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铜的锻造用精密锻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0363发布日期:2020-04-24 20:5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铜的锻造用精密锻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铜的锻造用精密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其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锻造是铜制产品加工的方式之一,能够减少产品内部的缺陷。锻造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磨损,需要拆除进行维修更换。但是,目前的锻造模具为一整体结构,不便于进行拆装更换,同时需要进行整体更换,存在浪费现象,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金属铜的锻造用精密锻造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锻造模具为一整体结构,不便于进行拆装更换,同时需要进行整体更换,存在浪费现象,使用效果不理想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快速拆装更换,操作简单便捷,当磨损严重时,只需进行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更换,无需更换其他部件,避免造成浪费,使用效果好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金属铜的锻造用精密锻造模具,包括与工作台连接的下模座和与驱动轴连接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表面四角贯穿设置有导向孔,所述下模座表面四角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端贯穿所述导向孔且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间隙配合,所述导向柱外侧套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

所述下模座表面和所述上模座底面分别可拆卸插接有下模板和上模板,所述下模座表面和所述上模座底面均设置有燕尾槽,所述下模板底面和所述上模板表面均设置有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与所述燕尾槽间隙配合,用于实现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上模板的可拆卸插接,所述下模座表面和所述上模座底面均设置有锁紧组件,用于对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上模板进行锁紧固定。

采用上述一种金属铜的锻造用精密锻造模具,使用时,将所述下模座安装在工作台表面,将所述上模座与驱动轴连接,进行锻造时,驱动轴带动所述上模座下降,使所述缓冲弹簧收缩,直至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接触,完成锻造;利用所述燕尾槽和所述燕尾滑块能够实现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下模座的插接安装,以及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上模座的插接安装,通过所述锁紧组件对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上模板进行锁紧固定,能够实现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上模板的快速拆装,从而便于对磨损的所述下模板或者上模板进行单独更换,无需更换其他部件,避免造成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座表面和所述上模座底面的所述锁紧组件均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燕尾槽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上模板外侧设置有锁紧孔,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承载立板,所述承载立板远离所述燕尾槽的侧面安装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与所述锁紧孔相对应,所述导向管外壁贯穿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着所述导向管轴向延伸,所述导向管内部滑动安装有锁紧柱,所述锁紧柱外端安装有拨杆,所述拨杆从所述导向槽内部穿出,所述锁紧柱内端贯穿所述承载立板且向所述锁紧孔延伸,所述锁紧柱外侧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燕尾槽和所述承载立板之间,所述锁紧柱外侧套装有锁紧弹簧,所述锁紧弹簧位于所述挡板和所述承载立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柱与所述锁紧孔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拨杆外端安装有拉环。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管外壁贯穿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靠近所述承载立板,所述限位槽沿着所述导向管径向延伸且与所述导向槽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燕尾槽沿着所述下模座和所述上模座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锁紧孔位于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上模板的宽度中线上,所述锁紧组件位于所述下模座和所述上模座的宽度中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座外侧连接有安装耳板。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座表面和所述上模座底面均连接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位于所述导向柱外侧,用于对所述缓冲弹簧进行定位。

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实现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快速拆装更换,操作简单便捷,当磨损严重时,只需进行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更换,无需更换其他部件,避免造成浪费,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组件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下模座;101、安装耳板;2、燕尾槽;3、下模板;4、定位套;5、锁紧组件;501、承载立板;502、导向管;503、导向槽;504、拉环;505、拨杆;506、限位槽;507、锁紧弹簧;508、挡板;509、锁紧柱;6、缓冲弹簧;7、导向柱;8、限位板;9、上模座;901、导向孔;10、燕尾滑块;11、上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铜的锻造用精密锻造模具,包括与工作台连接的下模座1和与驱动轴连接的上模座9,上模座9表面四角贯穿设置有导向孔901,下模座1表面四角安装有导向柱7,导向柱7上端贯穿导向孔901且安装有限位板8,导向柱7与导向孔901间隙配合,导向柱7外侧套装有缓冲弹簧6,缓冲弹簧6位于上模座9和下模座1之间;

下模座1表面和上模座9底面分别可拆卸插接有下模板3和上模板11,下模座1表面和上模座9底面均设置有燕尾槽2,下模板3底面和上模板11表面均设置有燕尾滑块10,燕尾滑块10与燕尾槽2间隙配合,用于实现下模板3和上模板11的可拆卸插接,下模座1表面和上模座9底面均设置有锁紧组件5,用于对下模板3和上模板11进行锁紧固定。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下模座1表面和上模座9底面的锁紧组件5均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燕尾槽2两侧,这样设置能够保证锁紧组件5对下模板3和上模板11的锁紧稳固性。

下模板3和上模板11外侧设置有锁紧孔,锁紧组件5包括承载立板501,承载立板501远离燕尾槽2的侧面安装有导向管502,导向管502与锁紧孔相对应,导向管502外壁贯穿设置有导向槽503,导向槽503沿着导向管502轴向延伸,导向管502内部滑动安装有锁紧柱509,锁紧柱509外端安装有拨杆505,拨杆505从导向槽503内部穿出,锁紧柱509内端贯穿承载立板501且向锁紧孔延伸,锁紧柱509外侧安装有挡板508,挡板508位于燕尾槽2和承载立板501之间,锁紧柱509外侧套装有锁紧弹簧507,锁紧弹簧507位于挡板508和承载立板501之间,需要解除对上模板11或者下模板3锁紧固定时,克服锁紧弹簧507的弹力,通过拨杆505拉动锁紧柱509,直至拨杆505与导向槽503脱离,旋转锁紧柱509,使拨杆505偏离导向槽503,利用导向管502对拨杆505进行限位,使锁紧柱509的内端处于与锁紧孔完全脱离的状态,从而解除对下模板3或者上模板11的锁紧固定,需要对下模板3或者上模板11进行锁紧固定时,使锁紧孔与锁紧柱509同轴,旋转锁紧柱509,使拨杆505与导向槽503相对应,利用锁紧弹簧507的弹力推动挡板508,使挡板508带动锁紧柱509移动,使锁紧柱509插入锁紧孔内部,实现对下模板3和上模板11的锁紧固定。

锁紧柱509与锁紧孔间隙配合,这样设置能够使锁紧柱509与锁紧孔充分接触,保证对下模板3和上模板11的锁紧固定。

拨杆505外端安装有拉环504,这样设置便于通过拉环504拉动拨杆505。

导向管502外壁贯穿设置有限位槽506,限位槽506靠近承载立板501,限位槽506沿着导向管502径向延伸且与导向槽503相连通,当锁紧柱509插入锁紧孔内部时,拨杆505位于限位槽506和导向槽503的连通处,将拨杆505旋入限位槽506内部,通过限位槽506对拨杆505进行限位,防止锁紧柱509从锁紧孔内部脱离。

燕尾槽2沿着下模座1和上模座9的宽度方向延伸,锁紧孔位于下模板3和上模板11的宽度中线上,锁紧组件5位于下模座1和上模座9的宽度中线上,这样设置通过锁紧组件5对下模板3和上模板11进行锁紧固定时,能够保证上模板11和下模板3准确对应,确保锻造质量。

下模座1外侧连接有安装耳板101,这样设置便于通过安装耳板101将下模座1安装在工作台表面。

下模座1表面和上模座9底面均连接有定位套4,定位套4位于导向柱7外侧,用于对缓冲弹簧6进行定位,这样设置通过定位套4对缓冲弹簧6进行定位,防止缓冲弹簧6晃动,保证缓冲弹簧6的缓冲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将下模座1安装在工作台表面,将上模座9与驱动轴连接,进行锻造时,驱动轴带动上模座9下降,使缓冲弹簧6收缩,直至上模板11与下模板3接触,完成锻造;利用燕尾槽2和燕尾滑块10能够实现下模板3和下模座1的插接安装,以及上模板11和上模座9的插接安装,通过锁紧组件5对下模板3和上模板11进行锁紧固定,能够实现下模板3和上模板11的快速拆装,从而便于对磨损的下模板3或者上模板11进行单独更换,无需更换其他部件,避免造成浪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