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薄板类高翻边产品叠料问题的冲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10426发布日期:2020-03-17 19:01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决薄板类高翻边产品叠料问题的冲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薄板类翻遍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决薄板类高翻边产品叠料问题的冲压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汽车已经成为家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且汽车的品牌也在不断地增加,导致现在的汽车行业竞争非常的激烈,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降低汽车零部件的成本已经成为各汽车厂的主要利润收入,所以现在的汽车零件有的进行了拼合,把原来2个产品合并成了一个产品,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所以导致现在的汽车产品31越来越复杂,制作难度越来越高。下面介绍一个汽车的零部件。如图11至图14。此产品采用的传统的翻遍在翻边后产生了叠料现象,该种现象将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能,无法到达客户要求,通过多次调整修边线仍然无法消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了薄板类汽车零件高翻边时易出现叠料问题的冲压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解决薄板类高翻边产品叠料问题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模具工艺:包括冲孔;成型;折弯;翻边;冲裁;工艺弯打平;切断以及空站;

利用冲裁工站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导引冲孔;对工件板材冲孔用作导引孔

步骤二:冲裁;对板料进行第一次切除废料操作;

步骤三:冲裁;对板料进行第二次切除废料操作;

所述冲裁工站包括:下模座,上模座,限位柱,卸料板,卸料垫板,固定板,固定垫板,凹模板,凹模垫板,小导柱,导套,导引冲头,定位柱,独立导向柱,所述凹模板和凹模垫板安装在下模座上,所述固定板和固定垫板安装在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均安装有限位柱和独立导向柱,所述卸料板上设有导套和定位柱;所述凹模板上设有导套;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小导柱,所述卸料垫板和卸料板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导引冲头固定在固定板上并穿过卸料垫板和卸料板;

利用折弯工站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四:折弯;对板料的载体进行加强和导引进行操作;

所述折弯工站包括:下模座,上模座,限位柱,卸料板,卸料垫板,固定板,固定垫板,凹模板,凹模垫板,小导柱,导套,定位柱,独立导向柱,折弯凸模,折弯凹模,所述凹模板和凹模垫板安装在下模座上,所述固定板和固定垫板安装在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均安装有限位柱和独立导向柱,所述卸料板上设有导套和定位柱;所述凹模板上设有导套;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小导柱,所述卸料垫板和卸料板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折弯凸模固定在固定板上并穿过卸料垫板和卸料板,所述折弯凹模固定在凹模板上;

利用成型工站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五:上成型;对板料进行操作使成为初步产品形状;

所述成型工站包括:下模座,上模座,限位柱,卸料板,卸料垫板,固定板,固定垫板,凹模板,凹模垫板,小导柱,导套,定位柱,独立导向柱,上成型折弯凸模,上成型折弯凹模,所述凹模板和凹模垫板安装在下模座上,所述固定板和固定垫板安装在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均安装有限位柱和独立导向柱,所述卸料板上设有导套和定位柱;所述凹模板上设有导套;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小导柱,所述卸料垫板和卸料板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上成型折弯凸模固定在固定板上并穿过卸料垫板和卸料板,所述上成型折弯凹模固定在凹模板上;

步骤六:第一次翻遍;采用冲压的方式完成第一次翻边,第一次冲压成的翻遍高度为9.9mm时达到褶皱的临界状态;

所述翻边工站包括:下模座,上模座,限位柱,卸料板,卸料垫板,固定板,固定垫板,凹模板,凹模垫板,小导柱,导套,定位柱,独立导向柱,第一次翻遍凸模,第一次翻遍凹模,所述凹模板和凹模垫板安装在下模座上,所述固定板和固定垫板安装在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均安装有限位柱和独立导向柱,所述卸料板上设有导套和定位柱;所述凹模板上设有导套;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小导柱,所述卸料垫板和卸料板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次翻遍凸模固定在固定板上并穿过卸料垫板和卸料板,所述第一次翻遍凹模凹模固定在凹模板上;

步骤七:空站;

步骤八:第二次翻边;按照成型翻遍的方式完成第二次翻边,第二次翻遍高度为17.9mm时达到褶皱的临界状态;

所述翻边工站包括:下模座,上模座,限位柱,卸料板,卸料垫板,固定板,固定垫板,凹模板,凹模垫板,小导柱,导套,定位柱,独立导向柱,第二次翻遍凸模,第二次翻遍凹模,所述凹模板和凹模垫板安装在下模座上,所述固定板和固定垫板安装在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均安装有限位柱和独立导向柱,所述卸料板上设有导套和定位柱;所述凹模板上设有导套;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小导柱,所述卸料垫板和卸料板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次翻遍凸模固定在固定板上并穿过卸料垫板和卸料板,所述第二次翻遍凹模固定在凹模板上;

步骤九:第三次翻遍成型;第三次翻边完成达到产品理论形状;

所述翻边工站包括:下模座,上模座,限位柱,卸料板,卸料垫板,固定板,固定垫板,凹模板,凹模垫板,小导柱,导套,定位柱,独立导向柱,第三次翻遍凸模,第三次翻遍凹模,所述凹模板和凹模垫板安装在下模座上,所述固定板和固定垫板安装在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均安装有限位柱和独立导向柱,所述卸料板上设有导套和定位柱;所述凹模板上设有导套;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小导柱,所述卸料垫板和卸料板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三次翻遍凸模固定在固定板上并穿过卸料垫板和卸料板,所述第三次翻遍凹模固定在凹模板上;

利用打平和冲孔工站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十:工艺弯压平;对产品进行打平操作;

所述压平工站包括:下模座,上模座,限位柱,卸料板,卸料垫板,固定板,固定垫板,凹模板,凹模垫板,小导柱,导套,定位柱,独立导向柱,压平凸模,压平凹模,所述凹模板和凹模垫板安装在下模座上,所述固定板和固定垫板安装在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均安装有限位柱和独立导向柱,所述卸料板上设有导套和定位柱;所述凹模板上设有导套;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小导柱,所述卸料垫板和卸料板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压平凸模固定在固定板上并穿过卸料垫板和卸料板,所述压平凹模固定在凹模板上;

步骤十一:冲孔;对产品进行冲孔操作

所述冲孔工站包括:下模座,上模座,限位柱,卸料板,卸料垫板,固定板,固定垫板,凹模板,凹模垫板,小导柱,导套,定位柱,独立导向柱,冲孔凸模,冲孔凹模,所述凹模板和凹模垫板安装在下模座上,所述固定板和固定垫板安装在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均安装有限位柱和独立导向柱,所述卸料板上设有导套和定位柱;所述凹模板上设有导套;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小导柱,所述卸料垫板和卸料板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冲孔凸模固定在固定板上并穿过卸料垫板和卸料板,所述冲孔凹模固定在凹模板上;

步骤十二:空站;

步骤十三:切断;对产品进行和板料的分离操作;

所述切断工站包括:下模座,上模座,限位柱,卸料板,卸料垫板,固定板,固定垫板,凹模板,凹模垫板,小导柱,导套,定位柱,独立导向柱,切断凸模,切断凹模,所述凹模板和凹模垫板安装在下模座上,所述固定板和固定垫板安装在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均安装有限位柱和独立导向柱,所述卸料板上设有导套和定位柱;所述凹模板上设有导套;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小导柱,所述卸料垫板和卸料板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切断凸模固定在固定板上并穿过卸料垫板和卸料板,所述切断凹模固定在凹模板上。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通过工件板材的连续冲压,采用独特的三次翻遍工序,不仅不影响冲压时对工件的生产和精度控制,而且最快、最稳的情况下完成冲孔;成型;折弯;翻边;冲裁;工艺弯打平;切断等工序,因此采用上述方法解决了翻边叠料问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步骤一至三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步骤四结构示意图;;

图3是步骤五结构示意图;

图4是步骤六结构示意图;

图5是步骤八结构示意图;

图6是步骤九结构示意图;

图7是步骤十结构示意图;

图8是步骤十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步骤十三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三步翻遍产品折弯示意图;

图11是产品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a-a剖视图;

图13是图11中b-b剖视图;

图14是图11中c-c剖视图。

图中、1、下模座;2、上模座;2-1、冲裁凸模;3、限位柱;4、卸料板;5、卸料垫板;6、固定板;7、固定垫板;8、凹模板;9,凹模垫板;10、小导柱;10-1、卸料弹簧;11、导套;12,导引冲头;13、定位柱;14、独立导向柱;15、折弯凸模;16、折弯凹模;17、上成型折弯凸模;18、上成型折弯凹模;19、第一次翻遍凸模;20、第一次翻遍凹模;21、第二次翻遍凸模;22、第二次翻遍凹模;23、第三次翻遍凸模;24、第三次翻遍凹模;25、压平凸模;26、压平凹模;27、冲孔凸模;28、冲孔凹模;29、切断凸模;30、切断凹模;31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解决翻边叠料问题,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解决薄板类高翻边产品叠料问题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请参阅图1至图14;

模具工艺:包括冲孔;成型;折弯;翻边;冲裁;工艺弯打平;切断以及空站;

利用冲裁工站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导引冲孔;对工件板材冲孔用作导引孔

步骤二:冲裁;对板料进行第一次切除废料操作;

步骤三:冲裁;对板料进行第二次切除废料操作;

所述冲裁工站包括:下模座1,上模座2,限位柱3,卸料板4,卸料垫板5,固定板6,固定垫板7,凹模板8,凹模垫板9,小导柱10,导套11,导引冲头12,定位柱13,独立导向柱14,冲裁凸模2-1;所述凹模板8和凹模垫板9安装在下模座1上,所述固定板6和固定垫板7安装在上模座2上;所述上模座2和下模座1上均安装有限位柱3和独立导向柱14,所述卸料板4上设有导套11和定位柱13;所述凹模板8上设有导套11;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小导柱10,所述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导引冲头12固定在固定板6上并穿过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冲裁凸模2-1穿过固定板使用螺钉和固定垫板7固定在一起;凹模板8,卸料板4和固定板6通过小导柱10与导套11的匹配来保证位置精度,同时配合卸料弹簧10-1实现卸料;上模座2和下模座1通过独立导向柱保证位置精度,。

利用折弯工站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四:折弯;对板料的载体进行加强和导引进行操作;

所述折弯工站包括:下模座1,上模座2,限位柱3,卸料板4,卸料垫板5,固定板6,固定垫板7,凹模板8,凹模垫板9,小导柱10,导套11,定位柱13,独立导向柱14,折弯凸模15,折弯凹模16,所述凹模板8和凹模垫板9安装在下模座1上,所述固定板6和固定垫板7安装在上模座2上;所述上模座2和下模座1上均安装有限位柱3和独立导向柱14,所述卸料板4上设有导套11和定位柱13;所述凹模板8上设有导套11;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小导柱10,所述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折弯凸模15固定在固定板6上并穿过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所述折弯凹模16固定在凹模板8上,凹模板8,卸料板4和固定板6通过小导柱10与导套11的匹配来保证位置精度;同时配合卸料弹簧10-1实现卸料;上模座2和下模座1通过独立导向柱14保证位置精度。

利用成型工站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五:上成型;对板料进行操作使成为初步产品形状;

所述成型工站包括:下模座1,上模座2,限位柱3,卸料板4,卸料垫板5,固定板6,固定垫板7,凹模板8,凹模垫板9,小导柱10,导套11,定位柱13,独立导向柱14,上成型折弯凸模17,上成型折弯凹模18,所述凹模板8和凹模垫板9安装在下模座1上,所述固定板6和固定垫板7安装在上模座2上;所述上模座2和下模座1上均安装有限位柱3和独立导向柱14,所述卸料板4上设有导套11和定位柱13;所述凹模板8上设有导套11;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小导柱10,所述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上成型折弯凸模17固定在固定板上并穿过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所述上成型折弯凹模18固定在下模座1上;通过小导柱10与导套11的匹配来保证位置精度;同时配合卸料弹簧10-1实现卸料;上模座2和下模座1通过独立导向柱保证位置精度

步骤六:第一次翻遍;采用冲压的方式完成第一次翻边,第一次冲压成的翻遍高度为9.9mm时达到褶皱的临界状态;

所述翻边工站包括:下模座1,上模座2,限位柱3,卸料板4,卸料垫板5,固定板6,固定垫板7,凹模板8,凹模垫板9,小导柱10,导套11,定位柱13,独立导向柱14,第一次翻遍凸模19,第一次翻遍凹模20,所述凹模板8和凹模垫板7安装在下模座1上,所述固定板6和固定垫板7安装在上模座2上;所述上模座2和下模座1上均安装有限位柱3和独立导向柱14,所述卸料板4上设有导套11和定位柱13;所述凹模板8上设有导套11;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小导柱10,所述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次翻遍凸模19固定在固定板6腔内并穿过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所述第一次翻遍凹模20固定在下模座1上;通过小导柱10与导套11的匹配来保证位置精度;同时配合卸料弹簧10-1实现卸料;上模座2和下模座1通过独立导向柱保证位置精度

步骤七:空站;

步骤八:第二次翻边;按照成型翻遍的方式完成第二次翻边,第二次翻遍高度为17.9mm时达到褶皱的临界状态;

所述翻边工站包括:下模座1,上模座2,限位柱3,卸料板4,卸料垫板5,固定板6,固定垫板7,凹模板8,凹模垫板9,小导柱10,导套11,定位柱13,独立导向柱14,第二次翻遍凸模21,第二次翻遍凹模22,所述凹模板8和凹模垫板9安装在下模座1上,所述固定板6和固定垫板7安装在上模座2上;所述上模座2和下模座1上均安装有限位柱3和独立导向柱14,所述卸料板4上设有导套11和定位柱13;所述凹模板8上设有导套11;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小导柱10,所述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次翻遍凸模21固定在固定板腔内并穿过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所述第二次翻遍凹模22固定下模座1上;通过小导柱10与导套11的匹配来保证位置精度;同时配合卸料弹簧10-1实现卸料;上模座2和下模座1通过独立导向柱14保证位置精度

步骤九:第三次翻遍成型;第三次翻边完成达到产品理论形状,例如本实施例中翻遍成型高度为24.4mm;

所述翻边工站包括:下模座1,上模座2,限位柱3,卸料板4,卸料垫板5,固定板6,固定垫板7,凹模板8,凹模垫板9,小导柱10,导套11,定位柱13,独立导向柱14,第三次翻遍凸模23,第三次翻遍凹模24,所述凹模板8和凹模垫板9安装在下模座1上,所述固定板6和固定垫板7安装在上模座2上;所述上模座2和下模座1上均安装有限位柱3和独立导向柱14,所述卸料板4上设有导套11和定位柱13;所述凹模板8上设有导套11;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小导柱10,所述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三次翻遍凸模23固定在固定板腔内并穿过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所述第三次翻遍凹模24固定在下模座1上;通过小导柱10与导套11的匹配来保证位置精度;同时配合卸料弹簧10-1实现卸料;上模座2和下模座1通过独立导向柱14保证位置精度

利用压平工站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十:工艺弯压平;对产品进行压平操作;

所述压平工站包括:下模座1,上模座2,限位柱3,卸料板4,卸料垫板5,固定板6,固定垫板7,凹模板8,凹模垫板9,小导柱10,导套11,定位柱13,独立导向柱14,压平凸模25,压平凹模26,所述凹模板8和凹模垫板9安装在下模座1上,所述固定板6和固定垫板7安装在上模座2上;所述上模座2和下模座1上均安装有限位柱3和独立导向柱14,所述卸料板4上设有导套11和定位柱13;所述凹模板8上设有导套11;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小导柱10,所述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压平凸模25固定在固定板6腔内并穿过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所述压平凹模26固定在下模座1上;通过小导柱10与导套11的匹配来保证位置精度;同时配合卸料弹簧10-1实现卸料;上模座2和下模座1通过独立导向柱保证位置精度

步骤十一:冲孔;对产品进行冲孔操作

所述冲孔工站包括:下模座1,上模座2,限位柱3,卸料板4,卸料垫板5,固定板6,固定垫板7,凹模板8,凹模垫板9,小导柱10,导套11,定位柱13,独立导向柱14,冲孔凸模27,冲孔凹模28,所述凹模板8和凹模垫板9安装在下模座1上,所述固定板6和固定垫板7安装在上模座2上;所述上模座2和下模座1上均安装有限位柱3和独立导向柱14,所述卸料板4上设有导套11和定位柱13;所述凹模板8上设有导套11;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小导柱10,所述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冲孔凸模27固定在固定板6上并穿过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所述冲孔凹模28固定在凹模板8上;通过小导柱10与导套11的匹配来保证位置精度;同时配合卸料弹簧10-1实现卸料;上模座2和下模座1通过独立导向柱保证位置精度

步骤十二:空站;

步骤十三:切断;对产品进行和板料的分离操作;

所述切断工站包括:下下模座1,上模座2,限位柱3,卸料板4,卸料垫板5,固定板6,固定垫板7,凹模板8,凹模垫板9,小导柱10,导套11,定位柱13,独立导向柱14,切断凸模29,切断凹模30,所述凹模板8和凹模垫板9安装在下模座1上,所述固定板6和固定垫板7安装在上模座2上;所述上模座2和下模座1上均安装有限位柱3和独立导向柱14,所述卸料板4上设有导套11和定位柱13;所述凹模板8上设有导套11;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小导柱10,所述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使用螺钉固定在一起,所述切断凸模29固定在固定板6腔内并穿过卸料垫板5和卸料板4,所述切断凹模30固定在凹模板8上,通过小导柱10与导套11的匹配来保证位置精度;同时配合卸料弹簧10-1实现卸料;上模座2和下模座1通过独立导向柱14保证位置精度。

本发明通过工件板材的连续冲压,采用独特的三次翻遍工序,不仅不影响冲压时对工件的生产和精度控制,而且最快、最稳的情况下完成冲孔;成型;折弯;翻边;冲裁;工艺弯打平;切断等工序,因此采用上述方法解决了翻边叠料问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