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拉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2981发布日期:2019-10-22 20:5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线拉丝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线拉丝机。



背景技术:

在钢丝进行加工时,通过直线拉丝机对钢丝进行加工,使钢丝的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和矫直度都达到生产需要的原料处理要求,在拉丝时,直线拉丝机内部钢丝因拉力过大断裂,使钢丝卡在直线拉丝机内部,若不及时关闭直线拉丝机,容易导致直线拉丝机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线拉丝机,具备自动关闭和报警等优点,解决了在拉丝时,直线拉丝机内部钢丝因拉力过大断裂,使钢丝卡在直线拉丝机内部,若不及时关闭直线拉丝机,容易导致直线拉丝机损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线拉丝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包括拉丝机本体、报警机构、绕卷机构、报警器和控制面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侧与拉丝机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并位于拉丝机本体的右侧与报警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并位于报警机构的右侧与绕卷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绕卷机构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拉丝机本体的上表面与报警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拉丝机本体的正面与控制面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拉丝机本体和绕卷机构电连接,所述报警机构分别与拉丝机本体、绕卷机构、报警器和控制面板电连接。

所述报警机构包括支撑块、控制器、支撑杆、弹簧、滑块、限位块、凹槽、第一转轴、支撑套筒和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左侧与控制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拉丝机本体、绕卷机构、报警器和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弹簧的内壁和滑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支撑块的上表面与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与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凹槽位于滑块的上表面开设,所述凹槽的内壁前后两侧均与第一转轴的表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与支撑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内部与红外测距传感器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绕卷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架、驱动电机、第二转轴、第一固定盘、绕卷套筒、第二固定盘和支撑架,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背面与固定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内壁与驱动电机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控制器和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转轴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通过轴承与固定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并位于固定板的正面与第一固定盘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并位于第一固定盘的正面与绕卷套筒的内壁套接,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并位于绕卷套筒的正面与第二固定盘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并位于第二固定盘的正面与支撑架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的右侧包括挡板和通孔,所述挡板的左侧与支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左侧与支撑套筒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通孔位于挡板的右侧顶部开设。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弹力大于滑块对弹簧向下的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测量方向向上,且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中心与滑块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杆呈对称分布。

工作原理:拉丝机本体加工出的钢丝穿过通孔,固定在绕卷套筒上,通过控制面板将驱动电机打开,使绕卷套筒转动,进而将钢丝缠绕在绕卷套筒上,绕卷套筒与拉丝机本体之间的钢丝处于拉直状态,此时,钢丝对支撑套筒起到阻挡作用,使支撑套筒向下移动,弹簧压缩,当拉丝机本体内部钢丝因拉力过大断裂后,使支撑套筒上的钢丝对支撑套筒起不到阻挡作用,此时,压缩的弹簧推动滑块,使滑块向上移动,红外测距传感器对滑块与支撑块之间距离进行监测,当红外测距传感器监测到滑块与支撑块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将拉丝机本体和绕卷机构关闭,同时,通过控制器将报警器打开,对周围的作业人员起到提醒作用,取下绕卷套筒时,推动支撑架,将支撑架与第二转轴分离开,转动第二固定盘,使第二固定盘与第二转轴分离开,即可将绕卷套筒从第二转轴上取下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直线拉丝机,通过设置报警机构和报警器,当拉丝机本体内部钢丝因拉力过大断裂后,使支撑套筒上的钢丝对支撑套筒起不到阻挡作用,此时,弹簧推动滑块,使滑块向上移动,红外测距传感器对滑块与支撑块之间距离进行监测,当红外测距传感器监测到滑块与支撑块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将拉丝机本体和绕卷机构关闭,同时,通过控制器将报警器打开,对周围的作业人员起到提醒作用,便于及时提醒作业人员对故障的该直线拉丝机进行维修。

2、该直线拉丝机,通过设置挡板和通孔,加工出的钢丝通过通孔穿过,拉丝机本体内部钢丝断裂后,支撑套筒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钢丝卡在支撑套筒与挡板之间,将钢丝固定住,防止钢丝断裂,原本缠绕在绕卷套筒上的钢丝散开,需要再次缠绕,较为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B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底座、2拉丝机本体、3报警机构、301支撑块、302控制器、303支撑杆、304弹簧、305滑块、306限位块、307凹槽、308第一转轴、309支撑套筒、310红外测距传感器、4绕卷机构、401固定板、402固定架、403驱动电机、404第二转轴、405第一固定盘、406绕卷套筒、407第二固定盘、408支撑架、5报警器、6控制面板、7挡板、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4,一种直线拉丝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包括拉丝机本体2、报警机构3、绕卷机构4、报警器5和控制面板6,底座1的上表面左侧与拉丝机本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底座1的上表面并位于拉丝机本体2的右侧与报警机构3的底部固定连接,底座1的上表面并位于报警机构3的右侧与绕卷机构4的底部固定连接,绕卷机构4的底部与底座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拉丝机本体2的上表面与报警器5的底部固定连接,报警器5打开后,报警器5上的指示灯亮起并产生蜂鸣,对周围作业人员起到提示作用,拉丝机本体2的正面与控制面板6的背面固定连接,控制面板6与拉丝机本体2和绕卷机构4电连接,报警机构3分别与拉丝机本体2、绕卷机构4、报警器5和控制面板6电连接。

报警机构3包括支撑块301、控制器302、支撑杆303、弹簧304、滑块305、限位块306、凹槽307、第一转轴308、支撑套筒309和红外测距传感器310,支撑块301的底部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块301的左侧与控制器302的右侧固定连接,控制器302分别与拉丝机本体2、绕卷机构4、报警器5和控制面板6电连接,通过控制器302控制拉丝机本体2、绕卷机构4和报警器5的开关,报警器5打开口,通过控制面板6控制控制器302,将报警器5关闭,支撑块301的上表面与支撑杆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杆30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杆303呈对称分布,支撑杆303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弹簧304的内壁和滑块305的内壁滑动连接,支撑杆303对滑块305起到导向作用,弹簧304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支撑块301的上表面与滑块305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304的弹力大于滑块305对弹簧304向下的压力,弹簧304对滑块305起到推动和支撑作用,支撑杆303的上表面与限位块306的底部固定连接,限位块306对滑块305起到限位作用,凹槽307位于滑块305的上表面开设,凹槽307的内壁前后两侧均与第一转轴308的表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08的表面与支撑套筒309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块301的上表面内部与红外测距传感器310的表面固定连接,红外测距传感器310与控制器302电连接,红外测距传感器310的测量方向向上,且红外测距传感器310的中心与滑块305的中心在同一垂直面内,红外测距传感器310对滑块305与支撑块301之间距离进行监测,支撑块301的右侧包括挡板7和通孔8,挡板7的左侧与支撑块301的右侧固定连接,挡板7的左侧与支撑套筒309的表面滑动连接,通孔8位于挡板7的右侧顶部开设,通过设置挡板7和通孔8,加工出的钢丝通过通孔8穿过,拉丝机本体2内部钢丝断裂后,支撑套筒309在弹簧30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钢丝卡在支撑套筒309与挡板7之间,将钢丝固定住,防止钢丝断裂,原本缠绕在绕卷套筒406上的钢丝散开,需要再次缠绕,较为麻烦,绕卷机构4包括固定板401、固定架402、驱动电机403、第二转轴404、第一固定盘405、绕卷套筒406、第二固定盘407和支撑架408,固定板401的底部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401的背面与固定架402的正面固定连接,固定架402的内壁与驱动电机403的表面固定连接,驱动电机403分别与控制器302和控制面板6电连接,驱动电机40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转轴404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二转轴404的表面通过轴承与固定板40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转轴404的表面并位于固定板401的正面与第一固定盘405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转轴404的表面并位于第一固定盘405的正面与绕卷套筒406的内壁套接,打开驱动电机403,通过第二转轴404带动绕卷套筒406转动,将钢丝缠绕在绕卷套筒406上,第二转轴404的表面并位于绕卷套筒406的正面与第二固定盘407的内壁螺纹连接,通过第一固定盘405和第二固定盘407,将绕卷套筒406固定在第二转轴404上,第二转轴404的表面并位于第二固定盘407的正面与支撑架408内壁滑动连接,支撑架408的底部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架408对第二转轴404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第二转轴404受到较大的压力,导致第二转轴404断裂。

在使用时,拉丝机本体2加工出的钢丝穿过通孔8,固定在绕卷套筒406上,通过控制面板6将驱动电机403打开,使绕卷套筒406转动,进而将钢丝缠绕在绕卷套筒406上,绕卷套筒406与拉丝机本体2之间的钢丝处于拉直状态,此时,钢丝对支撑套筒309起到阻挡作用,使支撑套筒309向下移动,弹簧304压缩,当拉丝机本体2内部钢丝因拉力过大断裂后,使支撑套筒309上的钢丝对支撑套筒309起不到阻挡作用,此时,压缩的弹簧304推动滑块305,使滑块305向上移动,红外测距传感器310对滑块305与支撑块301之间距离进行监测,当红外测距传感器310监测到滑块305与支撑块301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302,通过控制器302将拉丝机本体2和绕卷机构4关闭,同时,通过控制器302将报警器5打开,对周围的作业人员起到提醒作用,取下绕卷套筒406时,推动支撑架408,将支撑架408与第二转轴404分离开,转动第二固定盘407,使第二固定盘407与第二转轴404分离开,即可将绕卷套筒406从第二转轴404上取下来。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