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3842发布日期:2020-01-10 16:0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小型轧机。



背景技术:

轧机是实现金属轧制过程的设备,泛指完成轧材生产全过程的装备。轧机包括工厂用的大中型轧机、普通轧机和实验室用的小型轧机。

工厂用的大中型轧机体积较大,轧辊较大、较重,其主要用于轧制工业用板材;实验室用的小型轧机体积较小,轧辊较小、较轻,其主要用于对电池极板、少量金银等贵金属以及铜铝等有色金属进行轧薄和增大密度的处理。

轧机在轧制的过程中需要换辊。

工厂用的大中型轧机由于长期轧制相同类型的板材,因此其没有频繁更换轧辊的需求;并且由于工厂用的大中型轧机的轧辊较大、较重,其换辊时多使用换辊车或吊机来换辊。

实验室用的小型轧机由于需要研究对金属带材进行不同方式的轧制效果(例如对金属轧过一次后,换另一辊径的轧辊轧制,再轧一次后,换带槽的异形轧辊轧制)或对学生演示不同种类轧辊轧制等需求(例如演示不同辊径轧辊轧制的效果,演示异形轧辊轧制),因此经常需要更换轧辊。

然而,当前市场上的普通轧机和小型轧机是参考工厂用的大中型轧机设计的;目前普通轧机和小型轧机的主要换辊步骤如下:在更换轧辊时需要拆除端罩、锁紧螺母、锥套、衬套、轴承、卡簧、密封圈、密封盖等多个部件,将轧辊取下替换后,再重新安装端罩、锁紧螺母、锥套、衬套、轴承、卡簧、密封圈、密封盖等部件;其中轴承因为是过盈配合的,因此还需要通过敲打或对轴承内套加热才能安装或拆除轴承。

由此可见,目前普通轧机和小型轧机并未考虑到实验室需要频繁更换轧辊的情况,其换辊步骤非常繁琐,换辊时间长(将近一小时或更长),影响实验室用的小型轧机的工作效率;并且频繁拆装的操作容易对轧机零部件造成损伤;拆除安装时容易沾染部件上的油污,对操作人员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能够实现快速换辊以适应实验室用小型轧机频繁换辊的需求,还能够避免对轧机进行拆解以造成轧机零件损伤。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包括:

固定机架,所述固定机架由横梁、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横梁和所述底座之间的两根立柱组成;

上轧辊,所述上轧辊安装于所述立柱的一侧,并通过上轧辊轴承座与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

下轧辊,所述下轧辊位于所述上轧辊的下方,并安装于所述立柱的一侧,所述下轧辊通过下轧辊轴承座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活动机架,所述活动机架设置于所述上轧辊和所述下轧辊的一侧;所述活动机架具有活动端与固定端,所述活动端适于绕所述固定端旋转;所述活动机架的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机架的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机架的活动端与所述固定机架的横梁可拆卸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机架的固定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机架上设置有适于所述转轴穿过的活动机架转轴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动机架转轴孔相对应的底座转轴孔。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机架上还设置有适于螺丝固定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活动机架转轴孔相邻设置;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螺丝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以固定所述活动机架和所述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机架的活动端设置有凸块,所述横梁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有三个,三个所述凸块呈三角形排布于所述活动机架朝向所述横梁的表面;所述横梁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三个凸块相适配的三个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机架上还设置有适于螺丝固定的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位于所述活动机架的活动端的两侧,所述横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相对应的第四固定孔,螺丝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以固定所述活动机架和所述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机架的活动端两侧设置有翻边,所述第三固定孔开设于所述翻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翻边与所述活动机架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上轧辊轴承座的上端设置有l形连接板,所述横梁下端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l形连接板相适配的l形连接槽,所述l形连接板插入l形连接槽内以将所述上轧辊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横梁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机架由两根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构成;

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的固定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机架的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的活动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机架的横梁可拆卸连接;

所述上轧辊和所述下轧辊安装于所述横梁、所述底座、两根所述立柱和所述第一支柱、所述第二支柱围成的固定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将换辊装置内化为轧机机架,通过固定机架和活动机架相互配合,活动机架的活动端可绕固定端旋转,轧辊安装在固定机架内;由于实验室用小型轧机的轧辊较轻,换辊时,将活动机架的活动端从固定机架上绕固定端转动打开,直接人工从正面取下轧辊替换,将替换轧辊换上后再将活动机架的活动端绕固定端转动闭合,即可实现换辊工作,换辊过程快捷高效,只需要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相比于传统小型轧机需要拆解多个零部件的换辊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在更换轧辊时能够将轧辊及轴承等部件一起拿下,不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拆解,能够减少对轧机零部件的损伤,有助于延长轧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具有操作快捷方便的特点,步骤简单,降低了对换辊人员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在取下轧辊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固定机架;101-横梁;102-底座;103-第一立柱;104-第二立柱;105-第二固定孔;106-第四固定孔;107-凹槽;108-l形连接槽;200-上轧辊;201-上轧辊轴承座;202-l形连接板;300-下轧辊;301-下轧辊轴承座;400-活动机架;401-第一支柱;402-第二支柱;403-第一固定孔;404-第三固定孔;405-凸块;406-翻边;407-加强筋;50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其具体针对实验室用小型极薄带轧机。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包括固定机架、上轧辊200、下轧辊300和活动机架400;其中,固定机架由横梁101、底座102,以及位于横梁101和底座102之间的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柱103和第二立柱104组成,上轧辊200通过上轧辊轴承座201安装在横梁101下方,并位于第一立柱103和第二立柱104的前侧,下轧辊300通过下轧辊轴承座301安装在底座102上方,并位于上轧辊200的下方,上轧辊200与下轧辊300相互配合转动以轧制从上轧辊200和下轧辊300之间穿过的金属薄带;活动机架400由两根竖直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柱401和第二支柱402构成,且第一支柱401与第一立柱103相对面设置,第二支柱402与第二立柱104相对面设置,上轧辊200和下轧辊300位于第一立柱103、第二立柱104、第一支柱401和第二支柱402围成的固定空间内;第一支柱401的下端为固定端,固定端设置有活动机架转轴孔,第一支柱401所在的底座102相应位置处设置有底座转轴孔,转轴500穿过活动机架转轴孔和底座转轴孔以用于第一支柱401和固定机架的底座102的可转动连接;第一支柱401的上端为活动端,在活动端朝向第一立柱103的位置处设置有三个城三角形排布的凸块405,第一立柱103所在的横梁101相应位置处设置有三个凹槽107,凸块405与凹槽107卡扣连接以用于第一支柱401的活动端和固定机架的横梁101的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柱402的下端为固定端,固定端设置有活动机架转轴孔,第二支柱402所在的底座102相应位置处设置有底座转轴孔,转轴500穿过活动机架转轴孔和底座转轴孔以用于第二支柱402的固定端和固定机架的底座102的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柱402的上端为活动端,在活动端朝向第二立柱104的位置处设置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布的凸块405,第二立柱104所在的横梁101相应位置处设置有三个凹槽107,凸块405与凹槽107卡扣连接以用于第二支柱402和固定机架的横梁101的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支柱401和第二支柱402的固定端靠近活动机架转轴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403,在底座102的相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05,螺丝穿过第一固定孔403和第二固定孔105以用于活动机架400与底座102的辅助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第一支柱401和第二支柱402的活动端两侧均设置有翻边406,翻边406上开设有第三固定孔404,在横梁101的相应位置开设有第四固定孔106,螺丝穿过第三固定孔404和第四固定孔106以用于活动机架400与横梁101的辅助固定。在翻边406与第一支柱401、第二支柱402的连接处还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407。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轧辊轴承座201的上端设置有朝向固定机架的l形连接板202,固定机架的横梁101下端对应位置设置有朝向上轧辊轴承座201的l形连接槽108,l形连接板202插入l形连接槽108内,从而实现将上轧辊200将上轧辊轴承座201固定在所述横梁101下方。轧机为竖直放置,下轧辊轴承座301与固定机架底座102的固定连接方式适用常规技术中轧辊轴承座与轧机机架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扣连接、固定件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换辊步骤如下:

取出轧辊:首先,拧下连接第一固定孔403和第二固定孔105的螺丝;然后,拧下连接第三固定孔404和第四固定孔106的螺丝;其次,将活动机架400的活动端绕固定端的转轴500转动,以使活动机架400从固定机架上打开;最后,从正面人工取出待替换的轧辊。

放入轧辊:首先,将待替换的轧辊放入轧机固定机架的对应位置处并固定,其中上轧辊200可通过将l形连接板202插入l形连接槽108中以实现固定;然后,将活动机架400的活动端绕固定端的转轴500转动,以使活动机架400闭合至固定机架上,活动机架400活动端的凸块405卡入固定机架横梁101上的凹槽107内以实现固定;其次,拧入连接第三固定孔404和第四固定孔106的螺丝;最后,拧入连接第一固定孔403和第二固定孔105的螺丝。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将换辊装置内化为轧机机架,通过固定机架和活动机架相互配合,活动机架的活动端可绕固定端旋转,轧辊安装在固定机架内;由于实验室用小型轧机的轧辊较轻,换辊时,将活动机架的活动端从固定机架上绕固定端转动打开,直接人工从正面取下轧辊替换,将替换轧辊换上后再将活动机架的活动端绕固定端转动闭合,即可实现换辊工作,换辊过程快捷高效,只需要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相比于传统小型轧机需要拆解多个零部件的换辊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在更换轧辊时能够将轧辊及轴承等部件一起拿下,不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拆解,能够减少对轧机零部件的损伤,有助于延长轧机的使用寿命。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可快速换辊的实验室用小型轧机具有操作快捷方便的特点,步骤简单,降低了对换辊人员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