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箱固定带下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8147发布日期:2019-08-31 02:1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燃油箱固定带下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油箱固定带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油箱固定带下料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燃油箱通过是通过固定带安装到车辆车架上,燃油箱固定带为不锈钢材质,燃油箱固定带在成型前先要进行下料裁切处理,现有的下料模具为一体成型,即一次冲压可以对同一个钢带的两端进行成型,然后再人工裁切,这样模具的尺寸至少要大于一个钢带的长度,就造成模具整体结构复杂,模具尺寸较大,浪费了材料及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尺寸较小,节约材料且能够提高效率、节省工时的燃油箱固定带下料模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燃油箱固定带下料模具,包括上模座、连接在该上模座下方的上夹板、连接在所述上夹板下方的上卸料板、嵌设在所述上卸料板中部的冲头、下垫脚、连接在所述下垫脚上方的下模座、连接在该下模座上方的下垫板、连接在该下垫板上方的下模板以及穿设在所述上夹板、上卸料板和下模板上的导向结构,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的长度小于单个燃油箱固定带的长度,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裁断刀,该裁断刀依次穿过所述下垫板和下模板,所述冲头冲压后的形状与燃油箱固定带下料后其两端端部的形状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刚开始时送料机将固定带原料送进上述下料模具内,并且先送入一个燃油箱固定带长度的一段进行冲压,即先冲压第一个燃油箱固定带的右端端部,然后继续送料当满足一个燃油箱固定带整体长度后再次冲压,即对第一个燃油箱固定带左端端部进行冲压,以此完成了一个燃油箱固定带的冲压,然后送料机继续送料,之后的每一次冲压是对两个燃油箱固定带的不同端进行同时冲压,在冲压的同时裁断刀作用将燃油箱固定带按其长度要求裁断,保证了模具整体尺寸小于燃油箱固定带的长度,且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材料及工时。

作为优选,所述冲头包括冲头本体,该冲头本体上分布有连接孔,所述冲头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该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开口相反,且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将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上靠近其外端的位置处设置成向外扩张的斜面。

作为优选,所述裁断刀设置在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连接处的下方位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整体尺寸偏小、节省了材料且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工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燃油箱固定带下料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料过程中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的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附图4所示的燃油箱固定带下料模具,包括上模座1、连接在该上模座1下方的上夹板2、连接在所述上夹板2下方的上卸料板3、嵌设在所述上卸料板3中部的冲头8、下垫脚7、连接在所述下垫脚7上方的下模座6、连接在该下模座6上方的下垫板5、连接在该下垫板5上方的下模板4以及穿设在所述上夹板2、上卸料板3和下模板4上的导向结构10,所述上模座1和下模座6的长度小于单个燃油箱固定带的长度,所述下模座6上设置有裁断刀9,该裁断刀9依次穿过所述下垫板5和下模板4,所述冲头8冲压后的形状与燃油箱固定带下料后其两端端部的形状相同。

从图4结合图1可以看出,所述冲头8包括整体呈倒H型结构的冲头本体80,该冲头本体80上分布有连接孔,即在所述冲头本体8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缺口81和第二缺口82,该第一缺口81和第二缺口82的开口相反,所述第一缺口81和第二缺口82上靠近其外端的位置处设置成向外扩张的斜面,同时第一缺口81和第二缺口82的宽度相同,第一缺口81的长度大于第二缺口82的长度,且第一缺口81和第二缺口82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缺口81的长度与燃油箱固定带右端端部冲压后的长度相同,第二缺口82与燃油箱固定带左端端部冲压后的长度相同。

从图2结合图3可以看出,所述裁断刀9设置在所述第一缺口81和第二缺口82连接处的下方位置。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