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手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7237发布日期:2020-05-20 00:46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手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压机,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更换模具的多功能手压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手压机,如本申请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810897u,公开了一种门窗锁条裁断、冲孔机,包括,工作台以及工作台下端角部安装的支撑腿,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台的上部设置有既能裁断锁条又能对锁条进行冲孔的裁断冲孔装置,为了防止裁断、冲孔机在进行裁断、冲孔作业时出现侧翻现象,所述的工作台采用一头宽一头窄的设计。其弊端是:该装置仅能裁断锁条和对锁条进行冲孔,不能实现其他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手压机。

一种多功能手压机,包括,底座(1)和四个支撑腿(3),其特征在于:在底座(1)上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板(4),在两个支撑板(4)上设有底板(5),在底板(5)的上方设有经丝杆(10)连接在一起的下模架(6)和上模架(7),在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安装有任意模具,在上模架(7)上方设有压制上模架(7)下行的压接装置。

所述的压接装置包括,主轴(11)、偏心轴承(12)、轴承(14)、轴承瓦盒(15)以及压把(17),两个偏心轴承(12)安装主轴(11)上,并用方键(13)连接,在两个偏心轴承(12)之间的主轴(11)上安装有压把(17),主轴(11)一端穿过支撑板(4)置于轴承瓦盒(15)的轴承(14)内,主轴(11)另一端穿过另一支撑板(4)置于轴承瓦盒(15)的轴承(14)内。

在主轴(11)上开设有螺纹通孔,压把(17)一端的螺柱旋入主轴(11)的螺纹通孔内,与主轴(11)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轴承瓦盒(15)分别经螺栓固定在支撑板(4)上,在轴承瓦盒(15)内均装有轴承(14)。

所述的上模架(7)间隔设置于下模架(6)的上方,在下模架(6)上开设有螺纹孔,丝杆(10)下端旋入下模架(6)的螺纹孔内,经螺母锁紧固定,丝杆(10)上端穿过上模架(7)的孔,经锁母锁紧固定,进而使上模架(7)与下模架(6)连接在一起。

当需要更换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的模具时,通过手向下压动压把(17),旋动丝杆(10)上的锁母来缩短上模架(7)与下模架(6)的间隔距离,使上模架(7)脱离偏心轴承(12)的压制,进而将上模架(7)、下模架(6)连同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的模具取出更换即可。

在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对称设有两个导柱(8),在导柱(8)上套装有弹簧(9),其弹簧(9)一端与导柱(8)的台肩部顶接,另一端与下模架(6)顶接。

当在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安装冲孔模具时,冲孔模具的冲孔下模(18)和冲孔退料板(31)经螺丝与下模架(6)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冲孔退料板(31)位于冲孔下模(18)的上方,冲孔模具的冲孔上模(19)经螺丝与上模架(7)连接在一起,在冲孔上模(19)的下方设有冲孔冲头(20),冲孔退料板(31)上开设有与冲孔冲头(20)相对应的冲孔导向孔,所述的冲孔冲头(20)下端插装在冲孔退料板(31)的冲孔导向孔内,在冲孔下模(18)上开设有与冲孔冲头(20)相对应的下模孔,冲孔下模(18)上还开设有冲孔工位槽(21)。

当在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安装裁断模具时,裁断模具的裁断下模(22)和裁断退料板(32)经螺丝与下模架(6)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裁断退料板(32)位于裁断下模(22)的上方,裁断模具的裁断上模(23)经螺丝与上模架(7)连接在一起,在裁断上模(23)的下方设有裁断刀(24),在裁断退料板(32)上开设有与裁断刀(24)相对应的裁断导向孔,所述的裁断刀(24)下端插装在裁断退料板(32)的冲孔导向孔内,在裁断退料板(32)上开设有裁断工位槽(25)。

当在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安装折弯模具时,折弯模具的折弯下模(26)经螺丝与下模架(6)连接在一起,折弯模具的折弯上模(27)经螺丝与上模架(7)连接在一起,在折弯上模(27)的下方设有折弯刀(28),在折弯下模(26)上开设有与折弯刀(28)相匹配的折弯槽口(33),在折弯槽口(33)两侧的下模架(6)上设有限位柱(29),所述的限位柱(29)两两对应设置,使四个限位柱(29)之间形成折弯工位槽(30)。

本实用新型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更换模具完成对料的冲孔、裁断、折弯、成型等作业,操作简便省力,速度快,加工平面光洁,不受场地位置限制,节省人工,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未安装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套管2、支撑腿3、支撑板4、底板5、下模架6、上模架7、导柱8、弹簧9、丝杆10、主轴11、偏心轴承12、方键13、轴承14、轴承瓦盒15、加强筋16、压把17、冲孔下模18、冲孔上模19、冲孔冲头20、冲孔工位槽21、裁断下模22、裁断上模23、裁断刀24、裁断工位槽25、折弯下模26、折弯上模27、折弯刀28、限位柱29、折弯工位槽30、冲孔退料板31、裁断退料板32、折弯槽口3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在底座1的四端角部焊接有套管2,支撑腿3的上端插装在套管2内。在底座1上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板4,所述的两个支撑板4以焊接方式与底座1连接在一起,在两个支撑板4之间设有加强筋16。底板5以焊接方式设置在两个支撑板4上,在底板5上方设有经丝杆10连接在一起的下模架6和上模架7,为了增加下模架6和上模架7稳固性,所述的下模架6经螺丝与底板5连接固定,在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安装有冲孔模具,在上模架7上方设有压制上模架7下行的压接装置。

所述的压接装置包括,主轴11、偏心轴承12、轴承14、轴承瓦盒15以及压把17,两个偏心轴承12安装主轴11上,并用方键13连接,在两个偏心轴承12之间的主轴11上开设有螺纹通孔,压把17一端的螺柱旋入主轴11的螺纹通孔内,与主轴11连接在一起,压把17另一端套装有橡胶把套。在两个支撑板4上分别经螺栓固定有轴承瓦盒15,在轴承瓦盒15内均装有轴承14,主轴11一端穿过支撑板4置于轴承瓦盒15的轴承14内,主轴11另一端穿过另一支撑板4置于轴承瓦盒15的轴承14内。

所述的上模架7间隔设置于下模架6的上方,在下模架6上开设有螺纹孔,丝杆10下端旋入下模架6的螺纹孔内,经螺母锁紧固定,丝杆10上端穿过上模架7的孔,经锁母锁紧固定,进而使上模架7与下模架6连接在一起。

在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对称设有两个导柱8,在导柱8上套装有弹簧9,其弹簧9一端与导柱8的台肩部顶接,另一端与下模架6顶接。

在安装冲孔模具时,将冲孔模具的冲孔下模18和冲孔退料板31用螺丝与下模架6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冲孔退料板31位于冲孔下模18的上方,将冲孔模具的冲孔上模19用螺丝与上模架7连接在一起,在冲孔上模19的下方设有冲孔冲头20,冲孔退料板31上开设有与冲孔冲头20相对应的冲孔导向孔,所述的冲孔冲头20下端插装在冲孔退料板31的冲孔导向孔内,在冲孔下模18上开设有与冲孔冲头20相对应的下模孔,冲孔下模18上还开设有冲孔工位槽21。

使用时,首先将料放入冲孔工位槽21上,用手向下压动压把17,使主轴11带动偏心轴承12产生向下的压力,进而使上模架7和冲孔上模19向下运动,挤压弹簧9使冲孔冲头20向下运动,完成对料的冲孔作业,冲孔完成后,向上扳动压把17,使其在弹簧9的作用力下回位,取出冲孔完成的料即可。

实施例2

如图2、图4所示,在底座1的四端角部焊接有套管2,支撑腿3的上端插装在套管2内。在底座1上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板4,所述的两个支撑板4以焊接方式与底座1连接在一起,在两个支撑板4之间设有加强筋16。底板5以焊接方式设置在两个支撑板4上,在底板5上方设有经丝杆10连接在一起的下模架6和上模架7,为了增加下模架6和上模架7稳固性,所述的下模架6经螺丝与底板5连接固定,在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安装有裁断模具,在上模架7上方设有压制上模架7下行的压接装置。

所述的压接装置包括,主轴11、偏心轴承12、轴承14、轴承瓦盒15以及压把17,两个偏心轴承12安装主轴11上,并用方键13连接,在两个偏心轴承12之间的主轴11上开设有螺纹通孔,压把17一端的螺柱旋入主轴11的螺纹通孔内,与主轴11连接在一起,压把17另一端套装有橡胶把套。在两个支撑板4上分别经螺栓固定有轴承瓦盒15,在轴承瓦盒15内均装有轴承14,主轴11一端穿过支撑板4置于轴承瓦盒15的轴承14内,主轴11另一端穿过另一支撑板4置于轴承瓦盒15的轴承14内。

所述的上模架7间隔设置于下模架6的上方,在下模架6上开设有螺纹孔,丝杆10下端旋入下模架6的螺纹孔内,经螺母锁紧固定,丝杆10上端穿过上模架7的孔,经锁母锁紧固定,进而使上模架7与下模架6连接在一起。

在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对称设有两个导柱8,在导柱8上套装有弹簧9,其弹簧9一端与导柱8的台肩部顶接,另一端与下模架6顶接。

在安装裁断模具时,将裁断模具的裁断下模22和裁断退料板32用螺丝与下模架6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裁断退料板32位于裁断下模22的上方,将裁断模具的裁断上模23用螺丝与上模架7连接在一起,在裁断上模23的下方设有裁断刀24,在裁断退料板32上开设有与裁断刀24相对应的裁断导向孔,所述的裁断刀24下端插装在裁断退料板32的冲孔导向孔内,在裁断退料板32的上开设有裁断工位槽25。

使用时,首先将料放入裁断工位槽25上,用手向下压动压把17,使主轴11带动偏心轴承12产生向下的压力,进而使上模架7和裁断上模23向下运动,挤压弹簧9使裁断刀24向下运动,完成对料的裁断作业,裁断完成后,向上扳动压把17,使其在弹簧9的作用力下回位,取出裁断完成的料即可。

实施例3

如图3、图4所示,在底座1的四端角部焊接有套管2,支撑腿3的上端插装在套管2内。在底座1上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板4,所述的两个支撑板4以焊接方式与底座1连接在一起,在两个支撑板4之间设有加强筋16。底板5以焊接方式设置在两个支撑板4上,在底板5上方设有经丝杆10连接在一起的下模架6和上模架7,为了增加下模架6和上模架7稳固性,所述的下模架6经螺丝与底板5连接固定,在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安装有折弯模具,在上模架7上方设有压制上模架7下行的压接装置。

所述的压接装置包括,主轴11、偏心轴承12、轴承14、轴承瓦盒15以及压把17,两个偏心轴承12安装主轴11上,并用方键13连接,在两个偏心轴承12之间的主轴11上开设有螺纹通孔,压把17一端的螺柱旋入主轴11的螺纹通孔内,与主轴11连接在一起,压把17另一端套装有橡胶把套。在两个支撑板4上分别经螺栓固定有轴承瓦盒15,在轴承瓦盒15内均装有轴承14,主轴11一端穿过支撑板4置于轴承瓦盒15的轴承14内,主轴11另一端穿过另一支撑板4置于轴承瓦盒15的轴承14内。

所述的上模架7间隔设置于下模架6的上方,在下模架6上开设有螺纹孔,丝杆10下端旋入下模架6的螺纹孔内,经螺母锁紧固定,丝杆10上端穿过上模架7的孔,经锁母锁紧固定,进而使上模架7与下模架6连接在一起。

在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对称设有两个导柱8,在导柱8上套装有弹簧9,其弹簧9一端与导柱8的台肩部顶接,另一端与下模架6顶接。

在安装折弯模具时,将折弯模具的折弯下模26用螺丝与下模架6连接在一起,将折弯模具的折弯上模27用螺丝与上模架7连接在一起,在折弯上模27的下方设有折弯刀28,在折弯下模26上开设有与折弯刀28相匹配的折弯槽口33,在折弯槽口33两侧的下模架6上设有限位柱29,所述的限位柱29两两对应设置,使四个限位柱29之间形成折弯工位槽30。

使用时,首先将料放入折弯工位槽30上,用手向下压动压把17,使主轴11带动偏心轴承12产生向下的压力,进而使上模架7和折弯上模27向下运动,挤压弹簧9使折弯刀28向下运动,完成对料的折弯作业,折弯完成后,向上扳动压把17,使其在弹簧9的作用力下回位,取出完成折弯的料即可。

如图4所示,除上述三个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还可以安装成型模具等。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更换模具时,用手向下压动压把17,旋动丝杆10上的锁母来缩短上模架7与下模架6的间隔距离,使上模架7脱离偏心轴承12的压制,松动下模架6与底板5的连接螺丝,将上模架7、下模架6连同上模架7与下模架6之间的模具取出,更换模具即可,通过更换不同的模具来实现不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