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放线剪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1330发布日期:2019-08-27 21:0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放线剪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剪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放线剪线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装饰灯条上的线材需要人工进行裁剪,生产加工出的线材是连续的,由放线装置将线材送出,然后成捆收集然后人工进行裁剪,但是该方式效率低下,而且人工裁剪的线材长度难以控制,而且在剪断线材之后的加工步骤中,需要在剪断的两根线之间进行打软头的加工,再进行剥线、打端子等步骤,因此,若要将剪线加工步骤与后续的步骤共同完成自动化加工,线材剪断后的线头的位置也需要进行控制好,这是完成自动化裁剪作业的一个难点,因此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放线以及自动剪线的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放线剪线设备,包括夹线输送模组、送线模组和切线模组;所述夹线输送模组上包括从后往前运输的输送带和均布安装在输送带上的若干个夹线装置;所述输送带上具有一个剪线工位;所述切线模组包括安装在剪线工位右侧的绕线块以及将线材切断的切刀;所述送线模组安装在剪线工位旁侧输送线材并将线材绕在夹线装置和绕线块上。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夹线输送模组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夹线装置包括安装在输送带上的夹板、连接在夹板前后两侧的夹头以及安装在两个夹头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夹头上端具有夹持面;所述弹性元件拉紧夹头将夹头上端的夹持面压紧在夹板上;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剪线工位下方;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剪线工位上的夹头松开夹板。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切线模组还包括安装在绕线块右侧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绕线块上端设有凸块以及中间设有切槽;所述凸块的高度与夹头的夹持面高度位置相对应;所述切刀设置在切槽右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切刀左右运动。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送线模组包括架体、第二驱动装置、第一安装板、送线组件、拉线组件和压线组件;所述架体安装在剪线工位旁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安装在架体上驱动第一安装板左右运动;所述送线组件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方;所述拉线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下方的第三驱动装置和拉线头;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拉线头前后运动;所述拉线头上具有过线孔;所述拉线头位于剪线工位的夹头上方;所述压线组件包括固定在架体上且对应设置在剪线工位左侧的第二安装板、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的第四驱动装置、安装在第四驱动装置动力输出端的压块、和安装在第二安装板右端的限位块;所述第二安装板对应限位块的左侧设有开口。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夹板包括竖板以及连接在竖板下方的安装块;所述竖板上设有分别往前后方向伸出的定位柱;所述安装块通过两个第一连接柱安装在输送带上;两个所述夹头分别安装在第一连接柱上且位于安装块与输送带之间;所述夹头上方设有与定位柱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夹头上对应安装块的上方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夹头的下端伸出安装块下方;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二连接柱上;所述夹头的下端设有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三连接柱上安装有脚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和推块;所述推块为“凹”形且前后两个内侧面为斜面;所述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推块连接。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切槽从凸块上端延伸至凸块下方。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送线组件包括第五驱动装置、主动轮、滑动座、滑块、第二气缸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设置在架体前侧;所述第五驱动装置安装在架体后侧驱动主动轮转动;所述滑动座安装在架体上且对应在主动轮右侧;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动座上;所述从动轮安装在滑块上靠近主动轮的一端;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滑动座上且动力输出端与滑块连接驱动滑块左右运动。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对应开口的后侧设有后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线材从放线装置放出,经过送线组件并穿过拉线头的过线孔后再穿过开口,工作时,控制装置驱动夹头松开夹板,第四驱动装置驱动压块往右运动,将开口位置处的线材夹持固定,然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安装板往右运动,同时送线组件驱动线材继续往下放,拉线头随着第一安装板往右运动,带动线材先从夹板与前侧夹头之间位置处穿过并运动到凸块右前侧,然后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拉线头往后运动至凸块右后侧位置处,第二驱动装置再驱动第一安装板往左运动至原始位置,从而带动线材绕过凸块后再穿过夹板与后侧夹头位置处,第一安装板回到原始位置后,第三驱动装置带动拉线头复位,控制装置复位,弹性元件拉动夹头使得夹头将线材压紧在夹板上,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切刀往左运动伸入切槽内切断线材,第四驱动装置驱动压块复位,送线组件继续将线材往下运送,拉线头下方的线材落下到开口下方,完成一轮的线材输送与切断,同时输送带带动夹线装置往前运送,准备下一步骤的加工,切断后两根线材的端口并列在同一侧,方便后续的打软头的加工;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可以高效高精度地自动控制线材的运送以及切断并且方便后续的自动化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线输送模组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切线模组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绕线块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送线模组的结构图;

图6是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自动放线剪线设备,包括夹线输送模组1、送线模组2和切线模组3;

所述夹线输送模组1包括从后往前运输的输送带11、均布安装在输送带11上的若干个夹线装置12以及一个控制装置13;所述输送带11上具有一个剪线工位111;所述夹线装置12包括安装在输送带11上的夹板121、连接在夹板121前后两侧的夹头122以及安装在两个夹头122之间的弹性元件123;所述夹头122上端具有夹持面1221;所述弹性元件123拉紧夹头122将夹头122上端的夹持面1221压紧在夹板121上;所述控制装置13安装在剪线工位111下方;所述控制装置13控制剪线工位111上的夹头122松开夹板121;输送带11通过步进电机控制进行运输;

所述夹板121包括竖板1211以及连接在竖板1211下方的安装块1212;所述竖板1211上设有分别往前后方向伸出的定位柱1211-1;所述安装块1212通过两个第一连接柱1101安装在输送带11上;两个所述夹头122分别安装在第一连接柱1101上且位于安装块1212与输送带11之间;所述夹头122上方设有与定位柱1211-1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夹头122上对应安装块1212的上方设有第二连接柱1222;所述夹头122的下端伸出安装块1212下方;所述弹性元件12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二连接柱1222上;所述夹头122的下端设有第三连接柱1223;所述第三连接柱1223上安装有脚轮124;所述控制装置13包括第一气缸131和推块132;所述推块132为“凹”形且前后两个内侧面为斜面;所述第一气缸131的动力输出端与推块132连接;本设计中的弹性元件123采用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勾在第二连接柱1222上拉动第二连接柱1222,夹头122安装在第一连接柱1101上可绕着第一连接柱1101转动,当第一气缸131推动推块132往上运动时,脚轮124随着推块132内的斜面往内侧方向运动,从而夹头122绕着第一连接柱1101转动,上端则往外运动,使得夹持面1221与夹板121分离,当第一气缸131带动推块132复位后,弹簧则拉动第二连接柱1222带动夹头122上端的夹持面1221压紧在夹板121上。

所述切线模组3包括安装在剪线工位111右侧的绕线块31以及安装在绕线块31右侧的第一驱动装置32和切刀33;所述绕线块31上端设有凸块311以及中间设有切槽312;所述切槽312从凸块311上端延伸至凸块311下方;所述凸块311的高度与夹头122的夹持面1221高度位置相对应;所述切刀33设置在切槽312右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2驱动切刀33左右运动;将凸块311的高度与夹持面1221的高度设置在同一高度位置,方便绕线,只需在同一水平方向上进行绕线即可,切槽312从凸块311上端延伸到凸块311的下方,使得切刀33推入切槽312内时保证可将线材切断。

所述送线模组2包括架体21、第二驱动装置22、第一安装板23、送线组件24、拉线组件25和压线组件26;所述架体21安装在剪线工位111旁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安装在架体21上驱动第一安装板23左右运动;所述送线组件24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3上方;所述拉线组件25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3下方的第三驱动装置251和拉线头252;所述第三驱动装置251驱动拉线头252前后运动;所述拉线头252上具有过线孔2521;所述拉线头252位于剪线工位111的夹头122上方;所述压线组件26包括固定在架体21上且对应设置在剪线工位111左侧的第二安装板261、安装在第二安装板261上的第四驱动装置262、安装在第四驱动装置262动力输出端的压块263、和安装在第二安装板261右端的限位块264;所述第二安装板261对应限位块264的左侧设有开口2611;拉线头252的初始位置位于开口2611上方,线材从放线装置放出,通过送线组件24将线材往下运送,线材的一端穿过拉线头252的过线孔2521后再穿过开口2611,通过第四驱动装置262驱动压块263将下方的线材压紧在限位块264上,然后采用第二驱动装置22与第三驱动装置251控制拉线头252运动,同时送线组件24持续送线,将拉线头252下方的线材先经过夹板121与前侧夹头122之间位置处、绕过凸块311、再经过夹板121与后侧夹头122之间位置处再回到原位,从而完成线材的绕线;其中第二驱动装置22通过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丝杆与第一安装板23通过螺纹副连接的方式驱动第一安装板23运动。

所述送线组件24包括第五驱动装置241、主动轮242、滑动座243、滑块244、第二气缸245和从动轮246;所述主动轮242设置在架体21前侧;所述第五驱动装置241安装在架体21后侧驱动主动轮242转动;所述滑动座243安装在架体21上且对应在主动轮242右侧;所述滑块244滑动连接在滑动座243上;所述从动轮246安装在滑块244上靠近主动轮242的一端;所述第二气缸245固定在滑动座243上且动力输出端与滑块244连接驱动滑块244左右运动;线材从主动轮242与从动轮246之间经过,第五驱动装置241带动主动轮242转动,从动轮246随着主动轮242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将上方的线材往下运送,从动轮246通过第二气缸245来控制起左右方向,通过第二气缸245推动滑动从而使得从动轮246紧压在主动轮242上,使得送线更加稳定。

所述第二安装板261上对应开口2611的后侧设有后挡块1612;后挡块1612的设置防止线材运送时后侧脱出。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线材从放线装置放出,经过送线组件24并穿过拉线头252的过线孔2521后再穿过开口2611,工作时,控制装置13驱动夹头122松开夹板121,第四驱动装置262驱动压块263往右运动,将开口2611位置处的线材夹持固定,然后第二驱动装置22驱动第一安装板23往右运动,同时送线组件24通过第五驱动装置241驱动主动轮242转动带动线材继续往下放,拉线头252随着第一安装板23往右运动,带动线材先从夹板121与前侧夹头122之间位置处穿过并运动到凸块311右前侧,然后第三驱动装置251驱动拉线头252往后运动至凸块311右后侧位置处,第二驱动装置22再驱动第一安装板23往左运动至原始位置,从而带动线材绕过凸块311后再穿过夹板121与后侧夹头122位置处,第一安装板23回到原始位置后,第三驱动装置251带动拉线头252复位,控制装置13复位,弹性元件123拉动夹头122通过夹头122的夹持面1221将线材压紧在夹板121上,第一驱动装置32驱动切刀33往左运动伸入切槽312内切断线材,第四驱动装置262驱动压块263复位,送线组件24继续将线材往下运送,拉线头252下方的线材落下到开口2611下方,完成一轮的线材输送与切断,同时输送带11带动夹线装置12往前运送,准备下一步骤的加工。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