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机油回收装置的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2902发布日期:2019-06-22 00:5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机油回收装置的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机,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机油回收装置的压力机。



背景技术:

压力机通过对金属坯件施加强大的压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来加工成零件;而现有的压力机功能比较简单,且机油回收利用比较差,从而严重浪费了资源,另外冲压的过程中,压力机润滑也比较差,从而导致摩擦力变大,也就降低了压力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带有机油回收装置的压力机,解决了现有的压力机功能比较简单,且机油回收利用比较差,从而严重浪费了资源,另外冲压的过程中,压力机润滑也比较差,从而导致摩擦力变大,也就降低了压力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机油回收装置的压力机,其创新点在于:包括机体、压力室、工作台、支撑座、回流孔、环形腔、清理盖、清理孔、过滤网套、连接管、油箱、漏斗滤网、进油管和油泵;所述机体中设有压力室;所述支撑座底部固定连接在压力室底部中央,所述支撑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环形腔设在机体下侧四周内部,所述环形腔上侧通过数个回流孔与压力室内部下侧相连通;所述清理孔设在环形腔左下侧,所述清理孔左侧开口处设有清理盖;所述过滤网套位于环形腔中央,所述过滤网套顶部固定连接在环形腔顶面上,所述过滤网套底部固定连接在环形腔底面上;所述油箱固定连接在机体下侧中央内部,所述油箱侧面四周入口均通过连接管与环形腔内侧相连通;所述漏斗滤网顶面位于连接管内侧入口处下侧,所述漏斗滤网外侧边固定连接在油箱内壁下侧;所述油泵固定连接在机体右下侧,所述油泵左侧入口通过进油管与油箱内部右下侧相连通。

作为优选,还包括出油管、压盘、外环形槽、注油管一、连接孔、软管、连通管、环形管道、注油管二、导套、导柱、油缸、内环形槽、连接座和内腔;所述出油管呈竖向固定连接在机体右侧,所述出油管下侧入口与油泵上侧出口相连接,所述出油管上侧出口分别与连通管和环形管道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油缸呈竖向固定连接在压力室上侧中央,所述油缸下侧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盘;所述压盘中心内部设有内腔,所述压盘外侧面中设有外环形槽;所述内腔四周均匀通过数个注油管一与外环形槽中对应的位置相连通;所述环形管道固定连接在机体顶面外侧,所述环形管道右侧入口与连通管上侧出口相连接;所述导套为数个,所述导套分别呈圆形排列固定连接在压力室上侧中,所述导套内壁中央位置均设有内环形槽;所述导柱为数个,所述导柱分别呈竖向活动连接在对应的导套内部,所述导柱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压盘顶面对应的位置;所述注油管二为数个,所述注油管二下侧出口分别与对应的内环形槽内部相连通,所述注油管二上侧入口均与环形管道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孔设在压盘右上侧,所述连接孔下侧出口与内腔内部中心上侧相连通,所述连接孔右上侧入口与软管下侧出口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底部中央设有定位凸台且与支撑座上侧定位凹槽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底部中央设有定位凸台且与压力室底面中央凹槽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侧面四周与压力室内壁之间设有回流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套为不锈钢过滤网套。

作为优选,所述清理盖为可拆卸式密封清理盖。

作为优选,所述导柱的轴线均与油缸的中心线相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内腔为圆柱形内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这里内腔为圆柱形内腔,从而保证了机油能够同时通过侧面的注油管一输送到外环形槽中对压盘外部接触面进行均匀润滑,从而减少了摩擦力提高了压力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本发明中连通管则能够将机油输送到环形管道中,而后机油再通过环形管道内侧的注油管二分别输送到对应的内环形槽对导柱进行润滑,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摩擦力提高了压力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本发明中工作台侧面四周与压力室内壁之间设有回流间隙,从而大大提高了机油的收集效率也就避免了堵塞以及浪费。

(4)本发明中收集后机油会顺着回流孔流入到环形腔中通过过滤网套进行过滤,然后再通过连接管流入到油箱中进行循环利用,从而提高了机油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盘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示意图。

1-机体;2-压力室;3-工作台;4-支撑座;5-回流孔;6-环形腔;7-清理盖;8-清理孔;9-过滤网套;10-连接管;11-油箱;12-漏斗滤网;13-进油管;14-油泵;15-出油管;16-压盘;17-外环形槽;18-注油管一;19-连接孔;20-软管;21-连通管;22-环形管道;23-注油管二;24-导套;25-导柱;26-油缸;27-内环形槽;28-连接座;29-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机油回收装置的压力机,包括机体1、压力室2、工作台3、支撑座4、回流孔5、环形腔6、清理盖7、清理孔8、过滤网套9、连接管10、油箱11、漏斗滤网12、进油管13和油泵14;所述机体1中设有压力室2;所述支撑座4底部固定连接在压力室2底部中央,所述支撑座4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3;所述环形腔6设在机体1下侧四周内部,所述环形腔6上侧通过数个回流孔5与压力室2内部下侧相连通;所述清理孔8设在环形腔6左下侧,所述清理孔8左侧开口处设有清理盖7;所述过滤网套9位于环形腔6中央,所述过滤网套9顶部固定连接在环形腔6顶面上,所述过滤网套9底部固定连接在环形腔6底面上;所述油箱11固定连接在机体1下侧中央内部,所述油箱11侧面四周入口均通过连接管10与环形腔6内侧相连通;所述漏斗滤网12顶面位于连接管10内侧入口处下侧,所述漏斗滤网12外侧边固定连接在油箱11内壁下侧;所述油泵14固定连接在机体1右下侧,所述油泵14左侧入口通过进油管13与油箱11内部右下侧相连通。

其中,还包括出油管15、压盘16、外环形槽17、注油管一18、连接孔19、软管20、连通管21、环形管道22、注油管二23、导套24、导柱25、油缸26、内环形槽27、连接座28和内腔29;所述出油管15呈竖向固定连接在机体1右侧,所述出油管15下侧入口与油泵14上侧出口相连接,所述出油管15上侧出口分别与连通管21和环形管道22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油缸26呈竖向固定连接在压力室2上侧中央,所述油缸26下侧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8;所述连接座28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盘16;所述压盘16中心内部设有内腔29,所述压盘16外侧面中设有外环形槽17;所述内腔29四周均匀通过数个注油管一18与外环形槽17中对应的位置相连通;所述环形管道22固定连接在机体1顶面外侧,所述环形管道22右侧入口与连通管21上侧出口相连接;所述导套24为数个,所述导套24分别呈圆形排列固定连接在压力室2上侧中,所述导套24内壁中央位置均设有内环形槽27;所述导柱25为数个,所述导柱25分别呈竖向活动连接在对应的导套24内部,所述导柱25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压盘16顶面对应的位置;所述注油管二23为数个,所述注油管二23下侧出口分别与对应的内环形槽27内部相连通,所述注油管二23上侧入口均与环形管道22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孔19设在压盘16右上侧,所述连接孔19下侧出口与内腔29内部中心上侧相连通,所述连接孔19右上侧入口与软管20下侧出口相连接。

其中,所述工作台3底部中央设有定位凸台且与支撑座4上侧定位凹槽相匹配;所述支撑座4底部中央设有定位凸台且与压力室2底面中央凹槽相匹配;所述工作台3侧面四周与压力室2内壁之间设有回流间隙;所述过滤网套9为不锈钢过滤网套;所述清理盖7为可拆卸式密封清理盖;所述导柱25的轴线均与油缸26的中心线相平行;所述内腔29为圆柱形内腔。

本发明的使用状态为: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使用时,油泵14首先将油箱11中机油通过进油管13和出油管15输送给软管20和连通管21,而软管20则能够将机油通过连接孔19输送到内腔29中,由于内腔29为圆柱形内腔,从而保证了机油能够同时通过侧面的注油管一18输送到外环形槽17中对压盘16外部接触面进行均匀润滑,从而减少了摩擦力提高了压力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连通管21则能够将机油输送到环形管道22中,而后机油再通过环形管道22内侧的注油管二23分别输送到对应的内环形槽27对导柱25进行润滑,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摩擦力提高了压力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工作台3侧面四周与压力室2内壁之间设有回流间隙,从而大大提高了机油的收集效率也就避免了堵塞以及浪费,收集后机油会顺着回流孔5流入到环形腔6中通过过滤网套9进行过滤,然后再通过连接管10流入到油箱11中进行循环利用,从而提高了机油的利用率。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在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发明范围内,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