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形长杆类坯件终锻前的集料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6292发布日期:2020-01-07 09:3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T”形长杆类坯件终锻前的集料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锻造辅助模具,用于在预锻后、终锻前辅助工件集料,特别适合于“t”形长杆类坯件使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要锻造两端均带有法兰盘的工件,需要经过下料、预锻、终锻工序。对于预锻后的“t”形长杆类坯件,由于坯件的杆部较长,直接进入终锻模中,工件稳定性差,锻造后的工件容易出现弯曲。特别是对于杆部长度:杆部直径≥2.5的“t”形长杆类坯件来说,锻造后零件的弯曲现象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集料模,通过该集料模使坯件的杆部缩短,从而避免终锻后零件出现弯曲现象,特别适用于杆部长度:杆部直径≥2.5的“t”形长杆类坯件使用。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t”形长杆类坯件终锻前的集料模,包括下凹模,所述下凹模内带有竖直贯通的“t”型腔,还包括与下凹模同轴设置的底板模、导向套、集料冲和两个半模环,所述底板模置于“t”型腔的下部,底板模顶面设置有圆形凸起,两个半模环相对安装在“t”型腔的上部并与底板模围成一个下端中部带浅孔的“工”字腔,所述导向套的下端插入“工”字腔的上部以缩小“工”字腔上部的宽度,所述集料冲呈“n”形,且“n”形开口宽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大,集料冲能穿过导向套压入“工”字腔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导向套的内径小于半模环的下部内径,半模环的下部内径与底板模的外径相等。限定工件的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减少终锻过程中工件的变形量,能进一步确保终锻质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集料冲下端的内外侧均倒圆角,其内侧圆角半径大于外侧圆角半径,避免工件产生尖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工件的下部宽度在上一步工序(预锻)中完成,工件的上部宽度在下一步工序(终锻)中完成,增加集料模进行集料工序以缩短工件的杆部长度,再由终锻模具进行另一端法兰的镦粗,能有效避免终锻后零件出现弯曲现象,提高产品稳定性和同轴度,从而确保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球阀端盖坯件的传统工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t”形长杆类坯件终锻前的集料模,主要由下凹模1、底板模2、导向套3、集料冲4和两个半模环5组成。

下凹模1内带有竖直贯通的“t”型腔,底板模2、导向套3、集料冲4和两个半模环5与下凹模1同轴设置。

“t”型腔分为上部和下部。底板模2置于“t”型腔的下部,底板模2顶面设置有圆形凸起2a。两个半模环5相对安装在“t”型腔的上部并与底板模2围成一个下端中部带浅孔的“工”字腔。

导向套3的下端插入“工”字腔的上部以缩小“工”字腔上部的宽度。

集料冲4呈“n”形,且“n”形开口宽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大,集料冲4能穿过导向套3压入“工”字腔内。集料冲4的侧壁与导向套3的内壁贴合。

工件6(“t”形长杆类坯件)置于“工”字腔内,工件6的端头朝下,工件6端头上的浅孔正好与底板模2顶面的圆形凸起2a匹配,集料冲4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逐渐缩短工件的杆部长度。

最好是,导向套3的内径小于半模环5的下部内径,半模环5的下部内径与底板模2的外径相等。

集料冲4下端的内外侧均倒圆角,其内侧圆角半径大于外侧圆角半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