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叉车转向轴十字孔的夹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4109发布日期:2020-01-15 00:3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工叉车转向轴十字孔的夹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工叉车转向轴十字孔的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叉车转向轴的功能是将驾驶员作用于转向盘的转向力矩传递给转向器,它的上部与转向盘固定连接,下部与转向器相连。

叉车转向轴外形为叉形的工件,目前,叉车左转向轴钻十字孔多采用的加工方法是利用转向轴孔止口座定位,通过转向轴孔端面压板夹紧的方式,钻十字交叉两孔分别在两台设备上加工。

但是,现有的叉车左转向轴钻十字孔轴孔通过止口座定位,端面压板夹紧的方式会造成转向轴十字孔轴向尺寸间接保证,加工尺寸误差加大,工件质量不易保证,且机械式夹紧,钻十字交叉两孔分别在两台设备上加工,加工过程中带来工件定位夹紧和工件拆卸用时长,进而影响生产效率及车床的利用率,该工序也需考虑工件工艺路线中的前后工序衔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叉车转向轴十字孔的夹具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加工叉车转向轴十字孔的夹具装置,其中:包括夹具底座,所述的夹具底座两侧腰孔通过t形螺栓与机床固定连接,所述的夹具底座上中部设有定位夹具,所述的定位夹具包括上定位夹具和下定位夹具,所述的下定位夹具固定安装在夹具底座上,所述的上定位夹具安装在下定位夹具的上方,所述的上定位夹具上方安装有夹紧支板,所述的夹紧支板与定位夹具之间通过导向轴连接,所述的导向轴上端固定在夹紧支板上,下端依次穿过夹紧支板和上定位夹具并插入下定位夹具中,所述的上定位夹具的下底面上开设有倒v形槽,所述的下定位夹具的上底面上开设有正v形槽,工件安装在两个v形槽合围成的间隙中,所述的夹紧支板和上定位夹具之间还连接有夹紧螺钉体,所述的夹紧螺钉体穿过夹紧支板并插入上定位夹具中,夹紧螺钉体可带动上定位夹具相对夹紧支板上下移动,夹紧或放松工件;

所述的工件加工端左端面通过支撑钉定位,所述的支撑钉与工件水平平齐并固定在凸台上,所述的凸台安装在夹具底座上,凸台上端连接有钻套连接板,所述的钻套连接板在工件加工端上方位置连接有钻套;

所述的夹具底座上还安装有两个浮动定位支撑装置,所述的浮动定位支撑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工件连接端水平放置的第一浮动定位支撑装置和用于固定工件连接端垂直放置的第二浮动定位支撑装置;

所述的第一浮动定位支撑装置包括支架、第一浮动支承销、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一压簧,所述的支架下端固定在夹具底座侧部,其上端开设有横向通孔,所述的第一调节螺母安装在通孔内,所述的第一浮动支承销通过第一压簧连接在第一调节螺母上,通过移动第一调节螺母水平运动,带动第一压簧控制第一浮动支承销移动至可以卡夹在工件连接端的位置;

所述的第二浮动定位支撑装置包括第二压簧、第二浮动支承销和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的第二调节螺母安装在底座上通孔中,所述的第二浮动支承销通过第二压簧连接在第二调节螺母上,通过移动第二调节螺母垂直运动,带动第二压簧控制第二浮动支承销移动至可以卡夹在工件连接端的位置。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导向轴为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夹紧螺钉体的两边,所述的导向轴上端通过螺母固定在夹紧支板上,所述的上定位夹具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导向轴穿过其中,所述的通孔直径略大于导向轴的直径。

上述的下定位夹具上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的导向轴下端螺纹连接在下定位夹具上两个螺纹孔中。

上述的上定位夹具中间开设有t形槽,所述的夹紧螺钉体为t形螺钉,下端为小圆柱形,所述的夹紧螺钉体下端插入t形槽中。

上述的夹紧螺钉体与夹紧支板螺纹连接。

上述的用于连接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的通孔皆为阶梯孔,其上小下大,大孔下端加工螺纹,两个调节螺母分别与两个通孔螺纹连接。

上述的第一浮动支承销和第二浮动支承销上部皆为锥形,下部开设有孔,所述的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承销的孔中。

上述的正v形槽和倒v形槽的v形角皆为90°。

上述的支架下端与夹具底座侧面螺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加工叉车转向轴十字孔的夹具装置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叉车转向轴十字孔的夹具装置,可在一台加工设备上通过两次定位夹紧完成钻十字交叉两孔加工;通过v形槽和两个浮动支承销的设置使转向轴定位精准,保证了加工尺寸的要求,缩短了加工过程中带来工件定位夹紧和工件拆卸用时间,解决工艺路线中的前后衔接问题,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及机床设备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工件平放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工件旋转90°右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工件1、夹具底座2、定位夹具3、下定位夹具31、上定位夹具32、倒v形槽33、正v形槽34、夹紧支板4、导向轴5、夹紧螺钉体6、支撑钉7、凸台8、钻套连接板9、钻套10、第一浮动定位支撑装置11、支架12、第一浮动支承销13、第一调节螺母14、第一压簧15、第二浮动定位支撑装置16、第二压簧17、第二浮动支承销18、第二调节螺母19,工件连接端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加工叉车转向轴十字孔的夹具装置,其中:包括夹具底座2,夹具底座2两侧腰孔通过t形螺栓与机床固定连接,夹具底座2上中部设有定位夹具3,定位夹具3包括上定位夹具31和下定位夹具32,下定位夹具32固定安装在夹具底座2上,上定位夹具31安装在下定位夹具32的上方,上定位夹具31上方安装有夹紧支板4,夹紧支板4与定位夹具3之间通过导向轴5连接,导向轴5上端固定在夹紧支板4上,下端依次穿过夹紧支板4和上定位夹具31并插入下定位夹具32中,上定位夹具31的下底面上开设有倒v形槽33,下定位夹具32的上底面上开设有正v形槽34,工件1安装在两个v形槽合围成的间隙中,夹紧支板4和上定位夹具31之间还连接有夹紧螺钉体6,夹紧螺钉体6穿过夹紧支板4并插入上定位夹具31中,夹紧螺钉体6可带动上定位夹具31相对夹紧支板4上下移动,夹紧或放松工件1;

工件1加工端左端面通过支撑钉7定位,支撑钉7与工件1水平平齐并固定在凸台8上,凸台8安装在夹具底座2上,凸台8上端连接有钻套连接板9,钻套连接板9在工件1加工端上方位置连接有钻套10;

夹具底座2上还安装有两个浮动定位支撑装置,浮动定位支撑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工件连接端20水平放置的第一浮动定位支撑装置11和用于固定工件连接端20垂直放置的第二浮动定位支撑装置16;

第一浮动定位支撑装置11包括支架12、第一浮动支承销13、第一调节螺母14和第一压簧15,支架12下端固定在夹具底座2侧部,其上端开设有横向通孔,第一调节螺母14安装在通孔内,第一浮动支承销13通过第一压簧15连接在第一调节螺母14上,通过移动第一调节螺母14水平运动,带动第一压簧15控制第一浮动支承销13移动至可以卡夹在工件连接端20的位置;

第二浮动定位支撑装置16包括第二压簧17、第二浮动支承销18和第二调节螺母19,第二调节螺母19安装在底座上通孔中,第二浮动支承销18通过第二压簧17连接在第二调节螺母19上,通过移动第二调节螺母14垂直运动,带动第二压簧17控制第二浮动支承销18移动至可以卡夹在工件连接端20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导向轴为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夹紧螺钉体6的两边,导向轴5上端通过螺母固定在夹紧支板4上,上定位夹具31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导向轴5穿过其中,通孔直径略大于导向轴5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下定位夹具32上开设有两个螺纹孔,导向轴5下端螺纹连接在下定位夹具32上两个螺纹孔中。

本实施例中,上定位夹具31中间开设有t形槽,夹紧螺钉体6为t形螺钉,夹紧螺钉体6下端插入t形槽中。

本实施例中,夹紧螺钉体6与夹紧支板4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用于连接第一调节螺母14和第二调节螺母19的通孔皆为阶梯孔,其上小下大,大孔下端加工螺纹,两个调节螺母分别与两个通孔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浮动支承销13和第二浮动支承销18上部皆为锥形,下部开设有孔,第一压簧15和第二压簧17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承销的孔中。

本实施例中,正v型槽34和倒v型槽33的v形角皆为90°。

本实施例中,支架12下端与夹具底座2侧面螺钉连接。

一种加工叉车转向轴十字孔的加工方法,具体如下:

以图1至图4为例,步骤a:预先调节第一调节螺母14和第二调节螺母19,使第一浮动支承销13和第二浮动支承销18调节到正好卡夹在工件连接端20中间的合适位置,然后安装下定位夹具32固定于机床上,旋转调节夹紧螺钉体6向上运动,控制上定位夹具31远离下定位夹具32,然后放入工件1,工件1加工端左端面通过支撑钉7定位,工件连接端20水平放置并通过第一浮动支承销13定位,第一浮动支承销13卡夹在工件连接端20之间,最后旋转调节夹紧螺钉体6向下运动,控制上定位夹具31靠近下定位夹具32并夹紧工件1,完成定位,然后通过钻套10加工十字孔中的一对孔。

步骤b:旋转调节夹紧螺钉体6向上运动,控制上定位夹具31远离下定位夹具32,然后把工件1旋转90°,工件连接端20垂直向下通过夹具底座2上的第二浮动支承销18支撑定位,第二浮动支承销18卡夹在工件连接端20的中间,然后旋转调节夹紧螺钉体6向下运动,控制上定位夹具31靠近下定位夹具32并固定夹紧工件1,完成定位,然后通过钻套10加工十字孔中的另一对孔。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