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润滑功能的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0923发布日期:2020-01-31 15:0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润滑功能的车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削机床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润滑功能的车床。



背景技术:

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

现在车床领域迅速发展,但一些工厂依旧需要使用传统的车床,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967454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床,包括床身、卡盘、刀架、车刀、滑轨、溜板箱、限位块,在批量生产相同尺寸的工件时,便于测量工件的加工尺寸。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车床在进行切削时,溜板箱将在滑轨上频繁的往复运动,而滑轨表面需保持始终润滑状态,若需要对滑轨进行润滑时,需使车床停止工作,会降低车床的工作效率;操作人员将切削碎屑清理后,需人工将润滑油刷在滑轨表面,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润滑功能的车床,具有便于润滑滑轨表面的优点。

一种带润滑功能的车床,包括滑轨和溜板,溜板与滑轨滑动连接,溜板沿滑轨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润滑装置,润滑装置与溜板连接;润滑装置包括清理刷、储油箱和油刷块,储油箱与溜板连接,储油箱底部沿滑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清理刷,清理刷与滑轨表面接触,储油箱底部连接有油刷块,油刷块与滑轨表面接触,储油箱底部与油刷块相对的一侧开设出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溜板在滑轨上滑动时,溜板带动润滑装置一起移动,清理刷清扫滑轨上残存的碎屑,储油箱通过出油孔将润滑油送至油刷块,油刷块润滑滑轨表面。

进一步的,储油箱与溜板之间设有扣紧组件,扣紧组件包括挡板、连接板、弹性钢片、凸起和凹孔,挡板分别设于储油箱相对的两侧,挡板上设有弹性钢片,所述弹性钢片上设有凸起,溜板上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起与凹孔的配合结构将储油箱固定在溜板上;操作人员按住凸起,通过弹性钢片使凸起与凹孔分离,进而可对储油箱进行拆卸。

进一步的,出油孔孔径大小为0.5-1mm且均匀排列在储油箱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0.5-1mm孔径大小的出油孔使润滑油缓慢渗透至油刷块上,避免润滑油的浪费。

进一步的,储油箱的一侧设有进油口,储油箱上设有用于封闭进油口的油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油箱内油量不足时,拧开油盖,通过进油口向储油箱内补充润滑油。

进一步的,储油箱为透明箱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操作人员随时观察储油箱内的油量,及时供给润滑油。

进一步的,储油箱底部设有呈燕尾状的卡块,清理刷上设有与卡块卡接的第一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块与第一卡槽的卡接将清理刷固定在储油箱底部,燕尾状的配合方式也便于清理刷的更换。

进一步的,油刷块背离滑轨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储油箱底部设有与第二卡槽卡接的卡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条与第二卡槽的卡接将油刷块固定在储油箱底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溜板在滑轨上滑动时,溜板带动润滑装置一起移动,清理刷清扫滑轨上残存的碎屑,储油箱通过出油孔将润滑油送至油刷块,油刷块润滑滑轨表面,具有便于润滑滑轨,提高车床工作效率的优点。

2.0.5-1mm孔径大小的出油孔使润滑油缓慢渗透至油刷块上,避免润滑油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润滑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b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扣紧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滑轨;2、溜板;3、润滑装置;31、清理刷;32、储油箱;33、油刷块;4、出油孔;5、扣紧组件;51、挡板;52、连接板;53、弹性钢片;54、凸起;55、凹孔;6、进油口;7、油盖;8、卡块;9、第一卡槽;10、第二卡槽;11、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润滑功能的车床,包括滑轨1和溜板2,溜板2与滑轨1滑动连接,溜板2沿滑轨1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润滑装置3,润滑装置3与溜板2连接;润滑装置3包括清理刷31、储油箱32和油刷块33,储油箱32与溜板2连接,储油箱32底部沿滑轨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清理刷31,清理刷31与滑轨1表面接触,储油箱32底部连接有油刷块33,油刷块33与滑轨1表面接触。

储油箱32为透明箱体,方便操作人员随时观察储油箱32内的油量情况,及时供给润滑油;储油箱32的一侧设有进油口6,储油箱32上设有用于封闭进油口6的油盖7,当储油箱32内油量不足时,拧开油盖7,通过进油口6向储油箱32内补充润滑油。

如图3所示,储油箱32底部设有呈燕尾状的卡块8,清理刷31上设有与卡块8卡接的第一卡槽9,通过卡块8与第一卡槽9的卡接将清理刷31固定在储油箱32底部,燕尾状的配合方式也便于清理刷31的更换。油刷块33背离滑轨1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10,储油箱32底部设有与第二卡槽10卡接的卡条11,通过卡条11与第二卡槽10的卡接将油刷块33固定在储油箱32底部。

储油箱32底部与油刷块33相对的一侧开设出油孔4(参见图4),出油孔4孔径大小为0.5-1mm,均匀排列在储油箱32底部,0.5-1mm孔径大小的出油孔使润滑油缓慢渗透至油刷块上,可避免润滑油的浪费。

如图5所示,储油箱32与溜板2之间设有扣紧组件5,扣紧组件5包括挡板51、连接板52、弹性钢片53、凸起54和凹孔55,挡板51分别设于储油箱32相对的两侧,挡板51上设有弹性钢片53,所述弹性钢片53上设有凸起54,凸起54呈半圆形,溜板2上设有连接板52,连接板52上设有与凸起54相配合的凹孔55。通过凸起54与凹孔55的配合结构将储油箱32固定在溜板2上;操作人员按住凸起54,通过弹性钢片53使凸起54与凹孔55分离,进而可对储油箱32进行拆卸。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溜板2在滑轨1上滑动时,溜板2带动润滑装置3一起移动,清理刷31清扫滑轨1上残存的碎屑,储油箱32通过出油孔4将润滑油送至油刷块33,油刷块33润滑滑轨1表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