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压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8418发布日期:2019-05-22 03:2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压管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材压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压管设备。



背景技术:

弯框机是用来对各种金属材料进行折弯的,如选用适当的模具,可供飞机、船舶、汽车、机车车辆、装潢、仪表、电器、无线电等工厂使用。一般弹簧床垫厂的钢丝是通过多机械工作实现弯框的,首先将钢丝送入裁切机进行定长切割,再将切割好的钢丝送到压管机中,将钢丝的两端压合在套管内形成钢丝圈,最后将钢丝圈送入到弯框机中进行弯框。但压管机压管时,套管需要人工进行上料,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效率较低,此外,在压管时套管容易出现晃动,导致接头压合不到位,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压管设备,不仅避免了套管在压合时的晃动,保证了接头的压合质量,而且实现了压管设备的自动上料,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压管设备,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依次设有相互配合的送料装置、压管装置。

所述压管装置包括固接在机座上的下压模,所述下压模的上方设有可活动开合的上压模机构。所述上压模机构包括与下压模匹配的上压模,所述上压模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限位块。

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用于储存套管的储料盒、用于输送套管的连杆机构。所述储料盒的下端设有与连杆机构铰接的取料转轴,所述取料转轴的侧壁上设有两侧开口的上料凹槽。所述连杆机构包括铰接在上压模机构一侧的转动手臂,所述转动手臂的一端设有驱动其转动的一号气缸,另一端设有与取料转轴配合送料的机械爪组件。

进一步来说,所述机械爪组件包括固接在转动手臂上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固接有一对设置在下压模两侧的机械爪,所述机械爪上设有用于输送套管的定位珠;所述支撑臂上还固接有与取料转轴铰接的调节条,所述调节条位于一对机械爪之间;当转动手臂带动支撑臂移动至最上端时,一对所述定位珠嵌入在上料凹槽的两侧;当转动手臂带动支撑臂移动至最下端时,一对所述定位珠嵌入在下压模的两侧。

当支撑臂位于最上端时,定位珠的球珠嵌入到上料凹槽的套管内;当支撑臂向下移动时,定位珠的球珠带动套管离开上料凹槽;当支撑臂移动至最下端时,定位珠的球珠带动套管移动至下压模上。通过转动手臂的转动实现了支撑臂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了定位珠的移动;通过定位珠的移动实现了套管的送料。

进一步来说,所述储料盒包括一对侧板,所述侧板之间设有储料槽;所述储料槽的下方设有固接在侧板上的固定轴,所述取料转轴套装在固定轴上并可沿着固定轴转动,所述上料凹槽对准储料槽的槽口。当支撑臂向上移动时,取料转轴随之沿着固定轴转动,此时上料凹槽向下移动至位于定位珠之间,取料转轴的侧面移动至储料槽的槽口处,进而限制了储料槽内的套管向下移动;当支撑臂向下移动时,取料转轴随之转动,此时上料凹槽向上移动至对准储料槽的槽口进行取料。通过上料凹槽实现了取出储料槽内的套管,通过取料转轴的转动实现了将上料凹槽内的套管转移到定位珠上。

进一步来说,所述储料槽的上端为入料口,下端为出料口;所述储料槽的内壁设有用于限制套管下落方向的波浪形结构。通过波浪形的结构限制了套管从入料口到出料口之间的移动路径,防止套管在下落过程中歪斜。

进一步来说,所述上压模机构还包括位于上压模上方的浮动杆组件,所述浮动杆组件包括固接在机座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之铰接的浮动杆,所述浮动杆的一端与固接在机座上的二号气缸连接,另一端设有与上压模固接的连接板。通过二号气缸实现了浮动杆的转动,通过浮动杆的转动实现了连接板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了上压模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来说,所述上压模的中部设有上下连通的通孔;所述限位块位于通孔内,其上端面与固接在连接板上的三号气缸连接,下端面设有与套管侧壁匹配的限位槽。通过三号气缸实现了限位块在通孔内的上下移动,通过限位槽与下压模的配合实现了对套管的固定。

进一步来说,所述固定座靠近连接板的一侧设有竖直放置的滑轨,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可沿滑轨上下移动的滑块。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进一步限制了连接板的移动方向,进而避免了上压模的左右移动。

进一步来说,所述浮动杆靠近二号气缸的一侧设有弹簧座a,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弹簧座a对应的弹簧座b,所述弹簧座a、弹簧座b之间设有弹簧。通过弹簧的设置使得浮动杆的转动更加平缓柔和,进而使得上压模的移动更加平稳。

进一步来说,所述固定座远离弹簧座b的一侧设有一号侧支板,所述连接板远离固定座的一侧设有二号侧支板,所述一号侧支板、二号侧支板一体成型并形成l型结构;所述转动手臂铰接在一号侧支板上,所述储料盒固接在二号侧支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可活动开合的上压模机构实现了对套管的压合作用,通过可上下移动的限位块实现了在压模时对套管位置的固定,防止套管的晃动,进而保证了接头的压合质量;通过储料盒可存放多个套管,通过上料凹槽实现了对套管的取料,通过取料转轴与连杆机构的铰接,实现了机械爪组件与取料转轴的联动,进而实现了将上料凹槽内的套管转移到机械爪组件上,实现套管的自动送料,从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械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料盒的剖视图。

图中:

1-机座;2-下压模;3-上压模;31-限位块;41-固定座;412-一号侧支板;42-浮动杆;43-二号气缸;44-连接板;441-二号侧支板;45-弹簧;5-储料盒;51-取料转轴;511-上料凹槽;52-侧板;53-储料槽;6-连杆机构;61-转动手臂;62-一号气缸;63-支撑臂;64-机械爪;65-定位珠;66-调节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参见附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压管设备,包括机座1,所述机座1上依次设有相互配合的送料装置、压管装置。

所述压管装置包括固接在机座1上的下压模2,所述下压模2的上方设有可活动开合的上压模机构。所述上压模机构包括与下压模2匹配的上压模3,所述上压模3的上方设有可带动其上下移动的浮动杆组件。

所述浮动杆组件包括固接在机座1上的固定座41,所述固定座41的上端设有与之铰接的浮动杆42,所述浮动杆42的一端与固接在机座1上的二号气缸43连接,另一端设有与上压模3固接的连接板44。所述固定座41靠近连接板44的一侧设有竖直放置的滑轨,所述连接板44上设有可沿滑轨上下移动的滑块。优选的,所述浮动杆42靠近二号气缸43的一侧设有弹簧座a,所述固定座41上设有与弹簧座a对应的弹簧座b,所述弹簧座a、弹簧座b之间设有弹簧45。

所述固定座41远离弹簧座b411的一侧设有一号侧支板412,所述连接板44远离固定座41的一侧设有二号侧支板441,所述一号侧支板412、二号侧支板441一体成型并形成l型结构。

所述上压模3的中部设有上下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限位块31,所述限位块31的上端与固接在连接板44上的三号气缸连接,下端设有与套管侧壁匹配的限位槽。

参见如图5-6所示,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用于储存套管的储料盒5、用于输送套管的连杆机构6。所述储料盒5固接在二号侧支板441上,其下端设有与连杆机构6铰接的取料转轴51,所述连杆机构6包括铰接在一号侧支板412上的转动手臂61,所述转动手臂61的一端设有驱动其转动的一号气缸62,另一端设有与取料转轴51配合送料的机械爪组件。所述一号气缸62固接在机座1上。

所述机械爪组件包括固接在转动手臂61上的支撑臂63,所述支撑臂63上固接有一对设置在下压模3两侧的机械爪64,所述机械爪64上设有用于输送套管的定位珠65。所述定位珠65包括可嵌入到套管内的球珠。所述支撑臂63上还固接有与取料转轴51铰接的调节条66,所述调节条66位于一对机械爪64之间。

所述储料盒5包括一对侧板52,所述侧板52之间设有储料槽53。所述储料槽53的上端为入料口,下端为出料口。所述侧板52之间还固接有位于储料槽53下方的固定轴,所述取料转轴51套装在固定轴上并可沿着固定轴转动。所述取料转轴51为半圆形结构,其半圆形结构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存放单个套管的上料凹槽511,所述上料凹槽511的上端对准储料槽53的出料口,两侧设有可嵌入定位珠65的开口。

当转动手臂61带动支撑臂63向上移动时,机械爪64、调节条66随之向上移动,取料转轴51抵靠到出料口上并沿着固定轴转动,此时固定在机械爪64上的定位珠65向上移动,上料凹槽511随着取料转轴51向下移动,直至定位珠65移动至上料凹槽511的两侧,定位珠65的球珠嵌入到上料凹槽511的套管内;当转动手臂61带动支撑臂63向下移动时,定位珠65的球珠带动套管向下移动,上料凹槽511向上移动,使得套管离开上料凹槽511,此时套管限位在定位珠65之间;当支撑臂63移动到最下端时,定位珠65位于下压模2的两侧,套管位于下压模3上,上料凹槽511对准储料槽53的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储料槽53的内壁设有用于限制套管下落方向的波浪形结构。通过波浪形的结构限制了套管从入料口到出料口之间的移动路径,防止套管在下落过程中歪斜。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启动一号气缸62,转动手臂61转动,支撑臂63向上移动,机械爪64、调节条66随之向上移动,取料转轴51抵靠到出料口上并沿着固定轴转动,此时定位珠65向上移动,上料凹槽511随着取料转轴51向下移动,直至定位珠65移动至上料凹槽511的两侧,定位珠65的球珠嵌入到上料凹槽511的套管内;再次启动一号气缸62使得转动手臂61反向转动,支撑臂63随之向下移动,机械爪64、调节条66随之下料,取料转轴51反方向转动,此时嵌入在套管中的球珠带动套管向下移动,上料凹槽511随着取料转轴51向上移动,直至定位珠65移动至下压模2的两侧,此时套管被放置到下压模2上,上料凹槽511对准储料槽53的出料口;储料槽53内的套管下移直至最下层的套管进入到上料凹槽511内,至此套管的自动取料完成;启动三号气缸,限位块31向下移动直至限位槽贴合到套管上使得套管限位在限位块与下压模2之间,启动一号气缸62使得定位珠65的球珠从套管内退出;启动二号气缸43,浮动杆42转动,连接板44随之沿着滑轨向下移动,上压模3向下压模2的方向下移并对套管进行压合;压合后,再次启动二号气缸43,浮动杆42反向转动并带动连接板44上移,上压模3向上移动离开下压模2,启动三号气缸,限位块31上移至离开套管,此时套管压合结束。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