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刀头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5646发布日期:2019-08-31 00:44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机床刀头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控机床刀头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它主要用于轴类零件或盘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任意锥角的内外圆锥面、复杂回转内外曲面和圆柱、圆锥螺纹等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孔、扩孔、铰孔及镗孔等。[1]

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功能,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数控机床与工件直接接触的部分为刀头,刀头的位置对于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机床的刀头装配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控机床刀头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夹持部、一调节部以及多根调节杆,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段和第二夹持段,所述第一夹持段设有圆柱形夹持孔,所述圆柱形夹持孔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二夹持段设有圆柱形外侧壁,所述调节部包括第一调节段和第二调节段,所述第一调节段设有圆锥形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段设有圆柱形调节孔,所述多根调节杆分别穿设于所述多个通孔中,所述调节杆的外端抵持于所述圆锥形调节孔内侧壁上,所述调节杆的内端抵持于所述圆柱形夹持孔中的刀头外侧壁上,所述圆柱形外侧壁与所述圆柱形调节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外端为半球面,所述半球面与所述圆锥形调节孔内侧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内端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刀头外侧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圆锥形调节孔内壁设有导槽,所述导槽相对所述调节杆外端滑动。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外端和内端之间设有杆段,所述杆段滑动连接于所述通孔中,所述外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杆段的径向尺寸,所述导槽为限位槽。具体可为T形槽或燕尾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段设有方柱形外侧壁。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数控机床刀头装配结构,能够保证刀头具有较高的对中性,该刀头装配结构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刀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数控机床刀头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0、夹持部;11、圆柱形夹持孔;12、通孔;13、圆柱形外侧壁;20、调节部;21、圆锥形调节孔;22、圆柱形调节孔;23、导槽;30、调节杆;40、刀头。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数控机床刀头装配结构,包括一夹持部10、一调节部20以及多根调节杆30,夹持部10包括第一夹持段和第二夹持段,第一夹持段设有圆柱形夹持孔11,圆柱形夹持孔11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通孔12,第二夹持段设有圆柱形外侧壁13,调节部20包括第一调节段和第二调节段,第一调节段设有圆锥形调节孔21,第二调节段设有圆柱形调节孔22,多根调节杆30分别穿设于多个通孔12中,调节杆30的外端抵持于圆锥形调节孔21内侧壁上,调节杆30的内端抵持于圆柱形夹持孔11中的刀头40外侧壁上,圆柱形外侧壁13与圆柱形调节孔22螺纹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调节杆30外端为半球面,半球面与圆锥形调节孔21内侧壁接触。

一种实施方式中,调节杆30内端为平面,平面与刀头40外侧壁接触。

一种实施方式中,圆锥形调节孔21内壁设有导槽23,导槽23相对调节杆30外端滑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调节杆30的外端和内端之间设有杆段,杆段滑动连接于通孔12中,外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杆段的径向尺寸,导槽23为限位槽。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节段设有方柱形外侧壁。

将刀头40伸入圆柱形夹持孔11中,通过旋转第二调节段,使得调节杆30紧紧抵持于调节部20和刀头40之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