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热电偶穿瓷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8898发布日期:2019-07-24 09:34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热电偶穿瓷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自动热电偶穿瓷管设备,属于自动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热电偶穿瓷管都是使用人工进行,经测算,一个试验员穿一根S型热电偶15分钟穿、10分钟穿一根K型热电偶。一般情况,穿3根热电偶后试验员会觉得眼睛不舒服,需要休息30分钟,再进行穿偶,一天一般可以穿偶10根左右,使用人工穿热电偶效率低,要求大量人工在很长的时间内才能穿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人工穿热电偶瓷管时存在的问题而设计提供了一种自动热电偶穿瓷管设备,其目的是完成自动热电偶穿瓷管工作,提高穿瓷管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种自动热电偶穿瓷管装置顶部用于下料的箱体内盛装瓷管,在该箱体内设置一个用于搅拌瓷管以防止运行过程中发生卡顿的瓷管搅拌头1,在该箱体的下部设置瓷管定位盘2,该瓷管定位盘2上加工有用于瓷管下落的落孔6,在瓷管定位盘2的下方安装一个瓷管导向器3,瓷管导向器3随搅拌头1旋转,瓷管导向器3上加工有引导落孔6内的瓷管下落的斜孔7,在瓷管导向器3的下方设置有瓷管定位管5,瓷管定位管5上端开口呈“喇叭”状用于盛接斜孔7内下落的瓷管,瓷管定位管5下端开口呈管状使瓷管沿中心线垂直下落,在瓷管定位管5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夹偶钳4,两个夹偶钳4沿垂直方向夹持热电偶,使热电偶上顶对准瓷管定位管5下端开口以使下落的瓷管套装在热电偶上。

在此补充本发明的特点及优点。

本发明用自动热电偶穿瓷管设备取代人工穿瓷管,穿一根热电偶的时间从人工穿瓷管的10~15分钟缩短到了3~5分钟,大大地提高了穿瓷管的效率。人工穿瓷管需要试验员集中精神用直径0.5~1.2mm的偶丝穿到内径1.5~2.1mm的瓷管中,并重复300~400次才能穿好一根热电偶。而自动热电偶穿瓷管设备试验员只用重复夹偶、开机、关机和取偶四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完成热电偶穿瓷管的工作,极大地降低了试验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中瓷管搅拌头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中瓷管定位盘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中瓷管导向器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装置中夹偶钳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装置中瓷管定位管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装置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述:

参见附图1~6所示,首先在该种自动热电偶穿瓷管装置顶部的箱体内盛装瓷管,在该箱体内设置一个用于搅拌瓷管以防止运行过程中发生卡顿的瓷管搅拌头1,瓷管搅拌头1为硬度适中的橡胶材料制成,呈十字形状,在该箱体的下部设置瓷管定位盘2,瓷管定位盘2的直径为φ300mm,该瓷管定位盘2上加工有用于瓷管下落的落孔6,尺寸为10mm×4mm,落孔6沿瓷管导向器3的圆周、等间距排列,转动瓷管搅拌头1,使瓷管能准确无误的进入瓷管定位盘2的落孔6中,在瓷管定位盘2的下方安装一个瓷管导向器3,瓷管导向器3随搅拌头1旋转,瓷管导向器3上加工有引导落孔6内的瓷管下落的斜孔7,保证运行过程中无卡顿等现象,斜孔7的斜倾角度为45度,在瓷管导向器3的下方设置有瓷管定位管5,瓷管定位管5上端开口呈“喇叭”状用于盛接斜孔7内下落的瓷管,瓷管定位管5下端开口呈管状使瓷管沿中心线垂直下落,该管状直径为4mm,保证瓷管在其为一条直线形,瓷管定位管5内壁光滑,在瓷管定位管5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夹偶钳4,两个夹偶钳4沿垂直方向夹持热电偶,使热电偶上顶对准瓷管定位管5下端开口以使下落的瓷管套装在热电偶上。

两个夹偶钳4交替开合,保证热电偶夹持稳定,以此来使得瓷管能顺利通过完成穿偶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