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式同动伸缩结构的机床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6921发布日期:2020-01-03 11:22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链式同动伸缩结构的机床护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式同动伸缩结构的机床护罩。



背景技术:

伸缩护罩是机床运动过程中对导轨和丝杠保护的主要功能部件。为了满足机床高速运动的要求,现在一般都是通过在移动部件两端的伸缩护罩下面分别增加铰链式同动机构,使的伸缩护罩的各节之间实现同步运动,从而使得伸缩护罩适应高速往返运动。

移动部件两端的伸缩护罩最下层分别增加铰链式同动机构,能够满足机床高速运动的要求。但是却带来了新的问题,1)由于铰链式同动机构的安装方式(现在通常都是把铰链式同动机构的安装螺钉直接焊接在伸缩护罩的立板上),使得伸缩护罩的最小压缩长度比有所增加,(通常带有铰链式同动机构的伸缩护罩的最小压缩长度比不带铰链式同动机构的伸缩护罩的最小压缩长度要长),从而造成机床铸件的长度和机床外形尺寸的增加。2)由于铰链式同动机构的存在占用伸缩护罩的下方的空间,容易造成铰链机构和下方电机之间的干涉。为了给铰链机构和电机之间的留有适当的空间,只能升高护罩的安装位置。以上这两点都会增加机床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式同动伸缩结构的机床护罩,一方面在伸缩护罩的每层立板后面增加铰链式同动机构的安装框架结构,旨在缩小伸缩护罩的压缩长度;另一方面在移动部件一端的伸缩护罩下面增加铰链式同动机构,另外一端不增加增加铰链式同动机构,通过中间的连接板把移动部件两端的伸缩护罩每层分别连接在一起,从而使的移动部件两端的伸缩护罩变成一个整体,旨在实现移动部件两端的伸缩护罩的同步运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铰链式同动伸缩结构的机床护罩,包括伸缩护罩、铰链式同动机构、安装框架、过渡板、连接板;所述伸缩护罩分为左端伸缩护罩和右端伸缩护罩,左端伸缩护罩和右端伸缩护罩均分别由若干个伸缩护罩板层叠组成,右端伸缩护罩的每个伸缩护罩板表面焊接安装框架,相邻伸缩护罩板上的安装框架的框架尺寸从右至左依次减小;所述铰链式同动机构的铰链轴依次连接右端伸缩护罩的每个伸缩护罩板的安装框架;右端伸缩护罩的每个伸缩护罩板的两侧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板连接左端伸缩护罩的每个伸缩护罩板的两侧,采用的连接顺序是右端伸缩护罩从右至左的伸缩护罩板分别连接左端伸缩护罩从左至右的伸缩护罩板;右端伸缩护罩最左侧的伸缩护罩板与左端伸缩护罩的最右侧伸缩护罩板通过过渡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1)解决了由于铰链式同动机构的安装方式使得伸缩护罩的最小压缩长度增加的问题;2)解决了由于铰链式同动机构的存在使得伸缩护罩的下方的空间减少,造成铰链式成同动机构和电机之间的干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铰链式同动伸缩结构的机床护罩不但使得伸缩护罩高速运动的性能有所提高,运动更加平稳顺畅,而且使的伸缩护罩的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端伸缩护罩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右端伸缩护罩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平面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整体平面示意图。

图6为连接板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一种铰链式同动伸缩结构的机床护罩,包括伸缩护罩1、铰链式同动机构2、安装框架3、过渡板4、连接板5;所述伸缩护罩1分为左端伸缩护罩和右端伸缩护罩,左端伸缩护罩和右端伸缩护罩均分别由若干个伸缩护罩板层叠组成,右端伸缩护罩的每个伸缩护罩板表面焊接安装框架3,相邻伸缩护罩板上的安装框架3的框架尺寸从右至左依次减小;所述铰链式同动机构2的铰链轴依次连接右端伸缩护罩的每个伸缩护罩板的安装框架3;右端伸缩护罩的每个伸缩护罩板的两侧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板5连接左端伸缩护罩的每个伸缩护罩板的两侧,采用的连接顺序是右端伸缩护罩从右至左的伸缩护罩板分别连接左端伸缩护罩从左至右的伸缩护罩板;右端伸缩护罩最左侧的伸缩护罩板与左端伸缩护罩的最右侧伸缩护罩板通过过渡板4连接。

如图2、图3,比较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可见,通过增加铰链式同动机构2的安装框架3,成功地把伸缩护罩1在最小压缩时相邻的两节伸缩护罩板的距离减少了9mm(由h=28mm减少到h=11mm)。这样可以使伸缩护罩1的最小压缩长度得到有效的缩小。从而减小机床铸件的长度和机床外形尺寸。

如图4、图5、图6,比较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可见,依靠连接板5能够实现左端伸缩护罩和右端伸缩护罩的同步运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