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回转台焊接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8970发布日期:2019-11-06 00:0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机回转台焊接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机回转台焊接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回转台是汽车起重机承载的重要连接部件,回转台一般包括前支架和卷扬箱,前支架包括底板和焊接固定在底板上的左立板、右立板和连接在左、右立板之间的立板连接结构,左立板和右立板左右间隔平行布置,左立板和右立板上靠近后端的位置处均穿设有起重臂连接孔,两起重臂连接孔用于安装起重臂,保证两起重臂连接孔的同轴度才能顺利安装起重臂。

目前,回转台的制造是通过焊接完成的,在对回转台进行组装对准定位焊接时,回转台的各零部件之间的组对精度和焊接变形量对于回转台来说非常重要,特别对于起重臂的安装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目前在生产回转台时,采用样板对回转台的前支架的各零部件进行定位组对,然而,这种方式的定位精度较差,造成焊接后的回转台的左、右立板与底板之间的垂直度与图纸尺寸要求差距过大,导致起重臂无法顺利安装,从而还需要对回转台进行大量的校形,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回转台组对焊接精度,进而保证起重臂顺利安装的起重机回转台焊接定位工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起重机回转台焊接定位工装,包括用于支撑回转台的前支架的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对前支架的底板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以及在定位后对底板进行压紧的压紧结构,起重机回转台焊接定位工装还包括用于穿过前支架的两个立板以保证立板上连接孔的同轴度的定位轴,支撑平台上对应设置有用于支撑定位轴的支座,支座上设置有供定位轴穿过的定位轴穿孔。

有益效果在于: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回转台焊接定位工装对回转台进行组对焊接时,先通过定位结构对前支架的底板进行定位,然后通过压紧结构对底板进行固定,在对底板进行定位和固定后,就能够在底板上对回转台前支架的各零部件进行对位组装了,通过将定位轴穿过支座上的定位轴穿孔和前支架的两个立板上的连接孔,保证了连接孔的同轴度,从而提高了回转台的焊接精度,保证了起重臂的顺利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分别用于对所述底板上的驱动电机固定孔和前部固定孔进行定位的定位孔。这样,能够直接利用回转台的底板上的固定孔对底板进行定位,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结构为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平台上的压块。这样,压块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同时压块与支撑平台之间的连接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定位轴上套设有用于保证两立板之间间距的套筒,套筒包括位于两个立板之间的中间套筒以及位于立板和支座之间的侧套筒。这样,两个立板就被夹装固定在中间套筒和侧套筒之间,保证两个立板之间的间距,从而在保证两个立板连接孔的同轴度的同时,还保证两个立板与底板之间的垂直度,进一步提高回转台的焊接精度,保证起重臂的顺利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轴包括用于穿过立板上起重臂连接孔的起重臂孔定位轴和用于穿过前支架的油缸连接孔的油缸孔定位轴。这样,保证了起重臂连接孔和油缸连接孔的同轴度,方便起重臂和油缸的顺利安装。

进一步的,支撑平台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回转台的卷扬箱的支撑座,所述定位轴包括用于穿过卷扬箱的两个侧板以保证侧板上轴孔的同轴度的卷扬箱定位轴。这样,能够方便卷扬箱与前支架之间的对正组装,同时保证了卷扬箱两个侧板轴孔的同轴度,进而提高卷扬箱的焊接精度,保证卷扬箱上卷扬机的顺利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回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起重机回转台焊接定位工装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回转台焊接定位工装与回转台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中:1-前支架,2-起重臂连接孔,3-油缸连接孔,4-卷扬箱,5-卷扬箱轴孔,6-底板,7-大固定孔,8-小固定孔,9-右立板,10-左立板,11-油缸支撑座,12-油缸右支撑板,13-油缸左支撑板,14-立板连接结构,15-后立板,21-小定位孔,22-大定位孔,23-支撑平台,24-压块,25-起重臂定位轴套筒,26-起重臂定位轴支座,27-卷扬箱支撑座,28-卷扬箱定位轴套筒,29-油缸定位轴套筒,30-卷扬箱定位轴支座,31-油缸定位轴支座,32-油缸定位轴穿孔,33-起重臂定位轴穿孔,34-卷扬箱定位轴穿孔,35-起重臂定位轴,36-卷扬箱定位轴,37-油缸定位轴,38-卷扬箱左侧板,39-卷扬箱右侧板,40-第一中间套筒,41-第一右侧套筒,42-第一左侧套筒,43-第二中间套筒,44-第二右侧套筒,45-第二左侧套筒,46-第三中间套筒,47-第三右侧套筒,48-第三左侧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回转台焊接定位工装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3-6所示,首先对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回转台焊接定位工装的的作用对象——回转台的结构进行介绍,如图1-图2所示,回转台包括前支架1和卷扬箱4,卷扬箱4焊接固定在前支架1的后方。前支架1包括底板6,底板6的前部靠左侧开设有用于定位和固定底板6的小固定孔8,底板6的后部靠右侧开设有用于安装驱动电机的大固定孔7,小固定孔8和大固定孔7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底板6的定位。

前支架1包括左立板10、右立板9和后立板15,左立板10和右立板9左右间隔相对平行设置,在左立板10和右立板9之间焊接固定有立板连接结构14,立板连接结构14包括连接板和连接箱体,后立板15焊接固定在左立板10和右立板9的后端。左立板10和右立板9上靠近后端的位置处均对应穿设有起重臂连接孔2,回转台在组对焊接完成后,左立板10和右立板9上的对应的起重臂连接孔2用于安装起重臂,所以需要保证左立板10和右立板9上的对应的起重臂连接孔2之间的同轴度,以及左立板10和右立板9相对于底板6的垂直度才能顺利安装起重臂。

在左立板10和右立板9之间的立板连接结构14的前部凸设有油缸支撑座11,油缸支撑座11位于左立板10和右立板9的中部,油缸支撑座11包括左右间隔平行设置的油缸右支撑板12和油缸左支撑板13,在油缸右支撑板12和油缸左支撑板13上对应穿设有油缸连接孔3,油缸连接孔3用于安装变幅油缸,变幅油缸对起重臂的悬伸端起到支撑的作用。左立板10、右立板9、油缸左支撑板13和油缸右支撑板12之间相互平行。

卷扬箱4包括左右间隔平行设置的卷扬箱左侧板38和卷扬箱右侧板39,卷扬箱左侧板38和卷扬箱右侧板39上沿前后方向相对开设有两组卷扬箱轴孔5,卷扬箱轴孔5用于安装卷扬机,两组卷扬箱轴孔5中的位于前面的一对用于卷扬箱4的定位,卷扬箱左侧板38和卷扬箱右侧板39前端焊接固定在前支架1的后立板15上,卷扬箱左侧板38和卷扬箱右侧板39的下端之间还连接有卷扬箱底板。在对回转台的各零部件进行组装对准定位焊接时,既要保证左、右立板与底板6的垂直度,还要保证起重臂连接孔2、油缸连接孔3和卷扬箱轴孔5的同轴度,从而才能够实现回转台对起重臂、油缸以及卷扬机的顺利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回转台焊接定位工装,如图3-6所示,包括用于支撑回转台的支撑平台23,支撑平台23上设置有对回转台的前支架的底板6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平台23的前部靠左侧的小定位孔21和设置在支撑平台23的中部靠右侧的大定位孔22,在将底板6放置在支撑平台23上时,底板6的小固定孔8与支撑平台23的小定位孔21对正,底板6的大固定孔7与支撑平台23的大定位孔22对正,然后分别向两组对正的孔中插入销轴实现对底板6的定位。

支撑平台23上还设置有在将底板6定位后,对底板6进行压紧固定的压紧结构,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压紧结构包括两对左右相对的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压块24,两对压块24均对底板6的左右两端进行压紧固定,四块压块24上均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通过在长孔中穿过螺栓将压块24固定连接在支撑平台23上,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整螺栓在长孔中的位置来调整左右相对的两个压块24之间的间距,以使回转台的底板6能够先放置在两个压块24之间,然后调整左右相对的两个压块24之间的间距,使压块24移动到底板6的上方,最后通过拧紧螺栓实现对底板6的压紧固定。

支撑平台23上还设置有三对左右相对的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支座,如图3和图4所示,三对支座分别是油缸定位轴支座31、起重臂定位轴支座26和卷扬箱定位轴支座30,三对支座的上部均对应开设有定位轴穿孔。油缸定位轴支座31上开设的是油缸定位轴穿孔32,从油缸顶定位轴穿孔32中穿装的油缸定位轴37穿过回转台的前支架1上的油缸连接孔3,保证两个油缸连接孔3的同轴度,利于变幅油缸的顺利安装;起重臂定位轴支座26上开设的是起重臂定位轴穿孔33,从起重臂定位轴穿孔33中穿装的起重臂定位轴35穿过回转台的前支架1上的起重臂连接孔2,保证两个起重臂连接孔2的同轴度,利于起重臂的顺利安装;卷扬箱定位轴支座30上开设的是卷扬箱定位轴穿孔34,从卷扬箱定位轴穿孔34穿装的卷扬箱定位轴36穿过回转台的卷扬箱4上的前侧的卷扬箱轴孔5,保证两个卷扬箱轴孔5的同轴度,利于卷扬机的安装。

油缸定位轴37、起重臂定位轴35和卷扬箱定位轴36上均套设有套筒,套筒将对应的两个立板夹紧固定,防止两个立板在定位轴上左右移动,从而保证对应两个立板之间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油缸定位轴37上套设有油缸定位轴套筒29,油缸定位轴套筒29分为三段,分别为位于油缸右支撑板12和油缸左支撑板13之间的第一中间套筒40、位于油缸右支撑板12与油缸定位轴支座31右侧支座的第一右侧套筒41、位于油缸左支撑板13与油缸定位轴支座31左侧支座的第一左侧套筒42,油缸右支撑板12被夹紧固定在第一右侧套筒41和第一中间套筒40之间,油缸左支撑板13被夹紧固定在第一左侧套筒42和第一中间套筒40之间,保证油缸右支撑板12和油缸左支撑板13之间的间距,从而既保证油缸连接孔3的同轴度,还保证油缸右支撑板12和油缸左支撑板13与底板6之间的垂直度。

起重臂定位轴35上套设有起重臂定位轴套筒25,起重臂定位轴套筒25也分为三段,分别为位于左立板10和右立板9之间的第二中间套筒43、位于右立板9和起重臂定位轴支座26右侧支座之间的第二右侧套筒44、位于左立板10和起重臂定位轴支座26左侧支座之间的第二左侧套筒45,右立板9被夹紧固定在第二右侧套筒44和第二中间套筒43之间,左立板10被夹紧固定在第二左侧套筒45和第二中间套筒43之间,保证左立板10和右立板9之间的间距,从而既保证起重臂连接孔2的同轴度,还保证左立板10和右立板9与底板6之间的垂直度。

卷扬箱定位轴36上套设有卷扬箱定位轴套筒28,卷扬箱定位轴套筒28分为三段,分别为位于卷扬箱左侧板38和卷扬箱右侧板39之间的第三中间套筒46、位于卷扬箱右侧板39与卷扬箱定位轴支座30右侧支座之间的第三右侧套筒47、位于卷扬箱左侧板38与卷扬箱定位轴支座30左侧支座之间的第三左侧套筒48,卷扬箱右侧板39被夹紧固定在第三右侧套筒47和第三中间套筒46之间,卷扬箱左侧板38被夹紧固定在第三左侧套筒48和第三中间套筒46之间,保证卷扬箱左侧板38和卷扬箱右侧板39之间的间距,从而既保证卷扬箱轴孔5的同轴度,还保证卷扬箱左侧板38和卷扬箱右侧板39与卷扬箱底板的垂直度。

支撑平台23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卷扬箱4的卷扬箱支撑座27,在将卷扬箱4与前支架1进行组对时,需要先将卷扬箱4的卷扬箱底板放置在卷扬箱支撑座27上,然后再将卷扬箱左侧板38和卷扬箱右侧板39放置在卷扬箱底板上,卷扬箱左侧板38和卷扬箱右侧板39的前端分别与左立板10和右立板9的位置对应,并且焊接在后立板15上。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回转台焊接定位工装对回转台进行组装对准定位焊接时,先将回转台的底板6定位和固定在支撑平台23上,将左立板10、右立板9、后立板15以及立板连接结构14均对正组装放置在底板6上;然后将油缸定位轴37穿过油缸定位轴穿孔32和油缸连接孔3、起重臂定位轴35穿过起重臂定位轴穿孔33和起重臂连接孔2,在各定位轴上套装相应的套筒,首先实现前支架1的焊接固定;之后将卷扬箱底板放置在卷扬箱支撑座27上,卷扬箱左侧板38和卷扬箱右侧板39放置在卷扬箱底板上,将卷扬箱左侧板38和卷扬箱右侧板39的前端分别与左立板10和右立板9的位置对应,将卷扬箱定位轴36穿过卷扬箱定位轴穿孔34和前侧的卷扬箱轴孔5中,在定位轴上套装相应的套筒,将卷扬箱4焊接固定在前支架1上。

在对回转台进行组对焊接的过程中,各定位轴保证了回转台上各对连接孔之间的同轴度,定位轴上的套筒和左右立板之间的立板连接结构保证了两个立板之间的间距,从而在保证各对连接孔之间的同轴度的基础上,还保证了两个立板与底板之间的垂直度,进而提高回转台的定位和焊接精度,保证回转台上起重臂、变幅油缸以及卷扬机的顺利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定位结构不是对底板上的驱动电机固定孔和前部固定孔进行定位的定位孔,也即定位结构不是利用底板上现成的已有固定孔,而是另外在底板上开设的专用于焊接定位的定位孔;或者定位结构还可以是用于与底板的外周面接触定位的至少三个定位销,用于限制底板的水平移动和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压块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三个、五个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压紧结构可以不是压块,而是在底板上安装多个压紧油缸,通过压紧油缸的伸缩杆来压紧底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定位工装不包括支撑卷扬箱的支撑座,当然定位轴也不包括卷扬箱定位轴,此时定位工装仅用于焊接固定前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定位轴可以不包括油缸定位轴,仅有起重臂定位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定位轴上可以不套设套筒,仅依靠两立板之间的立板连接结构来保证两立板的间距。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