,传动板的中部活动连接杠杆架,杠杆架固定在支架上。

上述的一种铜接头的铜点装配设备,所述移栽排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顶部的线轨,线轨上设有滑动板,滑动板上设有移栽夹具,滑动板的一侧连接第一移栽气缸,移栽夹具连接第二移栽气缸,移栽夹具的一侧设有下料滑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设备实现了铜接头自动上料,铜点自动上料;还可以独立完成铜接头与铜点预压,铆压以及成品卸料的自动化,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铜接头错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铜点错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铆压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栽排出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铜接头的铜点装配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的顶部设有铜接头振动盘2和铜点振动盘3,铜接头振动盘2连接铜接头错位机构4,铜点振动盘3连接铜点错位机构5,铜接头错位机构4的一侧设有移栽排出机构6,铜接头错位机构4和铜点错位机构5之间设有铆压机构7;

铜接头错位机构4包括设置在铜接头振动盘2的流道端部一侧的第一错位推板41,第一错位推板41的背面连接第一错位气缸42,第一错位推板41的一侧设有与其垂直的第二错位推板43,第二错位推板43的背面连接第二错位气缸44;

铜点错位机构5包括设置在铜点振动盘3的流道端部一侧的铜点错位推板51,铜点错位推板51的尾部连接铜点错位气缸52,铜点错位推板51的一侧设有铜点抱紧夹具53,铜点抱紧夹具53采用普通的机械夹具即可。

铆压机构7包括铆压气缸71,铆压气缸71的端部铰接传动板72,传动板72的端部铰接铆压块73,铆压块73上固定铆压销74,传动板72的中部活动连接杠杆架75,杠杆架75固定在支架1上。

移栽排出机构6包括设置在机架1顶部的线轨61,线轨61上设有滑动板62,滑动板62上设有移栽夹具63,滑动板62的一侧连接第一移栽气缸64,移栽夹具63连接第二移栽气缸65,移栽夹具63的一侧设有下料滑道66。

加工时,铜接头采用铜接头振动盘2直接进料,第一错位气缸42推动第一错位推板41将铜接头45送到第二错位推板43的一侧,第二错位气缸44推动第二错位推板43将铜接头45送到移栽夹具63的叉口中;

铜点54采用铜点振动盘3进料,铜点54被铜点振动盘3直接送进铜点抱紧夹具53被固定,铜点错位气缸52动作,铜点错位推板51伸出将铜点54送至铆压销74下;

当移栽机构将铜接头45送至铆压销74下,铜点54被送至铆压销74下,铆压气缸71工作(必须同时满足上述2个条件),通过杠杆原理,铆压销74将铜点54压进下方的铜接头45中。铆压分为预压和压紧,第一个铜点先被预压进铜接头中,第二个铜点被压进第二个铜接头的同时,第一个铜点将被再次压紧,压紧完成后,第一移栽气缸64带动滑动板62以及移栽夹具63上的装配后的成品朝下料滑道66移动直到成品落入到下料滑道66后,第一移栽气缸64带动移栽夹具63收回。

该设备实现了铜接头自动上料,铜点自动上料;还可以独立完成铜接头与铜点预压,铆压以及成品卸料的自动化,提高了装配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