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切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型切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用管材由于其硬度比较高,因此,在其生产制造的阶段,管材的切割质量及要求都非常高,现在的切管大多通过切割机进行切割,而执行切割的操作人员并不能精确的控制切割的规格,往往导致切割出来的管材质量差异大,影响后续的产品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材切割大多由人工执行,管材的切割质量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型切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型切管装置,包括底座和切割件,所述底座沿上表面向下开设有贯通的送料通道,底座沿所述送料通道的两侧设置有相对的支撑架,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均设置有连接支架,且位于两侧的连接支架之间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底部设置有切割件,所述底座沿顶面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朝向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切割件包括定位架和活动架,定位架与活动架相对设置,所述活动架朝向定位架的一侧安装有切割机,切割机上设置有切割刀片。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两侧壁分别与位于两侧的连接支架对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定位架竖向设置,定位架的顶端固定安装在控制箱的底部,活动架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控制箱的内部,该转轴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切割件位于支撑架之间,且切割件与其中一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大于切割件与另一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为单片机控制器,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电机及切割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方案提出的切管装置,解决了管材切割大多由人工执行,管材的切割质量差的问题,管材切割自动化进行,且管材在切割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偏移,管材的切割质量提升,工作效率高,优化了生产工艺,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型切管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型切管装置的切割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型切管装置的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型切管装置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送料通道、3支撑架、4连接支架、5控制箱、6定位架、7管材、8安装板、9压力传感器、10活动架、11切割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智能型切管装置,包括底座1和切割件,底座1沿上表面向下开设有贯通的送料通道2,底座1沿送料通道2的两侧设置有相对的支撑架3,各支撑架3的顶部均设置有连接支架4,且位于两侧的连接支架4之间设置有控制箱5,控制箱5的底部设置有切割件,底座1沿顶面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安装板8,安装板8朝向支撑架3的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9,切割件包括定位架6和活动架10,定位架6与活动架10相对设置,活动架10朝向定位架6的一侧安装有切割机11,切割机11上设置有切割刀片,控制箱5的两侧壁分别与位于两侧的连接支架4对接固定,定位架6竖向设置,定位架6的顶端固定安装在控制箱5的底部,活动架10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控制箱5的内部,该转轴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切割件位于支撑架3之间,且切割件与其中一个支撑架3之间的距离大于切割件与另一个支撑架3之间的距离,控制箱5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为单片机控制器,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9、电机及切割机1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控制器选择51单片机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本实施例的需要进行控制编程,压力传感器9的型号选择pt124b,支撑架3的内侧开设有通孔,管材7从一侧的支撑架3穿入,并且管材7置于切割件的定位架6内侧,管材7从另一侧的支撑架3穿出,并且管材7继续向前延伸与压力传感器9相触,管材7通过推杆电机沿直线向前推动,控制器与推杆电机电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推杆电机的起闭状态;
切割件位于两侧的支撑架3之间,位于管材7行进方向前端的支撑架3与切割件之间的距离小于管材7行进方向后端的支撑架与切割件之间的距离,而位于管材7行进方向后端的支撑架靠近压力传感器;
定位架6及活动架10的结构如附图2所示,管材7置于定位架6内侧预留的弧圈内侧;
启动推杆电机,推送管材7,管材7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其管部与压力传感器9相触,推杆电机关闭,控制活动架10转动的电机启动,切割机11启动,切割机11上的旋转刀片对置于定位架6内侧的管材7进行切割,切割完毕,断开的管材7掉落到送料通道2中,同时管材7与压力传感器9脱离,这样,推杆电机开启,继续推动管材7,继续后续的切管过程,位于两侧的支撑架3为输送过程中的管材起到了定位的作用,防止其在切割过程发生移位的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