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排钻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1589发布日期:2019-10-09 07:1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排钻基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多排钻基座。



背景技术:

排钻,具有多个钻头且可协同工作的多孔加工机械,有单排、三排、六排等。又名刷钻机,排钻机将传统的手工排钻动作转换成机械动作,由机械自动完成。

在板材钻孔时,有时需要根据设计需求钻设间距较为密集的呈阵列布置的槽孔,而常规的三排、六排钻的转轴间距不满足要求,使用多个单排钻拼接又受单排钻的基座体宽度限制,使得此种特殊间距的槽孔只能每次钻设一排甚至每次只能钻设一个。严重损耗工时,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排钻基座,包括基座体,所述基座体内部中空,所述基座体顶部开设有若干轴承安装孔,所述基座体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基座体内安装有若干转轴,每个所述转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上固定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与所述轴承安装孔配合,所述轴体的上端突出于所述基座体的顶面,所述轴体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体内壁,所述轴体的侧壁还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基座体内还安装有若干传动轴,每个所述传动轴贯穿通孔设置,所述传动侧壁设置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一传送带与第一齿轮连接,若干所述第三齿轮通过第二传送带连接,其中一根所述传动轴连接于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转轴呈矩形阵列排布于所述基座体内,其中每一排所述转轴的中心呈线性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的数量与所述转轴组成的矩形阵列中的排数相同。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传动轴的中心呈线性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均为链条,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对应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改进排钻的基座体内多个转轴之间的传动方式,将转轴间的间距缩小,基座体根据钻孔的所需间距尺寸量身定做,再将若干转轴同时布置与基座体内。转轴排列方式为横排、纵队的形式,总体呈矩形阵列状。每一横排的转轴通过第一传送带相互连接传动,第一传送带的端部连接传动轴上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在第一传送带的传动结构中作为驱动齿轮,带动各转轴上的第一齿轮转动,从而达到传递动力使得该横排上的转轴全部同转速转动的目的。传动轴上还设置有第三齿轮,因每一排转轴均需要配备一个传动轴提供动力,因此传动轴的数量与转轴的纵队列个数相同,且若干传动轴排列成纵队线性对齐,通过第二传送带将各个传动轴上的第三齿轮连接。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在不同平面内形成相互垂直的状态。此设计可由单一伺服电机驱动其中一根传动轴,通过其带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转动,从而带动整个基座体上所有的转轴同转速转动。且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均为链条,通过链条与各齿轮间的啮合特性极大地降低动力传输过程中的失速问题。同时链条与齿轮的啮合结构简单,占据空间极小。能够有效缩减相邻两转轴间的距离,使得基座体上能够更为密集地排布多个转轴,钻设孔位相对密集、间距较小的阵列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单一伺服电机驱动,将基座体上全部转轴带动,达到高度统一的转速,同时通过精简传动结构缩减空间,使得各转轴之间的距离明显缩小,能够完成更为密集的钻孔工艺。极大地缩减了板材钻孔工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排钻基座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排钻基座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排钻基座,包括基座体1,所述基座体1内部中空,所述基座体1顶部开设有若干轴承安装孔11,所述基座体1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孔12,所述基座体1内安装有若干转轴2,每个所述转轴2包括轴体21,所述轴体21上固定有轴承套22,所述轴承套22与所述轴承安装孔11配合,所述轴体21的上端突出于所述基座体1的顶面,所述轴体21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体1内壁,所述轴体21的侧壁还设置有第一齿轮23,所述基座体1内还安装有若干传动轴3,每个所述传动轴3贯穿通孔12设置,所述传动侧壁设置有第二齿轮31和第三齿轮32,所述第二齿轮31通过第一传送带4与第一齿轮23连接,若干所述第三齿轮32通过第二传送带5连接,其中一根所述传动轴3连接于伺服电机6。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转轴2呈矩形阵列排布于所述基座体1内,其中每一排所述转轴2的中心呈线性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3的数量与所述转轴2组成的矩形阵列中的排数相同。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传动轴3的中心呈线性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送带4和第二传送带5均为链条,分别与第一齿轮23、第二齿轮31、第三齿轮32对应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改进排钻的基座体1内多个转轴2之间的传动方式,将转轴2间的间距缩小,基座体1根据钻孔的所需间距尺寸量身定做,再将若干转轴2同时布置与基座体1内。转轴2排列方式为横排、纵队的形式,总体呈矩形阵列状。每一横排的转轴2通过第一传送带4相互连接传动,第一传送带4的端部连接传动轴3上的第二齿轮31,第二齿轮31在第一传送带4的传动结构中作为驱动齿轮,带动各转轴2上的第一齿轮23转动,从而达到传递动力使得该横排上的转轴2全部同转速转动的目的。传动轴3上还设置有第三齿轮32,因每一排转轴2均需要配备一个传动轴3提供动力,因此传动轴3的数量与转轴2的纵队列个数相同,且若干传动轴3排列成纵队线性对齐,通过第二传送带5将各个传动轴3上的第三齿轮32连接。第一传送带4与第二传送带5在不同平面内形成相互垂直的状态。此设计可由单一伺服电机6驱动其中一根传动轴3,通过其带动第一传送带4和第二传送带5的转动,从而带动整个基座体1上所有的转轴2同转速转动。且第一传送带4和第二传送带5均为链条,通过链条与各齿轮间的啮合特性极大地降低动力传输过程中的失速问题。同时链条与齿轮的啮合结构简单,占据空间极小。能够有效缩减相邻两转轴2间的距离,使得基座体1上能够更为密集地排布多个转轴2,钻设孔位相对密集、间距较小的阵列孔。

通过单一伺服电机6驱动,将基座体1上全部转轴2带动,达到高度统一的转速,同时通过精简传动结构缩减空间,使得各转轴2之间的距离明显缩小,能够完成更为密集的钻孔工艺。极大地缩减了板材钻孔工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