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压装置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1373发布日期:2019-08-27 21:0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铆压装置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铆压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铆压设备多为液压或气压装置,体积大,易受场地限制,并且被铆压的零件基本为指定的标准件。针对体积小,形状特异的定制零件时,无法高效的完成铆压,并且成本高。

若为人工进行铆压操作,则无法保证被铆压零件均匀受力,致使零件易变形并失去美观性。

因此,设计一种铆压工装,尤其对形状特异的零件,能够提高铆压的效率和铆压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铆压装置,结构简单,且针对形状特异的零件,能提高铆压效率且保证铆压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铆压设备,对铆压钉进行导向,保证铆压钉质量和铆压形状的美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铆压装置,包括基体、抵持件、卡持件以及弹性件;所述卡持件的一端与所述基体连接,另一端卡持所述抵持件;所述抵持件设置于所述基体上,且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基体连接;所述抵持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与所述基体配合,实现对被加工件的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包括底座和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抵持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一抵持部配合,对所述被加工件进行抵持;所述卡持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卡持所述抵持件。

进一步地,所述抵持件包括第二抵持部和移动部;所述移动部的中部开设有压装孔;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均设置于所述压装孔中,且所述第二抵持部与所述压装孔的侧壁连接;所述移动部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底座连接,且能相对所述底座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卡持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持件相对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每个所述卡持件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卡持在所述移动部上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卡持件包括卡持板和限位部;所述卡持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卡持板上,且所述限位部抵持在所述移动部远离所述底座的侧面上,实现所述卡持板对所述移动部的卡持。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靠近所述夹持板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卡持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所述卡持板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限位部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并抵持在所述移动部远离所述底座的侧面上,实现所述卡持件对所述移动部的卡持。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靠近所述卡持件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中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移动部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第二固定部;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缺口中,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为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部为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缺口中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移动部靠近所述缺口的一侧开设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中,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连接,且所述弹簧沿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二抵持部相互抵持的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

一种铆压设备,包括导向件、铆压钉以及第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铆压装置;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抵持件远离所述基体的一侧;所述导向件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铆压钉穿过所述导向孔对所述被加工件进行铆压。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上开设有所述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板上开设有所述导向孔,且所述第一导向板上的所述导向孔与所述第二导向板上的所述导向孔同轴设置;所述铆压钉穿过两个所述导向孔,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上,使所述铆压钉与所述被加工件的铆压处相对应。

相比现有的铆压装置及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铆压装置及设备的有益效果是:

铆压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基体、抵持件、卡持件以及弹性件的相互配合,实现对被加工件的稳定夹持,尤其针对形状特异的被加工件,能够有效保证被加工件的铆压质量。

铆压设备采用导向件来保证铆压钉能够对被加工件进行准确的铆压,有效保证铆压的质量和铆压的外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铆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铆压装置的基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铆压装置的抵持件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铆压装置的抵持件、弹性件以及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铆压装置的卡持件、移动部以及底座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铆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01-铆压设备;100-铆压装置;01-基体;11-底座;111- 第一连接孔;112-缺口;1121-第一固定孔;113-第一固定部;12-第一抵持部;02-抵持件;21-移动部;211-压装孔;212-螺纹孔;213- 第二固定孔;214-第二固定部;22-第二抵持部;03-卡持件;31-卡持板;311-第二连接孔;312-第三连接孔;32-连接螺栓;33-限位部; 04-弹性件;05-被加工件;200-导向件;210-第一导向板;220-第二导向板;201-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铆压装置100。该铆压装置100 包括基体01、抵持件02、卡持件03以及弹性件04。基体01包括底座11和第一抵持部12,抵持件02包括移动部21和第二抵持部22。

第一抵持部12设置于底座11上,移动部21设置于底座11上,且移动部21通过弹性件04与底座11连接,使移动部21能相对底座 11移动。第二抵持部22设置于底座11上,且第二抵持部22与移动部21连接,第一抵持部12与第二抵持部22相对设置,以实现对被加工件05的稳定夹持。卡持件03设置在底座11相对的两侧上,实现对移动部21在两个方向上运动的限制,以保证第二抵持部22和第一抵持部12对被加工件05的稳定夹持。

下面,请参阅附图,详细介绍铆压装置100的各子部件的具体结构,以清楚的展示铆压装置100的具体结构。

请参阅图2,第一抵持部12设置于底座11上,且第一抵持部12 与底座11连接。第一抵持部12与底座11的连接形式多种,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部12与底座11之间的采用螺栓连接,方便制造和装配。具体地,在底座11上靠近第一抵持部12的一侧开设安装孔,安装孔中设置螺纹,在第一抵持部12上与底座11上的安装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通孔,螺栓穿过通孔设置在安装孔中,实现第一抵持部12与底座 11的连接。

在底座11上靠近第一抵持部12一侧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缺口112,缺口112主要用于设置弹性件04,通过弹性件04实现移动部21与底座11的连接。在缺口112中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121,以方便对弹性件04进行固定。

请参阅图3,抵持件02包括移动部21和第二抵持部22。移动部 21设置于底座11上,移动部21的中部开设有压装孔211。第一抵持部12和第二抵持部22均设置在压装孔211中,在底座11上,压装孔211所划定的区域为铆压的工作区域。

第二抵持部22与移动部21连接,由于第二抵持部22设置于压装孔211中,因此,第二抵持部22与压装孔211的侧壁连接,具体的,在压装孔211中靠近第二抵持部22的侧壁上开设螺纹孔212,在第二抵持部22上,同螺纹孔21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螺栓穿过通孔设置于螺纹孔212中,实现第二抵持部22与移动部21的连接。

请结合图1,在移动部21上靠近底座11缺口112的两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孔213,第二固定孔213用于方便对弹性件04进行固定,以实现移动部21与底座11的连接。

请参阅图4,弹性件04设置于底座11的缺口112中。在第一抵持部12与第二抵持部22对被加工件05进行夹持时,为了保证第一抵持部12和第二抵持部22能够稳定的夹持被加工件05,设置弹性件04,通过弹性件04产生的弹性力,使第一抵持部12和第二抵持部22对被加工件05产生预紧力,实现对被加工件05的稳定夹持。

弹性件04的形式和种类多样,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弹性件04 为弹簧。在底座1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13,在移动部2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214。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1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214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3为第一固定螺栓,第一固定螺栓设置于缺口112的第一固定孔1121中,第二固定部214 为第二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设置于移动部21上的第二固定孔213 中。弹簧沿第一抵持部12和第二抵持部22夹持被加工件05的方向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固定部113和第二固定部214的形式和结构多样,可以是第一固定部113为设置在缺口112中的凸起,第二固定部214为设置在移动部21上的凸起,也可以是第一固定部113为设置在第一固定孔1121中的挂钩,第二固定部214为设置在第二固定孔213中的挂钩等形式,只要能够实现对弹性件04的固定,并保证第一抵持部12和第二抵持部22对被加工件05的稳定夹持,其形式和结构都是可取的。

请参阅图5,卡持件03设置在底座11的侧面。卡持件03的一端与底座11连接,另一端卡持移动部21,这样,卡持件03可实现对移动部21在沿底座11至移动部21方向上的卡持。另外,为了保证被加工件05能够稳定的被夹持,防止移动部21在平面方向上的移动,本实施例中,卡持件03设置两个,两个卡持件03相对的设置在底座11的两侧,可实现对移动部21在两个卡持件03所抵持的方向上的限定,以保证对被加工件05稳定夹持。

具体地,卡持件03包括卡持板31和限位部33。卡持板31上靠近底座1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311,底座11上与第二连接孔311 向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1。第一连接孔111与第二连接孔311通过连接螺栓32连接,以实现底座11与卡持板31的连接。

限位部33的形式和结构多种,可以是抵持在移动部21远离底座 11一侧的限位销,可以是滑轨,与设置在移动部21远离底座11一侧的滑块相配合实现卡持等,只要能够实现对移动部21在沿底座11 至移动部21方向上的限定,并且不影响移动部21沿第一抵持部12 和第二抵持部22夹持方向的移动,其形式和结构都是可取的。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为了是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限位部 33为螺栓,卡持板31上靠近移动部21的一端开设有第三连接孔312。螺栓穿过第三连接孔312,并抵持在移动部21上远离底座11的一侧,以实现对移动部21的卡持。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铆压设备001。该铆压设备001 包括导向件200、铆压钉以及本实施例提供的铆压装置100。

导向件200设置在移动部21上,具体地,导向件200包括第一导向板210和第二导向板220,且在第一导向板210和第二导向板220 上均开设有导向孔201。第一导向板210上的导向孔201和第二导向板220上的导向孔201同轴设置。铆压钉穿过两个导向孔201,设置于第一导向板210和第二导向板220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铆压设备001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当需要对被加工件05进行铆压时,首先将推动移动部21,使第二抵持部22逐渐远离第一抵持部12。到达适合位置后,将被加工件 05放置在第一抵持部12和第二抵持部22之间。解除对移动部21的推力,移动部21在弹性件04弹性力的作用下移动,使第二抵持部 22逐渐向第一抵持部12靠近,直至第一抵持部12和第二抵持部22 将被加工件05夹紧。

手持安装好铆压钉的导向件200,将导向件200稳定在移动部21 上,并调整位置,使铆压钉与被加工件05需要铆压的位置相对应。调整好后,作用铆压钉,对被加工件05进行铆压。

铆压完成后,撤除导向件200,并推动移动部21,使第二抵持部22逐渐远离第一抵持部12,松懈对被加工件05的抵持,便可取下被加工件05,完成铆压过程。

本使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铆压装置100和铆压设备001,至少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移动部21在弹性件04的作用下,能够稳定的对被加工件05进行夹持。相对设置的卡持件03有效保证被加工件05在夹持过程中不会出现在其他方向上的搓动的情况。

导向件200能够保证在铆压过程中,对被加工件05进行准确的对位,保证铆压的质量,并确保铆压的外形美观。

实现铆压的整个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实现,尤其对小型的、形状特异的被加工件05进行铆压时,十分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附图中带箭头的附图标记是指代虚体结构,例如孔、槽、腔等,不带箭头的附图标记是指代实体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