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销定位切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5855发布日期:2020-05-22 20:2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浮销定位切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切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浮销定位切料装置。



背景技术:

钣金件加工过程中,有许多大片板料需要对边缘进行裁剪,而对大型板件的边角进行裁剪一般采用冲切的方式,为了保证冲切的精度,需要对板件进行定位,当板件的外边被切掉后,板件的尺寸变小,原先的定位便不起作用,又由于板件上开设有孔等镂空特征,在采用机械手对其运输时,需要确保机械手夹取板件上平整的部位,由于原的先定位件对裁切后的板件不起作用,当冲切模具开模后,裁切好的板件在开模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偏移,导致机械手抓取失败,需要操作者调整板件在模具中的位置,以便于机械手将其取出,否则容易导致自动化冲切线停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浮销定位切料装置,对需进行冲切工艺的板件进行双重定位,防止冲切后的板件位置发生偏移,确保冲切工序的正常进行,减少设备的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浮销定位切料装置包括:模具本体、承载台、浮销模组及多个所述边角定位块;

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定模及动模,所述定模及所述动模均设置于冲切设备上,且所述动模朝向所述定模设置;

所述承载台安装于所述定模上,所述承载台用于容置待冲切板件;

多个所述边角定位块均安装于所述定模上,多个所述边角定位块环绕所述承载台的边缘设置,且每一所述边角定位块环均与待冲切板件的边缘相贴合;

所述浮销模组包括基座、浮销及弹性件,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定模上,且所述基座与所述承载台的外壁贴合,所述基座开设有滑槽,所述浮销容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弹性件容置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模及所述浮销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销远离所述承载台的一侧设置有下料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销模组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浮销模组环绕所述承载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角定位块与所述承载台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边角定位块设置有一个所述浮销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销设置有淬火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角定位块设置有固定端及限位端,所述固定端安装于所述定模上,所述限位端朝向所述动模设置,且所述限位端与冲切板件的外壁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端靠近承载台一侧设置有抛光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台的边缘设置有废料下落斜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浮销定位切料装置通过设置模具本体、承载台、外边定位组件及浮销模组。模具本体用于对承载台上的板件进行冲切,外边定位组件用于对冲切前的板件进行定位,浮销模组用于对冲切后的板件进行定位,如此对板件进行双重定位操作,确保冲切前后板件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以便于确保冲切工序的正常进行,减少设备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浮销定位切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浮销模组处于伸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浮销定位切料装置包括:模具本体、承载台、外边定位组件及浮销模组;模具本体包括定模及动模,定模及动模均设置于冲切设备上,且动模朝向定模设置;承载台安装于定模上,承载台用于容置待冲切板件;多个边角定位块均安装于定模上,多个边角定位块环绕承载台的边缘设置,且每一边角定位块环均与待冲切板件的边缘相贴合;浮销模组包括基座、浮销及弹性件,基座安装于定模上,且基座与承载台的外壁贴合,基座开设有滑槽,浮销容置于滑槽内,弹性件容置于滑槽内,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定模及浮销抵接。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浮销定位切料装置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浮销定位切料装置的构思。请参阅图1,一种浮销定位切料装置10包括:模具本体100、承载台200、浮销模组300及多个边角定位块400;模具本体100用于对板件的外边进行裁切,承载台200用于容置待冲切板件,边角定位块400用于对冲切前的板件进行定位,浮销模组300用于对冲切后的板件进行定位,通过边角定位块400和浮销模组300的双重定位防止承载台200上的板件发生偏移,确保冲切工序的正常进行,减少设备的故障率。

请参阅图1,模具本体100包括定模110及动模120,定模110及动模120均设置于冲切设备上,且动模120朝向定模110设置。承载台200安装于定模110上,承载台200用于容置待冲切板件。冲切设备启动时带着动模120靠近或者远离定模110,动模120与定模110贴合时为合模状态,此时动模120上的刀具对承载台200上的待冲切板件进行切割;动模120与定模110分离时为开模状态,处于开模状态时,机械手对板件进行上下料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板件进行裁切前的截面积大,为保证冲切精度,需要对板件进行定位,但是裁切后的板件的截面积变小,原有的定位机构已经不再其定位作用,若模具本体100开模过程中触动板件,会使得承载台200上的板件发生偏移,由于板件上本身具有用于安装其他部件用的镂空部位,需要保证板件的非镂空部位与机械手接触,若板件裁切后发生偏移,机械手进行下料时有可能移动到板件的镂空部位处,导致机械手无法正常夹取板件,裁切后的板件残留在承载台200上,会导致自动加工产线无法继续运行,操作人员停机手动取出冲切完成的板件。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浮销模组300及多个边角定位块400解决上述定位问题。其中,边角定位块400用于对冲切前的板件进行定位,浮销模组300用于对冲切后的板件进行定位。

请参阅图1,多个边角定位块400均安装于定模110上,多个边角定位块400环绕承载台200的边缘设置,且每一边角定位块400环均与待冲切板件的边缘相贴合,即多个边角定位块400对待冲切板件进行定位,防止待冲切板件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移,以此保证板件的裁剪精度。

请参阅图1及图2,浮销模组300包括基座310、浮销320及弹性件330,基座310安装于定模110上,且基座310与承载台200的外壁贴合,基座310开设有滑槽311,浮销320容置于滑槽311内,弹性件330容置于滑槽311内,且弹性件330的两端分别与定模110及浮销320抵接,承载台200上放置有待冲切板件时,待冲切板件的待裁切部位与浮销320接触,并且待冲切板件的重力作用在浮销320上,使浮销320下沉(如图1所示);当模具本体100合模将待冲切板件的待裁切部位切除后,待冲切板件的重力不再作用在浮销320上,此时弹性件330推动浮销320沿滑槽311上升从基座310内伸出(如图2所示),弹性件330伸出后其靠近承载台200侧面与裁切后的板件的边缘相贴合,以对裁切后的板件进行定位,以防止裁切后的板件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移,确保机械手能够顺利将板件取出,进而保证冲切工序的正常进行,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其中,弹性件330为弹簧,通过弹簧自身的弹性实现浮销320的下沉以及上升动作。浮销320远离承载台200的一侧设置有下料斜面。下料斜面用于引导冲切形成的边角料下落。

需要说明的是,浮销320模组300设置有多个,多个浮销320模组300环绕承载台200设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边角定位块400与承载台200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间隔,每相邻两个边角定位块400设置有一个浮销320模组300。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浮销320的使用寿命,浮销320设置有淬火层。

其中,请参阅图1,边角定位块400设置有固定端410及限位端420,固定端410安装于定模110上,限位端420朝向动模120设置,且限位端420与冲切板件的外壁贴合,限位端420靠近承载台200一侧设置有抛光层。

为了便于冲切产生的边角料下落,承载台200的边缘设置有废料下落斜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浮销320定位切料装置通过设置模具本体100、承载台200、外边定位组件300及浮销320模组300。模具本体100用于对承载台200上的板件进行冲切,外边定位组件300用于对冲切前的板件进行定位,浮销320模组300用于对冲切后的板件进行定位,如此对板件进行双重定位操作,确保冲切前后板件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以便于确保冲切工序的正常进行,减少设备的故障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