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夹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筋笼工装。
背景技术:
钢筋笼主要起的作用跟柱子纵向钢筋的受力是同理,主要起抗拉作用,用于桥涵或者建筑施工。
在公开号为cn10932224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型桥墩钢筋定位装置,包括:底层钢筋定位夹具和上层钢筋定位夹具;底层钢筋定位夹具包含:第一定位钢筋、第二定位钢筋、第一加强钢筋,第一定位钢筋为直线型钢筋,第二定位钢筋为半圆型钢筋,上层钢筋定位夹具包含:第三定位钢筋、第四定位钢筋、第五定位钢筋、第六定位钢筋、第二加强钢筋、第三加强钢筋,第三定位钢筋、第四定位钢筋为直线型钢筋,第五定位钢筋、第六定位钢筋为半圆型钢筋;上层钢筋定位夹具设置在底层钢筋定位夹具的上部,第一放样控制点与对应的第二放样控制点通过连接钢筋连接。
但现有的有一种钢筋笼,如图1所示,由矩形的钢筋框21十字交叉套合而成,将钢筋框21立起来使钢筋框所在的面与地面垂直,此时,钢筋框由水平杆22与竖杆23围和而成,水平杆与地面平行,竖杆与地面垂直。
将这些钢筋框套合好以后,需要将钢筋框之间的交叉处用条状物进行绑接,使得钢筋框被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钢筋笼。
但是目前对这些钢筋框进行绑接时,由于缺乏合适的使钢筋框固定的工装夹具,钢筋框在绑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位置偏移,所以用户需要一边绑接还要一边对钢筋框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在绑接钢筋框时非常的不方便。而将现有的固定钢筋的结构直接用在这种钢筋笼的钢筋框的固定中并不适用,需要进行结构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笼工装,其具有组装钢筋笼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包括水平放置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驾的上方水平设置有相对的两个第一钢条和相对的两个第二钢条,两个所述第一钢条和两个所述第二钢条围成一个矩形,所述一钢条和第二钢条的内侧均设置有卡接结构,两条所述第一钢条的卡接结构相正对,两条所述第二钢条的卡接结构相正对,所述第一钢条的下方固接有l形的第一连接件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矩形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钢条的下方固接有l形的第二连接件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矩形框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卡接结构将套设好的钢筋框的竖杆固定住,然后再将钢筋框进行绑接,这样在整个绑接过程中,钢筋框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使得在进行绑接时不需要再次调节钢筋框的位置,使得绑接过程更加快速方便,从而使得钢筋笼的组装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结构为设置在第一钢条和第二钢条上的若干卡槽,若干所述卡槽沿着第一钢条和第二钢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卡槽的槽口朝向第一钢条和第二钢条围成的矩形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槽对钢筋框的竖杆进行固定,这种固定结构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而且结构简单,造价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条和第二钢条的内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第一钢条和第二钢条围成的矩形内部,所述凹槽的上侧板与所述凹槽的下侧板设置有数量相同的卡槽,位于上侧板的所述卡槽与位于下侧板的所述卡槽一一相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钢筋框的竖杆时,上侧板的卡槽与下侧板的卡槽都对其进行固定,而上侧板的卡槽与下侧板的卡槽是相对的,使得每条钢筋框的竖杆在竖直方向上都有两个固定点,从而使得钢筋框的固定性更好,不易发生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为v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框有粗有细,当钢筋框较粗时可以将钢筋框的竖杆卡接在v字形卡槽较宽的地方,当钢筋框较细时可以将钢筋框的竖杆卡在v字形卡槽较窄的地方,故将卡槽设计为v字形可以适应不同粗细钢筋框的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的内壁固接有弹性材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弹性材料层设置在卡槽的内壁,在对钢筋框进行卡接时,由于弹性材料层具有弹力作用,故能够将钢筋卡得更紧,其固定性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件包括第一竖直杆与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一水平板与矩形框架贴合,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上表面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上插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矩形框架边框的上表面开设有腰形通孔,所述腰形通孔的长度方向与矩形框架的边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腰形通孔并与所述腰形通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栓远离第一通孔的一端螺接有第一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在第一钢条上的钢筋框是有长有短的,为了适应钢筋框不同的长度,需要对相对的两个第一钢条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当调节第一钢条的间距时,只需要将第一螺母旋松,然后推动第一螺栓在腰形孔中滑动,第一螺栓的滑动会带动第一钢条沿着腰形孔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对相对的两个第一钢条的间距进行了调节,调节后再旋紧螺丝将其固定,这种第一钢条之间的间距的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竖直杆与第二水平板,所述第二竖直杆高于所述第一竖直杆,所述第二水平板与矩形框架贴合,所述第二水平板的上表面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上插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腰形通孔并与所述腰形通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栓远离第二通孔的一端螺接有第二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卡接在第二钢条上的钢筋框的长度,对第二钢条的间距进行调节。调节时先旋松第二螺母,然后推动第一螺栓使第二钢条运动,当第二钢条运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再将第二螺母旋紧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的下表面固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位于所述腰形通孔长度方向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紧第一螺母或第二螺母时,由于该橡胶垫的存在使其固定性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第一钢条和第二钢条的内侧设置v字形卡槽,对套设好的钢筋框进行固定,使得在对钢筋框进行绑接时更加方便;
(2)通过设置连接件,螺栓、螺母以及腰形孔使得相对的两个钢条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从而能够根据钢筋框的长度更好地对其进行卡接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钢筋笼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去掉弹性材料层的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1、矩形框架;2、第一钢条;3、第二钢条;4、第一连接件;5、第一竖直杆;6、第一水平板;7、第一通孔;8、第一螺栓;9、腰形通孔;10、第一螺母;11、第二连接件;12、第二竖直杆;13、第二水平板;14、第二通孔;15、第二螺栓;16、卡槽;17、凹槽;18、弹性材料层;19、橡胶垫;20、第二螺母;21、钢筋框;22、水平杆;23、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钢筋笼工装,包括水平放置的矩形框架1,矩形框架1的上方水平设置有相对的两个第一钢条2和相对的两个第二钢条3,第一钢条2与矩形框架1的前后两个边框平行,第二钢条3与矩形框架1左右的两个边框平行,两个第一钢条2和两个第二钢条3围成一个矩形,该第一钢条2和第二钢条3的内侧均开设有凹槽17,凹槽17的开口朝向第一钢条2和第二钢条3围成的矩形内部,凹槽17的上侧板与凹槽17的下侧板设置有若干v字形的卡槽16,该卡槽16沿着第一钢条2和第二钢条3的长度方向设置,该卡槽16的槽口与凹槽17的槽口方向一致,两个相对的第一钢条2的卡槽16的数量相同且一一相对,两个相对的第二钢条3的卡槽16的数量相同且一一相对,位于上侧板的卡槽16与位于下侧板的卡槽16数量相同且一一相对。
在对钢筋笼进行绑接固定时,首先将钢筋笼的钢筋框21立起来,然后将钢筋框21十字交叉套好,使得一些钢筋框21与第一钢条2平行,与这些钢筋框21的垂直的另一些钢筋框21与第二钢条3平行,然后将与第一钢条2平行的钢筋框21一一卡在第二钢条3的卡槽16处,将与第二钢条3平行的钢筋框21一一卡在第一钢条2的卡槽16处,最后再用绑条等绑接工具快速地对钢筋框21的交叉点进行绑接。
参见图3所示,还可以在卡槽16的内壁粘接弹性材料层18,将弹性材料层18设置在卡槽16的内壁,在对钢筋框21进行卡接时,由于弹性材料层18具有弹力作用,故能够将钢筋框21卡得更紧。
参见图4、图5所示,在矩形框架1的边框的上表面开设有腰形通孔9,腰形通孔9的长度方向与矩形框架1的边框的长度方向一致,在第一钢条2的下方设置有l形的第一连接件4,该第一连接件4包括第一竖直杆5与第一水平板6,第一竖直杆5远离第一水平板6的一端与第一钢条2焊接,该第一水平板6与矩形框架1贴合,在第一通孔7上插设有第一螺栓8,第一螺栓8穿过腰形通孔9并与腰形通孔9滑动连接,第一螺栓8远离第一通孔7的一端螺接有第一螺母10。
当需要调节两个第一钢条2的间距时,只需要将第一螺母10旋松,然后推动第一螺栓8在腰形孔中滑动,第一螺栓8的滑动会带动第一钢条2沿着腰形孔的长度方向运动,当第一钢条2运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再旋紧第一螺母10,使得第一螺母10与矩形框架1的下表面贴紧,从而使得第一钢条2的位置被固定。
在第二钢条3的下方设置有l形的第二连接件11,该第二连接件11包括第二竖直杆12与第二水平板13,第二竖直杆12远离第二水平板13的一端与第二钢条3焊接,该第一水平板6与矩形框架1贴合,第二水平板13的上表面开设第二通孔14,第二通孔14上插设有第二螺栓15,第二螺栓15穿过腰形通孔9并与腰形通孔9滑动连接,第二螺栓15远离第二通孔14的一端螺接有第二螺母20。
当需要调节两个第二钢条3的间距时,只需要将第二螺母20旋松,然后推动第二螺栓15在腰形孔中滑动,第二螺栓15的滑动会带动第二钢条3沿着腰形孔的长度方向运动,当第二钢条3运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再旋紧第二第二螺母20,使得第二螺母20与矩形框架1的下表面贴紧,从而使得第二钢条3的位置被固定。
为了在调节第一钢条2和第二钢条3的间距时,第一钢条2和第二钢条3不会相互阻挡,需要将第二连接件11的第二竖直杆12高度设置为大于第一连接件4的第一竖直杆5的高度。
矩形框架1的下表面还粘接有橡胶垫19,橡胶垫19位于腰形通孔9长度方向的两侧,当旋紧第一螺母10或第二螺母20时,由于该橡胶垫19的存在使其固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
使用时,首先将钢筋笼的钢筋框21套好,将与第一钢条2平行的钢筋框21命名为钢筋框a,将与第二钢条3平行的钢筋框21命名为钢筋框b,然后对钢筋框a进行固定,将该钢筋框a卡接在一条第二钢条3的卡槽16处,然后根据钢筋框a的长度调节另一条第二钢条3的位置,使之也卡接到该钢筋框a上,再然后对钢筋框b进行固定,将该钢筋框b卡接一条第一钢条2的卡槽16处,然后根据钢筋条b的长度调节另一条第一钢条2的位置,使之也卡接到该钢筋框a上,最后用绳子或绑条等绑接工具将钢筋框a与钢筋框b的交叉处绑好,这种绑接的方式更加方便高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