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移动式防倒绳压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6373发布日期:2019-11-01 21:39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矿用移动式防倒绳压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矿用移动式防倒绳压制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行业及其他非煤矿山行业井下,回采工作面在回采时,为有效支护和控制顶板,防止顶板垮落、冒顶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很多单体液压支柱或支护效果好的其他支柱,支撑和控制顶板。 由于顶板压力、采动力、矿上压力和支柱自重等因素,如果开采煤层厚矿层顶角越大,采面支柱的失稳现象就越严重,常发生支柱卸压、失效、失稳滑倒或受外力碰倒、砸伤、砸死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事故。 究其事故原因 :一是由于井下环境特殊,属地下开采动态作业,受顶板压力,采动应力,矿山压力和支柱自重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回采工作面使用的支柱数量很多,无论是三、四排管理或是三、五排管理顶板,对于一个回采工作面同时使用成百上千根支柱而言,不能时刻对每根支柱巡视,监测、维护,常有支柱卸压、失效、失稳、滑倒、碰倒砸伤、砸死现场生产作业人员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安全防滑倒、歪倒、碰倒的技术措施落实较困难。 因目前支柱采用的安全防倒技术措施是用一根大约 100m 以上的粗麻绳或一根大约 100m 以上的钢丝绳,将支柱逐根缠绕一圈拉紧串联成一排整体的安全防倒技术措施,该种钢丝绳即为防倒绳,两段防倒绳在连接时,通常用铝合金套管套住两段防倒绳的端部,最后使用工具对铝合金套管施加外力,使得铝合金套管变形成扁平状,从而牢固裹住两段防倒绳端部,变得到延长的防倒绳套索;但是并没有专门的设备去完成以上压制防倒绳的器械,因此亟需一种设备能够完成防倒绳的压制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快速连接固定两段防倒绳、使用方便、存放空间小、便于存放的矿用移动式防倒绳压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矿用移动式防倒绳压制装置,包括车底板,车底板的底面均布有三个万向轮,车底板的顶面后部固定有推手,车底板的右侧固定有收纳盒,收纳盒内收纳有若干个铝合金套管,车底板的顶面上设有油缸压制机构,油缸压制机构包括油缸、安装框架、置放板和翻转推动组件,安装框架为门字型结构,安装框架设置在车底板顶面后侧,且安装框架的左侧边框下端和右侧边框下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在车底板顶面上,油缸安装在安装框架内且油缸的活塞杆垂直向下设置,置放板固定在车底板顶面上且位于油缸的正下方,置放板的顶部设有下压制槽,油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有压板,压板的底面上设有上压制槽,上压制槽与下压制槽的长度方向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上压制槽位于下压制槽的正上方,上压制槽与下压制槽的外形均为波纹形且二者相吻合;

所述的翻转推动组件设置在车底板上,翻转推动组件用于驱动安装框架绕销轴转动。

翻转推动组件包括液压杆和连杆,车底板的左侧面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燕尾滑槽,液压杆装配在燕尾滑槽内且液压杆的推杆水平向后设置,液压杆的推杆端部固定有燕尾滑块,燕尾滑块滑动连接在燕尾滑槽内,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安装框架的左侧边框下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燕尾滑块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防倒绳压制时,从收纳盒中取出一个铝合金套管,并将两段防倒绳的端部分别从铝合金套管两端插入,位于铝合金套管内的防倒绳处于叠放状态,接着将铝合金套管放置在置放板的下压制槽内,启动油缸,油缸的活塞杆推动压板,压板向下朝向置放板运动,从而将铝合金套管压扁,形成波纹形结构,由于铝合金套管的结构变化,使得两段防倒绳能够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接着启动油缸,升起压板,即可取出连接在一起的防倒绳;本实用新型为节省存放空间,通过翻转推动组件将安装框架放倒置在车底板上,具体工作过程为:启动液压杆,液压杆的推杆收回,从而推拉拉动燕尾滑块移动,使得燕尾滑块通过连杆拉动安装框架,从而将安装框架拉倒置水平状态,减小了装置整体的体积,便于存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油缸作为驱动,利用波纹形的上压制槽与下压制槽对铝合金套管进行压制,从而将两段防倒绳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节省了人力劳力,并且为节省存放空间,通过翻转推动组件将安装框架放倒置在车底板,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存放状态示意图;

图4是压板与置放板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矿用移动式防倒绳压制装置,包括车底板1,车底板1的底面均布有三个万向轮2,车底板1的顶面后部固定有推手3,车底板1的右侧固定有收纳盒4,收纳盒4内收纳有若干个铝合金套管,车底板1的顶面上设有油缸压制机构,油缸压制机构包括油缸5、安装框架6、置放板7和翻转推动组件8,安装框架6为门字型结构,安装框架6设置在车底板1顶面后侧,且安装框架6的左侧边框下端和右侧边框下端分别通过销轴9铰接在车底板1顶面上,油缸5安装在安装框架6内且油缸5的活塞杆垂直向下设置,置放板7固定在车底板1顶面上且位于油缸5的正下方,置放板7的顶部设有下压制槽10,油缸5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有压板11,压板11的底面上设有上压制槽12,上压制槽12与下压制槽10的长度方向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上压制槽12位于下压制槽10的正上方,上压制槽12与下压制槽10的外形均为波纹形且二者相吻合;

所述的翻转推动组件8设置在车底板1上,翻转推动组件8用于驱动安装框架6绕销轴9转动。

翻转推动组件8包括液压杆13和连杆14,车底板1的左侧面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燕尾滑槽15,液压杆13装配在燕尾滑槽15内且液压杆13的推杆水平向后设置,液压杆13的推杆端部固定有燕尾滑块16,燕尾滑块16滑动连接在燕尾滑槽15内,所述连杆14的一端铰接在安装框架6的左侧边框下部,连杆14的另一端铰接在燕尾滑块16上。

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防倒绳压制时,从收纳盒4中取出一个铝合金套管,并将两段防倒绳的端部分别从铝合金套管两端插入,位于铝合金套管内的防倒绳处于叠放状态,接着将铝合金套管放置在置放板7的下压制槽10内,启动油缸5,油缸5的活塞杆推动压板11,压板11向下朝向置放板7运动,从而将铝合金套管压扁,形成波纹形结构,由于铝合金套管的结构变化,使得两段防倒绳能够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接着启动油缸5,升起压板11,即可取出连接在一起的防倒绳;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节省存放空间,通过翻转推动组件8将安装框架6放倒置在车底板1上,具体工作过程为:启动液压杆13,液压杆13的推杆收回,从而推拉拉动燕尾滑块16移动,使得燕尾滑块16通过连杆14拉动安装框架6,从而将安装框架6拉倒置水平状态,减小了装置整体的体积,便于存放。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