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倒角铣刀。
背景技术:
倒角作为机械加工必不可少的一道重要工序,因其重要性直接关系到产品装配,为此已成为设计者必须明确的工作内容;现有倒角铣刀一般都具有多个绕轴线分布的刀刃,其中刀刃呈一定角度,可很好的加工出工件所需的特定倒角,但整体设计复杂,需加工出多个刀刃且开设多个排屑槽,还要避免不同刀刃之间出现高度或角度各方面的差异,相对来说加工工序复杂、难度高且成本较高,所以需新的方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生产工序少的倒角铣刀。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倒角铣刀,包括刀柄和刀体,所述刀柄和刀体同一轴线设计,所述刀体包括远离刀柄一端的第一刀头以及设置在第一刀头与刀柄之间的第二刀头,所述第一刀头呈圆锥状,所述第二刀头呈圆台状并与第一刀头反向设置,所述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之间设置有一柱状的过渡段,所述刀体开设有排屑孔并贯穿第一刀头以及第二刀头,即所述排屑孔一开口位于第一刀头而另一开口位于第二刀头,所述第一刀头在排屑孔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切削刃。
更具体的,所述刀体的表面镀有金刚石涂层。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刀头圆锥形的圆椎角为90°,所述第二刀头圆台的锥度为1/2。
更具体的,所述排屑孔的横截面为圆形状,且其圆形状的直径小于第一刀头最大截面的侧边。
更具体的,所述刀柄和刀体可拆卸性设计,所述刀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刀头在刀柄相对位置开设有带相配的螺纹孔。
更具体的,所述刀柄在远离刀体一端设置有防滑的键槽。
更具体的,所述刀体开设有一对排屑孔,所述排屑孔相互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存在优点及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倒角铣刀,其刀体包括圆锥状的第一刀头、柱形过渡段以及圆台状的第二刀头,且在刀体开设有排屑孔并贯穿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其中第一刀头在排屑孔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切削刃,相对于传统多刀刃的倒角铣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整体生产工序少,制作成本较低,适宜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为一种倒角铣刀,包括刀柄1和刀体2,所述刀柄1和刀体2同一轴线设计,所述刀体2包括远离刀柄1一端的第一刀头21以及设置在第一刀头21与刀柄1之间的第二刀头22,所述第一刀头21呈圆锥状,所述第二刀头22呈圆台状并与第一刀头21反向设置,也就是圆锥的底面与圆台的底面相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刀头21和第二刀头22之间设置有一柱状的过渡段23,所述刀体2开设有一排屑孔3并贯穿第一刀头21以及第二刀头22,即所述排屑孔3一开口位于第一刀头21而另一开口位于第二刀头22,所述第一刀头21在排屑孔3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切削刃4,其中切削刃4做轻微钝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存在优点及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倒角铣刀,其刀体2包括圆锥状的第一刀头21、柱形过渡段23以及圆台状的第二刀头22,且在刀体2开设有排屑孔3并贯穿第一刀头21和第二刀头22,其中第一刀头21在排屑孔3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切削刃4,相对于传统多刀刃的倒角铣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整体生产工序少,制作成本较低,适宜规模化生产。
实施例一中,所述排屑孔3的横截面为圆形状,且其圆形状的直径d小于第一刀头21最大截面的侧边c;上述第一刀头21呈圆锥状,而圆锥状的最大截面是指圆锥底面直径与顶点相连接而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排屑孔3只能开设在第一刀头21的一侧,不能越过顶点。
实施例一中,所述刀体2的表面镀有金刚石涂层,在加工完成后对刀体2表面进行镀层,有利于增加刀具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方面的性能,可提高使用寿命,这在铣刀领域也是较为常见的技术;另外所述第一刀头21圆锥形的圆椎角为90°,所述第二刀头22圆台的锥度为1/2;其中圆锥角是指圆锥最大截面的顶角,这也对应着加工倒角的角度,也可参照需要来增加或减少圆锥角的角度,而锥度是指圆台上下两底面的直径差与圆台高度之比。
实施例一中,所述刀柄1和刀体2可拆卸性设计,所述刀柄1一端设置有外螺纹11,所述第二刀头22在刀柄1相对位置开设有带相配的螺纹孔221,可根据需要来跟换不同锥度的刀体2,另外刀柄1旋转扭紧方向与切削方向相同,避免切削出现打滑现象;再者所述刀柄1在远离刀体2一端设置有防滑的键槽12,也是为了倒角铣刀与铣床主轴连接更加稳固,防止打滑或脱落。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为另一种倒角铣刀,相对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的刀体2开设有一对排屑孔3且所述排屑孔3相互对称设置;这类似于单刃铣刀以及多刃铣刀,开设一对排屑孔3,且第一刀头21在一对所述排屑孔3开口的一侧均设置有切削刃4,相对于实施例一来说增加切削刃4,有利于提高切削效率。
虽然上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前提下,依然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