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材料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折弯机包括支架、工作台和夹紧板,工作台置于支架上,工作台由底座和压板构成,底座通过铰链与夹紧板相连,底座由座壳、线圈和盖板组成,线圈置于座壳的凹陷内,凹陷顶部覆有盖板。使用时由导线对线圈通电,通电后对压板产生引力,从而实现对压板和底座之间薄板的夹持。现有的折弯机工作时震动较大,折弯误差较大,工作稳定性较差,结构复杂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材料折弯装置,其能够实现对金属材料的折弯,减轻工作时的震动,对金属材料折弯更加精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金属材料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架、地脚螺栓、操作箱、工作台、前托料架、下模具、横梁、液压泵、升降板、上模具、螺栓组、纵向滑轨、横向滑轨、后挡料机构、驱动电机、背板,机架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地脚螺栓位于机架的两侧,操作箱固定在机架的右侧,工作台固定在机架的前侧,前托料架固定在工作台的前侧,下模具水平固定在工作台的顶端,横梁的两端连接在机架的内侧,液压泵的顶端连接在横梁的底端,液压泵的底端与升降板的顶端连接,上模具通过螺栓组固定在升降板的前侧,纵向滑轨固定在机架的内侧,横向滑轨的两端与纵向滑轨的顶端啮合,后挡料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横向滑轨的顶端;驱动电机固定在机架的内侧,背板的两侧与机架的内侧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托料架的顶端设有橡胶面板。
优选地,所述背板设为田字型框架,并用有机玻璃板覆盖。
优选地,所述升降板设为焊接而成的l型升降板。
优选地,所述后挡料机构上设有挡料指。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金属材料的折弯,减轻工作时的震动,对金属材料折弯更加精准,工作稳定性好,结构简单,适合中小型企业生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金属材料折弯装置包括机架1、地脚螺栓2、操作箱3、工作台4、前托料架5、下模具6、横梁7、液压泵8、升降板9、上模具10、螺栓组11、纵向滑轨12、横向滑轨13、后挡料机构14、驱动电机15、背板16,机架1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地脚螺栓2位于机架1的两侧,操作箱3固定在机架1的右侧,工作台1固定在机架1的前侧,前托料架5固定在工作台4的前侧,下模具6水平固定在工作台4的顶端,横梁7的两端连接在机架1的内侧,液压泵8的顶端连接在横梁7的底端,液压泵8的底端与升降板9的顶端连接,上模具10通过螺栓组11固定在升降板9的前侧,纵向滑轨12固定在机架1的内侧,横向滑轨13的两端与纵向滑轨12的顶端啮合,后挡料机构14通过螺栓固定在横向滑轨13的顶端;驱动电机15固定在机架1的内侧,背板16的两侧与机架1的内侧连接。
所述前托料架5的顶端设有橡胶面板,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托料时工件与托料板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托料的稳定性。
所述背板16设为田字型框架,并用有机玻璃板覆盖,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防尘保护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工作人员观察机器的工作状态。
所述升降板9设为焊接而成的l型升降板,这样能有效提消除升降时带来的震动,减少应力集中,有效提高工作精度,确保折弯的准确性。
所述后挡料机构14上设有挡料指,挡料指是可微调的,这样在工作时通过后挡料机构14上的微调挡料指能够对工件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大大提高了加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机架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地脚螺栓位于机架的两侧,操作箱固定在机架的右侧。由于折弯机工作时瞬时冲击载荷较大,会引起较大的震动,通过铸造的地脚螺栓能有效的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减轻整机震动,提高折弯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工作台固定在机架的前侧,前托料架固定在工作台的前侧,下模具水平固定在工作台的顶端。前托料架用于这完后工件的码放和托运,能减少工人来回拿放工件的次数和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横梁的两端连接在机架的内侧,液压泵的顶端连接在横梁的底端,液压泵的底端与升降板的顶端连接。上模具通过螺栓组固定在升降板的前侧。工作时,由液压泵带动升降板做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上模具做上下移动,上模具挤压工件完成对金属材料的折弯。纵向滑轨固定在机架的内侧,横向滑轨的两端与纵向滑轨的顶端啮合,后挡料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横向滑轨的顶端。驱动电机固定在机架的内侧,背板的两侧与机架的内侧连接。工作时,驱动电机转动可以控制横向滑轨在纵向滑轨行做前后移动,从而控制后挡料机构做前后运动,五个后挡料机构在横向滑轨上也可以做自由移动,从而适应不同宽度的工件,能充分提高工件在折弯时定位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金属材料的折弯,减轻工作时的震动,对金属材料折弯更加精准,工作稳定性好,结构简单,适合中小型企业生产使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