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具打孔的火花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模具加工制造领域当中,由于模具方向与安装角度的不同,因此会使用到火花机对模具表面打出斜孔,以供使用。
现有公告号为CN201659345U的一件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可加工斜孔的电火花穿孔机,其包括立柱,连接在立柱上部的主轴箱、位于主轴箱下方的夹具台,立柱上设有固定盘,主轴箱上固定有一旋转盘,立柱与主轴箱通过旋转盘与固定盘连接成旋转式连接。
通过固定盘和旋转盘之间的转动,使得主轴箱带动其上的打孔工具能够在一垂直平面上转动,从而改变打孔工具的角度,打出斜孔。
但是,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转动火花机本体从而改变打孔方向,在工业生产这类火花机时产生的额外附加费用过高,造成模具加工工艺成本过高,因此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模具打孔的火花机,能够调节用于支撑模具的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火花机的打孔方向,减少生产火花机时产生过高的额外附加费用,降低模具加工工艺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模具打孔的火花机,包括火花机本体、设置于所述火花机本体上的打孔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打孔装置下方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工作台铰接,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板倾斜角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蜗轮、与所述蜗轮外圈啮合的蜗杆,以及与所述蜗轮内圈螺纹配合的螺杆;所述支撑板的背面开设有滑槽,所述螺杆远离所述蜗轮的端部与所述滑槽滑移配合;所述滑槽的两个相对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螺杆的端部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限位槽滑移配合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用于支撑模具,并且通过其与工作台的一侧铰接,使得调节组件仅需抬高或者降低支撑板自由端,便可改变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模具的倾斜角度;工作人员转动蜗杆,使得蜗杆带动蜗轮转动,由于螺杆端部的限位块与滑槽侧壁的限位槽滑移配合,使得螺杆无法随着蜗轮转动,并且螺杆与蜗轮螺纹连接,使得工作人员在转动蜗杆时,可以使得螺杆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从而抬高或者降低支撑板的自由端,改变其倾斜角度,从而改变火花机的打孔方向,减少生产火花机时产生过高的额外附加费用,降低模具加工工艺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呈圆柱体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令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滑移时,避免由于边缘卡接在限位槽内,使得螺杆与支撑板之间的夹角无法改变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板,所述第一板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板,另一端垂直活动连接的第三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三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板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板用于抵住模具,防止模具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支撑板上滑落下来;第二板和第三板用于夹持住模具的两侧,避免模具在打孔过程中,发生左右偏移,导致孔径不均的情况发生;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三板靠近或远离第二板,从而夹持住模具。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板开设有燕尾槽,所述第三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滑移配合的燕尾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第三板与第一板的活动连接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螺纹配合的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三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垂直于所述第三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旋拧丝杆,能够使得丝杆靠近或远离第二板移动,从而带动第三板靠近或远离第二板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固定板以及若干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三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板和第三板抵接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得弹簧对第三板施加朝向第二板的力,从而将模具夹持于第二板和第三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开设有杆孔,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杆孔滑移配合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拉动拉杆时,拉杆带动第三板远离第二板移动,使得弹簧压缩,此时将模具放置于第二板和第三板之间,松开拉杆,使得第三板在弹簧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抵压于模具的侧壁,从而固定住模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模具打孔的火花机具有如下优点:
支撑板用于支撑模具,并且通过其与工作台的一侧铰接,使得调节组件仅需抬高或者降低支撑板自由端,便可改变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模具的倾斜角度;工作人员转动蜗杆,使得蜗杆带动蜗轮转动,由于螺杆端部的限位块与滑槽侧壁的限位槽滑移配合,使得螺杆无法随着蜗轮转动,并且螺杆与蜗轮螺纹连接,使得工作人员在转动蜗杆时,可以使得螺杆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从而抬高或者降低支撑板的自由端,改变其倾斜角度,从而改变火花机的打孔方向,减少生产火花机时产生过高的额外附加费用,降低模具加工工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1中螺杆与支撑板上滑槽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2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火花机本体;2、打孔装置;3、工作台;4、支撑板;5、蜗轮;6、蜗杆;7、螺杆;8、滑槽;9、限位槽;10、限位块;11、第一板;12、第二板;13、第三板;14、燕尾槽;15、燕尾块;16、固定座;17、丝杆;18、固定板;19、弹簧;20、杆孔;21、拉杆;22、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模具打孔的火花机,如图1所示,包括火花机本体1、设置于火花机本体1上的打孔装置2以及设置于打孔装置2下方的工作台3,工作台3上设置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一侧与工作台3铰接,工作台3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板4倾斜角度的调节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工作台3上的蜗轮5、与蜗轮5外圈啮合的蜗杆6以及与蜗轮5内圈螺纹配合的螺杆7;
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板4的背面开设有滑槽8,螺杆7远离蜗轮5(参照图2)的端部与滑槽8滑移配合;
滑槽8的两个相对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9,螺杆7的端部设置有两个分别与限位槽9滑移配合的限位块10。
支撑板4用于支撑模具22,并且通过其与工作台3的一侧铰接,使得调节组件仅需抬高或者降低支撑板4自由端,便可改变支撑板4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模具22的倾斜角度;工作人员转动蜗杆6,使得蜗杆6带动蜗轮5转动,由于螺杆7端部的限位块10与滑槽8侧壁的限位槽9滑移配合,使得螺杆7无法随着蜗轮5转动,并且螺杆7与蜗轮5螺纹连接,使得工作人员在转动蜗杆6时,可以使得螺杆7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从而抬高或者降低支撑板4的自由端,改变其倾斜角度,从而改变火花机的打孔方向,减少生产火花机时产生过高的额外附加费用,降低模具22加工工艺成本。
限位块10呈圆柱体状设置,令限位块10在限位槽9内滑移时,避免由于边缘卡接在限位槽9内,使得螺杆7与支撑板4之间的夹角无法改变的情况发生。
如图5所示,支撑板4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板11,第一板11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板12,另一端垂直活动连接的第三板13;支撑板4上设置有驱动第三板13靠近或远离第二板12的驱动组件。第一板11用于抵住模具22,防止模具22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支撑板4上滑落下来;第二板12和第三板13用于夹持住模具22的两侧,避免模具22在打孔过程中,发生左右偏移,导致孔径不均的情况发生;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三板13靠近或远离第二板12,从而夹持住模具22。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板11开设有燕尾槽14,第三板13上设置有与燕尾槽14滑移配合的燕尾块15,提供一种第三板13与第一板11的活动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当中的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板4上的固定座16、与固定座16螺纹配合的丝杆17,丝杆17与第三板13转动连接,丝杆17垂直于第三板13。工作人员旋拧丝杆17,能够使得丝杆17靠近或远离第二板12移动,从而带动第三板13靠近或远离第二板12移动。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组件不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当中的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板4上的固定板18以及若干弹簧19,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18和第三板13固定连接。当模具22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板12和第三板13抵接时,弹簧19处于压缩状态,使得弹簧19对第三板13施加朝向第二板12的力,从而将模具22夹持于第二板12和第三板13之间。
固定板18开设有杆孔20,固定板18上设置有与杆孔20滑移配合的拉杆21,拉杆21的一端与第三板13固定连接。工作人员在拉动拉杆21时,拉杆21带动第三板13远离第二板12移动,使得弹簧19压缩,此时将模具22放置于第二板12和第三板13之间,松开拉杆21,使得第三板13在弹簧19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抵压于模具22的侧壁,从而固定住模具22。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