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壳除油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6094发布日期:2020-03-03 03:4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壳除油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壳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池壳除油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对坏境污染的越来越重视,新型电池已经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电池在汽车及电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能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电池的品质决定论汽车的品质。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结构主要有电池盖、正极、隔膜、负极、有机电解液、电池壳组成。其中电池壳的制造和研发是我们公司正在积极进行的重要工程项目。从焊接方式不同的角度分类,电池壳一般分侧焊(带台阶)和立焊(不带台阶)两种,电池壳部门对生产制造电池壳的模具结构进行了技术改革,对生产工艺进行了良好的改善。

电池壳模具通常是由落料、拉伸、剪切多套工程模生产制造而成。落料即将产品所需要的毛坯料从料带上剪切下来;拉伸是将毛坯料由椭圆盒形件逐渐拉伸成矩形盒形件,直至产品形状;剪切即最后将壳口部分的废料剪切掉。现有除油工位在拉伸后加道人工操作甩油,缺点是效率慢除油不彻底产品容易磕、碰、划、伤,良品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降低人工成本且提高合格率的电池壳除油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壳除油模具,包括上模座、连接板、冲头、凹模板、顶杆和下模座,所述的连接板置于上模座的下方,所述的冲头安装在连接板的下端中间处,所述冲头的下端中间处设有用于安装电池壳的定位孔,所述的凹模板置于冲头的下方,所述凹模板的中间且置于冲头的正下方设有用于限位电池壳的空腔孔,所述凹模板的上端面且置于空腔孔的边缘处设有除油气缸件,所述的顶杆置于凹模板的下方,所述的顶杆与冲头上下相对应,所述的下模座置于顶杆的下方。

使用时,将电池壳安装在冲头的定位孔中,并通过顶杆将电池壳加紧在冲头与顶杆之间,之后上模座下行直到电池壳的上端与凹模板上的除油气缸件相齐平,最后下模座作用在顶杆上使得上模座上行,而除油气缸件作用在电池壳的外壁上进行刮油操作,直到顶杆到达凹模板后停止操作将整个电池壳进行除油操作。电池壳产品在连续生产中通过设计该除油模具进行自动除油工位,这样减少一道人工甩油工序降低人工成本,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在机台上除油比较彻底因为产品在拉伸过程会产生温度这个时候拉伸油也比较希没粘度容易除油,提高了拉伸油和清洗液的使用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模座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顶针,所述的顶针均匀分布在上模座下端面的四周边缘处,所述的连接板上设有与顶针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的上模座通过顶针穿过连接板与凹模板相接触,所述顶针的长度等于连接板的厚度与冲头的高度之和。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板和冲头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空腔孔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的除油气缸件有四个且分别置于空腔孔的四条边缘处,所述的除油气缸件包括除油气缸体、除油气缸轴和刮油头,,所述的刮油头通过除油气缸轴安装在除油气缸体上,所述的刮油头上设有刮油皮条。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杆包括底板和顶头,所述的顶杆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的顶头置于底板的正中间处,所述的顶头与冲头上下相对应,所述顶头的横截面形状与空腔孔的形状一致,所述顶头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等于空腔孔的面积且大于等于电池壳的横截面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座的中间处设有下模气缸,所述下模气缸所在的位置、顶杆所在的位置、空腔孔所在的位置和冲头所在的位置均在同一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减少一道人工甩油工序降低人工成本,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在机台上除油比较彻底因为产品在拉伸过程会产生温度这个时候拉伸油也比较希没粘度容易除油,提高了拉伸油和清洗液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除油气缸件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座,2.顶针,3.连接板,4.冲头,5.电池壳,6.凹模板,7.顶杆,8.下模座,9.定位孔,10.除油气缸件,11.顶头,12.底板,13.下模气缸,14.除油气缸体,15.除油气缸轴,16.刮油头,17.刮油皮条,18.空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电池壳除油模具,包括上模座1、连接板3、冲头4、凹模板6、顶杆7和下模座8,连接板3置于上模座1的下方,冲头4安装在连接板3的下端中间处,冲头4的下端中间处设有用于安装电池壳5的定位孔9,凹模板6置于冲头4的下方,凹模板6的中间且置于冲头4的正下方设有用于限位电池壳5的空腔孔18,凹模板6的上端面且置于空腔孔18的边缘处设有除油气缸件10,顶杆7置于凹模板6的下方,顶杆7与冲头4上下相对应,下模座8置于顶杆7的下方。

上模座1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顶针2,顶针2均匀分布在上模座1下端面的四周边缘处,连接板3上设有与顶针2相对应的通孔,上模座1通过顶针2穿过连接板3与凹模板6相接触,顶针2的长度等于连接板3的厚度与冲头4的高度之和。连接板3和冲头4是一体成型的,空腔孔18的形状为长方形,除油气缸件10有四个且分别置于空腔孔18的四条边缘处,除油气缸件10包括除油气缸体14、除油气缸轴15和刮油头16,刮油头16通过除油气缸轴15安装在除油气缸体14上,刮油头16上设有刮油皮条17。顶杆7包括底板12和顶头11,顶杆7是一体成型的,顶头11置于底板12的正中间处,顶头11与冲头4上下相对应,顶头11的横截面形状与空腔孔18的形状一致,顶头11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等于空腔孔18的面积且大于等于电池壳5的横截面面积。下模座8的中间处设有下模气缸13,下模气缸13所在的位置、顶杆7所在的位置、空腔孔18所在的位置和冲头4所在的位置均在同一轴线上。

如图2所示,除油时,上模座1下行,连接板3上的冲头4定位孔9中插入电池壳5导正,当冲头4与顶杆7上的顶头11夹紧电池壳5时,上模座1上的顶针2顶住凹模板6,使电池壳5下到凹模板6的空腔孔18内,且电池壳5的上端与凹模板6的上端面齐平,此时除油气缸件10上的刮油皮条17松开,除油气缸体14未工作;之后下模座8上的下模气缸13动作,其作用在顶杆7的底板12上使得顶杆7向上运动,此时电池壳5被下模座8上的下模气缸13沿着空腔孔18向上运动,除油气缸件10工作,除油气缸体14通过除油气缸轴15将刮油头16顶到与凹模板6的空腔孔18内电池壳5相接触,此时刮油头16上的刮油皮条17与电池壳5接触面贴合进行刮油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