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轮毂用硬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1188发布日期:2019-11-27 19:1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铝合金轮毂用硬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生产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铝合金轮毂用硬化机。



背景技术:

轮毂,轮胎内廓用以支撑轮胎的圆桶形、中心装配在轴上的部件。常见的汽车轮毂有钢质轮毂和铝合金轮毂,钢质轮毂的强度高,常用于大型载重汽车,但钢质轮毂质量重,外形单一,不符合如今低碳、时尚的理念,正逐渐被铝合金轮毂替代,但是,目前的铝合金轮毂抗疲劳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轮毂用硬化机,其能够对铝合金轮毂的表面进行硬化,提高铝合金轮毂的抗疲劳程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铝合金轮毂用硬化机,包括机架,两个分别装设于所述机架上且能够沿自身中心轴旋转的工装,以及装设于所述机架上的两滚压装置,两所述滚压装置分别与两所述工装一对一配设,两所述滚压装置均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上下升降和水平移动的滚压件,各所述滚压件都包括压轮,各所述压轮分别抵压于铝合金轮轮毂上。

两所述工装均包括与铝合金轮毂卡接的转动卡盘和工装驱动装置,所述工装驱动装置包括工装驱动电机,所述工装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卡盘传动连接。

两所述转动卡盘分别对应为第一转动卡盘和第二转动卡盘,两所述滚压装置分别对应为与其中一个所述转动卡盘相配合的第一滚压装置和与另一个所述转动卡盘相配合的第二滚压装置,以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为横向,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为纵向,所述第一滚压装置有四个滚压件,所述第二滚压装置有两个滚压件;

所述第一滚压装置中的其中三个所述滚压件和所述第二滚压装置中的一个所述滚压件分别通过不同的第一纵移升降装置上下升降和水平移动;所述第一滚压装置的剩余一个所述滚压件通过第二纵移升降装置上下升降和水平移动;所述第二滚压装置中的另一个所述滚压件通过第三纵移升降装置上下升降和水平移动。

各所述第一纵移升降装置均包括第一螺杆装置和所述第一气缸装置,所述第一螺杆装置包括装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螺杆,同一所述第一纵移升降装置中,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杆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气缸装置包括横向布置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一气缸之间通过第一移动组件传动连接;

各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均包括第一移动托板和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托板的第一滑动块,以所述第一移动托板和所述第一滑动块之间相互配合的一面为配合面,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装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托板上,所述第一移动托板的另一面延伸出第一传动块,所述第一传动块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另一面设置有第二传动块,所述第二传动块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插设的第二安装孔。

分别通过不同的所述第一纵移升降装置水平移动和上下升降的四个所述滚压件均包括连杆和压轮,同一所述第一纵移升降装置中,所述压轮以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所述连杆的第一端处,所述连杆的第二端装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块上,其中所述第一滚压装置中的三个所述压轮分别朝背离所述第一转动卡盘的中心处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滚压装置中的所述压轮分别朝背离所述第二转动卡盘的中心处的方向向下倾斜。

所述第二纵移升降装置包括第二螺杆装置和第二气缸装置,所述第二螺杆装置包括装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驱动电机和纵向布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装置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螺杆和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移动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移动托板和滑动装设于所述第二移动托板上的第二滑动块,以所述第二移动托板和所述第二滑动块之间相互配合的一面为配合面,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装设于所述第二移动托板上,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另一面设置有第三传动块,所述第三传动块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插设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移动托板的侧板处固设有第四传动块,所述第四传动块为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套设于所述第二螺杆外,且所述螺杆套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滚压装置中,通过所述第二纵移升降装置水平移动和上下升降的所述滚压件包括竖向设置的第四压轮,所述第二滑动块向下延伸出连接部,所述第四压轮以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底部处。

所述第三纵移升降装置包括第三螺杆装置和第三气缸装置,所述第三螺杆装置包括装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三驱动电机和横向布置的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三气缸装置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螺杆和所述第三气缸之间通过第三移动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第三移动组件包括第三移动托板和滑动装设于第三滑动块,以所述第三移动托板和所述第三滑动块之间相互配合的一面为配合面,所述第三气缸的缸体装设于所述第三移动托板上,所述第三滑动块的另一面设置有第五传动块,所述第五传动块开设有供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插设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移动托板的另一面固设有第六传动块,所述第六传动块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五螺纹孔。

通过所述第三纵移升降装置水平移动和上下升降的所述滚压件包括第六连杆和第六压轮,所述第六压轮可转动的装设于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六连杆的第二端固设于所述第三滑动块上,所述第六压轮朝背离所述第二转动卡盘的中心处向外的方向向上倾斜。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各滚压件中的压轮分别抵压于铝合金轮毂上,以此对铝合金轮毂的表面进行硬化,从而提高铝合金轮毂的抗疲劳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第一滚压装置的局部示意图(省略部分机架和第二滚压装置)。

图2为图1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第二滚压装置的局部示意图(省略部分机架和第一滚压装置)。

图4为图3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

100-机架11-铝合金轮毂

12-工作台21-工装驱动电机

22-第一转动卡盘23-第二转动卡盘

31-第一压轮32-第二压轮

33-第三压轮34-第四压轮

35-第五压轮36-第六压轮

41-第一移动托板411-第一传动块

42-第一滑动块421-第二传动块

43-第二移动托板431-螺纹套

44-第二滑动块441-第三传动块

45-第三移动托板46-第三滑动块

461-第五传动块51-第一驱动电机

52-第一螺杆53-第一气缸

54-第二螺杆55-第二气缸

56-第三螺杆57-第三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铝合金轮毂用硬化机,如图1-4所示,包括机架100,装设于机架100上的两工装和两滚压装置,两工装能够沿自身中心轴旋转,且两工装均能够与铝合金轮毂11卡接配合。两滚压装置分别与两工装一对一配设,两滚压装置均包括至少一个滚压件,各滚压件均能够上下升降和水平移动,以使各滚压件分别滚压铝合金轮毂11的不同部分。

本实用新型中,此铝合金轮毂11为市面上常见的轮毂,本实施例中此铝合金轮毂11应用于卡车上,即以卡车上用的铝合金轮毂为例,一般地,铝合金轮毂11包括轮沿和端盖,此轮沿朝向端盖的方向依次划分成上段和下段,并且,以轮沿所包围的范围为铝合金轮毂的内侧,轮沿的外部为外侧。

两工装结构相同,两工装均包括转动卡盘和工装驱动装置,机架100上具有工作台12,工装驱动装置包括工装驱动电机21,此工装驱动电机21装设于机架100内对应于工作台12的下方,此工装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与对应的转动卡盘按常规方式传动连接,两转动卡盘均为现有常规的转动卡盘,其中,两转动卡盘的直径不相同,本实施例中两转动卡盘分别对应为第一转动卡盘22和第二转动卡盘23,第一转动卡盘22和第二转动卡盘23并排设置于工作台12上,第一转动卡盘22直径小于第二转动卡盘23的直径,当第一转动卡盘22与铝合金轮毂11相互卡接时,铝合金轮毂11的端盖与第一转动卡盘22相接触;当第二转动卡盘23与铝合金轮毂11相互卡接时,铝合金轮毂11的端盖处于上方。

为方便描述,以机架100的长度方向为横向,机架100的宽度方向为纵向。

两滚压装置分别对应为第一滚压装置和第二滚压装置,第一滚压装置与第一转动卡盘22相互配合,第二滚压装置与第二转动卡盘22相互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滚压装置设置有四个滚压件,第二滚压装置设置有两个滚压件。第一滚压装置中的其中三个滚压件和第二滚压装置中的其中一个滚压件分别通过第一纵移升降装置进行上下升降和水平移动,第一滚压装置中剩余一个滚压件通过第二纵移升降装置上下升降和水平移动,第二滚压装置中另一个滚压件通过第三纵移升降装置进行上下升降和水平移动。

如图1所示和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各第一纵移升降装置31均包括第一螺杆装置和与第一螺杆装置一对一配设的第一气缸装置。各第一纵移升降装置结构相同,以其中一个第一纵移升降装置为例,第一螺杆装置包括装设于机架100上的第一驱动电机51和第一螺杆52,第一螺杆52的第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51按常规方式传动连接,例如通过联轴器进行传动连接,此第一螺杆52竖向设置,第一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气缸53,此第一气缸53横向布置,第一螺杆52与第一气缸53之间通过第一移动组件传动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托板41和第一滑动块42,第一滑动块42滑动装设于第一移动托板41上,且第一螺杆52与第一移动托板41传动连接,第一气缸53的缸体装设于第一移动托板41上,第一气缸53与第一滑动块42传动连接。

展开来说,第一移动组件与第一纵移升降装置的数量相同,且各第一移动组件结构相同,以其中一个第一移动组件为例,第一移动托板41按自身长度方向沿横向布置的方式布置于机架100上,以第一移动托板41和第一滑动块42之间相互配合的一面均为配合面,此第一移动托板41的配合面设置有沿横向布置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动块42的配合面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并且,第一气缸53按常规的方式装设于第一移动托板41的配合面处,例如第一移动托板41的配合面处固设有安装块,此安装块上开设有供第一气缸的缸体螺锁于内的通孔。第一移动托板4的另一面延伸出第一传动块411,本实施例中此第一传动块411位于第一移动托板41的上侧边,且第一传动块411与第一移动托板41的板面相互垂直,此第一安装块41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为与下述第一螺杆的螺纹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前述的第一移动托板41通过第一安装孔套设于第一螺杆52外,使得第一移动托板41与第一螺杆52传动连接,即当第一螺杆52转动时第一移动托板41能够沿第一螺杆52向上或向下升降,其中,此第一螺杆可以采用机械领域内常规的方式加固于机架100上。第一滑动块42的另一面设置有第二传动块421,此第二传动块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气缸53的活塞杆通过第二安装孔插设于第二传动块421内,使得第一气缸53动作带动第一滑动块42横向移动,朝靠近第一转动卡盘22或远离第一转动卡盘22的方向移动。较佳地,机架100上与第一移动拖板41的另一面之间相互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以便于第一移动组件上下升降。

第二纵移升降装置包括第二螺杆装置和第二气缸装置,所述第二螺杆装置包括装设于机架100上的第二驱动电机以及与第二驱动电机按常规方式传动连接的第二螺杆54,此第二螺杆54纵向布置;第二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气缸55,此第二气缸55竖向布置,第二螺杆54和第二气缸55通过第二移动组件传动连接在一起。其中,此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移动拖板43和第二滑动块44,第二滑动块44滑动安装于第二移动托板43上,第二螺杆54与第二移动托板43传动连接,第二气缸55的缸体装设于第二移动托板上,此上述的第二气缸55的缸体按前述第一气缸相同的安装结构安装在第二移动托板43的顶部,并且第二气缸55与第二滑动块44传动连接。

展开来说,以第二移动托板43和第二滑动块44之间相互配合的一面为配合面,第二移动托板43的配合面开设有沿竖向布置的第三滑块,第二滑动块44的配合面开设有与第三滑块滑动配合的第三滑槽,此第二滑动块44的另一面固设有第三传动块441,此第三传动块441上开设有供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穿设的第三安装孔,这样当第二气缸55动作时能够使第二滑动块44向上或向下升降。第二移动托板43滑动装设于机架100上,即,机架100的顶部设置有沿纵向布置的第四滑块,第二移动托板43的顶部对应于第四滑块处开设有第四滑槽,第四滑块和第四滑槽相适配,且第二移动托板43的侧边固设有第四传动块,本实施例中此第四传动块为螺纹套431,此螺纹套431套于第二螺杆54外,与第二螺杆54螺纹连接,这样当第二螺杆54转动可带动第二移动托板43纵向移动。较佳地,第二移动托板43的侧边固设有侧板,螺纹套431紧密穿插于此侧板上,用以加固第二螺杆54。

如图3-4所示,第三纵移升降装置包括第三螺杆装置和第三气缸装置,第三螺杆装置包括装设于机架100上的第三驱动电机以及与第三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三螺杆56,此第三螺杆56横向布置;第三气缸装置包括第三气缸57,此第三气缸竖向设置,第三螺杆56与第三气缸57之间通过第三移动组件传动连接。此第三移动组件包括第三移动托板45和滑动装设于第三移动托板45上的第三滑动块46,第三螺杆56与第三移动托板45传动连接,第三气缸57的缸体装设于第三移动托板45上,且第三气缸57与第三滑动块56传动连接,其中第三气缸57的缸体按前述第一气缸相同的安装结构装设于第三移动托板45上。

展开来说,以第三移动托板45与第三滑动块46之间相互配合的一面为配合面,第三移动托板45设置有第五滑块,第三滑动块46上设置有与第五滑块相适配的第五滑槽,此第三滑动块的另一面设置有第五传动块461,此第五传动块461上开设有供第三气缸57穿设的第四安装孔,这样当第三气缸57动作时能够带动第三滑动块46向上或向下移动;机架100上设置有沿横向布置的第六滑块,第三移动托板45的另一面对应于第六滑块设置有与第六滑块相适配的第六滑槽,且第三移动托板45的此面固设有第六传动块,此第六传动块开设有与第三螺杆螺纹连接的第五螺纹孔,即第三移动托板43通过第五螺纹孔套设于第三螺杆外,这样当第三个螺杆56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三移动托板45纵向移动,即靠近第三移动卡盘23或远离第三移动卡盘23。

本实用新型中,各螺杆装置分别采用机械领域内常规的方式即可装设于机架100上,各气缸分别采用机械领域内常规的方式装设于对应的移动托板处,故在此不再展开叙述。

如图2所示和如图4所示,除了通过第二纵移升降装置中的滚压件之外,其余的滚压件均包括连杆和压轮,以其中一个滚压件为例,压轮以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连杆的第一端端部处,连杆的第二端固设于对应的滑动块上,压轮的周面抵压于铝合金轮毂11的相应部位。剩余的一个滚压件包括压轮。本实用新型中,滚压件还可以直接安装于对应滑动块上或通过其他常规的方式装设于对应的滑动块上。

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滚压装置中,分别通过第一纵移升降装置进行横向移动和上下升降的三个滚压件对应为第一滚压件、第二滚压件和第三滚压件,通过第二纵移升降装置进行纵向移动和上下升降的滚压件为第四滚压件。前述的第二滚压装置中,通过第一纵移升降装置进行横向移动和上下升降的滚压件为第五滚压件,通过第三纵移升降装置进行横向移动和上下升降的滚压件为第六滚压件。

展开来说,第一滚压件包括第一连杆和与第一压轮31,此第一连杆横向设置,且此压轮311采用常规结构使自身以可转动的方式装设于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例如压轮311通过转轴装设于第一连杆处,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采用常规结构固设于第一滑动块42上。铝合金轮毂11装配于第一转动卡盘22后,此第一压轮31朝背离第一转动卡盘22的中心处的方向向下倾斜;工作时,第一压轮31通过对应的第一螺杆装置向上或向下升降靠近铝合金轮毂11,然后通过对应的第一气缸装置令第一压轮31横向移动使得第一压轮31的周面抵压铝合金轮毂11的内表面的上段。

第二滚压件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压轮32,第二连杆竖向设置,且第二压轮32按前述第一压轮31的装设结构装设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端部,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固设于对应的第一滑动块42上。铝合金轮毂11装设于第一转动卡盘22上后,第二压轮32朝背离第一转动卡盘22的中心处的方向向下倾斜,工作时第二压轮32通过对应的第一螺杆装置向上或向下升降进入铝合金轮毂的内侧,然后通过对应的第一气缸装置令第二压轮32横向移动使得第二压轮32的周面抵压铝合金轮毂11的内表面的上段。

第三滚压件包括第三连杆和第三压轮33,第三连杆竖向设置,且第三连杆按前述的第一连杆安装结构装设第三压轮33和安装在对应的第二滑动块42上。当铝合金轮毂11装设于第一转动卡盘22上后,第三压轮33朝背离第一转动卡盘22的中心处的方向向下倾斜,工作时第三压轮33通过对应的第一螺杆装置向上或向下移动进入铝合金轮毂的内侧,随后通过对应的第一气缸装置令第三压轮33横向移动,使得第二压轮33的周面抵压铝合金轮毂的内表面的下段。1

第四滚压件包括第四压轮34,第二滑动块44向下延伸有连接部,本实施例中此连接部位连接块,且连接块与第二滑动块一体成型,第四压轮34装设于此连接部的底部,且第四压轮竖向设置,第四压轮34的轮面与第一转动卡盘22相垂直。当铝合金轮毂11装设于第一转动卡盘22上后,工作时第四压轮34通过通过对应的第二螺杆装置令第四压轮34纵向移动靠近铝合金轮毂,随后对应的第二气缸装置向下移动进入铝合金轮毂的内侧,使得第四压轮34的周面抵压铝合金轮毂的端盖的内表面。

第二滚压装置中,第五滚压件与第一滚压件的结构相同,此第五滚压件上的压轮为第五压轮35,此第五滚压件装设于对应的第一纵移升降装置的第一滑动块42上。当铝合金轮毂11装设于第二转动卡盘23后,此时铝合金轮毂11的端盖处于轮沿的上方,工作时第五压轮35通过第一纵移升降装置移动,使得第五压轮35的周面抵压铝合金轮毂11的外表面的下段。

第六滚压件包括第六连杆和第六压轮36,第六压轮36可转动装设于第六连杆的第一端,第六连杆的第二端固设于第三滑动块46上,且第六压轮36朝背离第二转动卡盘23的中心处的方向向上倾斜。当铝合金轮毂11装设于第二转动卡盘23上后,工作时第六压轮36通过第三螺杆装置横向移动靠近铝合金轮毂,随后第三气缸装置向下移动使得第六压轮36的周面抵顶铝合金轮毂11的端盖的外表面。

优选地,此机架100上设置有隔板,以此将第一转动卡盘22和第二转动卡盘23分隔在两个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中,此铝合金轮毂用硬化机还包括控制系统,各驱动电机的输入端均与同一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各气缸的驱动端分别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且此控制系统控制沿横向移动、纵向移动和上下升降的移动速度。其中,此控制系统为现有常规的plc控制系统,例如型号为dvp-48h的plc控制系统。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市电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铝合金轮毂11装设于第一转动卡盘22上,随后第一滚压件、第二滚压件、第三滚压件和第五滚轮分别在对应的第一螺杆装置的动作下靠近铝合金轮毂,随后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气缸装置的横向移动(即水平移动),使得第一压轮31持续抵压铝合金轮毂11的外表面的上段,第二压轮32持续抵压铝合金轮毂11的内表面的上段,第三压轮33持续抵压铝合金轮毂11的内表面的下段,第五压轮35持续抵压铝合金轮毂11的外表面的下段;且第四滚压件分别在第二螺杆装置的动作下纵向移动(即水平移动)靠近铝合金轮毂,随后通过第二气缸装置的向下移动,使得第四压轮的周面抵压铝合金轮毂的端盖的内表面;且第六滚压件通过第三螺杆装置横向移动(即水平移动)靠近铝合金轮毂,随后通过第三气缸装置的向下移动,使得第六压轮的周面抵压铝合金轮毂的端盖的外侧面。以此对铝合金轮毂11的所有部分进行硬化,从而提高铝合金轮毂11的抗疲劳程度。

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轮毂用硬化机,通过各滚压件中的压轮分别对铝合金轮毂11的不同部位进行滚压,以此提高铝合金轮毂11的表面进行硬化,从而提高铝合金轮毂的抗疲劳程度。

本实用新型中,各滚压件的上下升降和水平移动还可以通过机械领域内常规的技术手段实现;并且,于第一滚压装置中各滚压件交错布置,于第二滚压装置中两滚压件交错布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机架100可分隔成两个,分别对应装设两工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