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转动分度盘,属于机床领域,具体涉及数控机床的分度盘。
背景技术:
分度盘是机床的重要部件,是机床精密度的基础保证。数控机床的分度盘采用伺服电机进行驱动,同时对分度盘进行反馈,可基本保证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要求。
目前伺服电机驱动分度盘一般采用蜗轮蜗杆结构,该结构具有传动比大、结构紧凑、传动精度稳定的优点。
分度盘与伺服电机之间的传动比越大,相应的分度盘的可控精度则越高(电机转动一圈反应的分度盘转动角度越小)。但是,也存在伺服电机转动较长时间,分度盘才可达到指定转动圈数和角度的问题,不利于机加工领域快速高效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精密度高、且可兼顾转动速度的数控机床用分度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快速转动分度盘,包括:外壳、伺服电机、分度盘、传动机构a和传动机构b;所述外壳外侧固定有伺服电机和分度盘,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传动机构a和传动机构b,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与传动机构a连接,所述传动机构a与分度盘连接,所述传动机构b与传动机构a连接,所述传动机构b用于改变传动机构a输入轴与传动机构a输出轴之间的传动速比。
所述传动机构a包括:蜗杆、蜗轮、输出齿轮、传动齿轮;所述蜗杆通过轴承与外壳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与蜗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轮与输出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出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与分度盘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b包括:锥齿轮a、锥齿轮b、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锥齿轮a与蜗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b与锥齿轮a啮合,所述锥齿轮b与主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一侧设置有中轴,所述中轴贯穿蜗轮中心后与输出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锥齿轮a一端与蜗杆,另一端与外壳通过轴承连接。
所述锥齿轮b与主动齿轮连接后,锥齿轮b和主动齿轮整体两端与外壳通过轴承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a还包括传动棘轮,所述传动棘轮设置于蜗轮与输出齿轮之间;
所述传动棘轮包括:内环、外环和卡牙;所述内环为环形结构,所述内环外圈设置有若干卡牙,所述卡牙为板状结构,所述卡牙通过销钉与内环连接,所述销钉上套装有扭矩弹簧,所述扭矩弹簧两端与卡牙和内环连接,所述外环内圈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外环与内环同轴连接,且所述外环可相对内环转动,所述卡槽与卡牙相互适应,所述外环与内环之间形成棘轮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b还包括启动装置;所述启动装置包括:按压手柄、压入杆、复位弹簧和连接板;所述从动齿轮中心设置有台阶孔,所述压入杆一端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压入杆贯穿从动齿轮中心且所述压入杆随从动齿轮转动,所述压入杆的环形凸起与台阶孔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压入杆另一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按压手柄贯穿外壳,且按压手柄一端与压入杆一端抵触。
所述中轴靠近从动齿轮一端固定有从动连接板。
所述按压手柄一端设置有圆锥端头。
所述外壳内延伸有固定板,所述输出齿轮、传动齿轮两端均与固定板或者外壳通过轴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传动机构a实现了伺服电机驱动分度盘运行的目的,又采用传动机构b实现降低分度盘
与伺服电机输出轴之间速比的目的,具体方式是通过锥齿轮变向后采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进行传动,实现蜗杆与分度盘转速比降低的目的;另外,传动棘轮可在实现蜗轮转动速度低时,从动齿轮转动速度快,从动齿轮可直接驱动输出齿轮,而对蜗轮无其他影响,当从动齿轮停止运行时,所述蜗轮通过传动棘轮驱动输出齿轮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蜗杆蜗轮的连接关系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棘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外壳,2为伺服电机,3为分度盘,41为蜗杆,42为蜗轮,43为输出齿轮,44为传动齿轮,45为传动棘轮,46为内环,47为外环,48为卡牙,51为从动齿轮,52为启动装置,53为按压手柄,54为压入杆,55为复位弹簧,56为连接板56。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快速转动分度盘,包括:外壳1、伺服电机2、分度盘3、传动机构a和传动机构b;所述外壳1外侧固定有伺服电机2和分度盘3,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传动机构a和传动机构b,所述伺服电机2输出轴与传动机构a连接,所述传动机构a与分度盘3连接,所述传动机构b与传动机构a连接,所述传动机构b用于改变传动机构a输入轴与传动机构a输出轴之间的传动速比。
所述传动机构a包括:蜗杆41、蜗轮42、输出齿轮43、传动齿轮44;所述蜗杆41通过轴承与外壳1连接,所述伺服电机2输出轴与蜗杆4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蜗轮42与蜗杆41啮合,所述蜗轮42与输出齿轮43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出齿轮43与传动齿轮44啮合,所述传动齿轮44与分度盘3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b包括:锥齿轮a、锥齿轮b、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51;所述锥齿轮a与蜗杆4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b与锥齿轮a啮合,所述锥齿轮b与主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51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51一侧设置有中轴,所述中轴贯穿蜗轮42中心后与输出齿轮43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锥齿轮a一端与蜗杆41,另一端与外壳1通过轴承连接。
所述锥齿轮b与主动齿轮连接后,锥齿轮b和主动齿轮整体两端与外壳1通过轴承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a还包括传动棘轮45,所述传动棘轮45设置于蜗轮42与输出齿轮43之间;
所述传动棘轮45包括:内环46、外环47和卡牙48;所述内环46为环形结构,所述内环46外圈设置有若干卡牙48,所述卡牙48为板状结构,所述卡牙48通过销钉与内环46连接,所述销钉上套装有扭矩弹簧,所述扭矩弹簧两端与卡牙48和内环46连接,所述外环47内圈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外环47与内环46同轴连接,且所述外环47可相对内环46转动,所述卡槽与卡牙48相互适应,所述外环47与内环46之间形成棘轮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传动棘轮45可替换为自行车飞轮,实质上本实用新型所述传动棘轮45与自行车飞轮结构一致。
所述传动机构b还包括启动装置52;所述启动装置52包括:按压手柄53、压入杆54、复位弹簧55和连接板56;所述从动齿轮51中心设置有台阶孔,所述压入杆54一端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压入杆54贯穿从动齿轮51中心且所述压入杆54随从动齿轮51转动,所述压入杆54的环形凸起与台阶孔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55,所述压入杆54另一端固定有连接板56,所述按压手柄53贯穿外壳1,且按压手柄53一端与压入杆54一端抵触。
所述中轴靠近从动齿轮51一端固定有从动连接板。
所述按压手柄53一端设置有圆锥端头。
所述外壳内延伸有固定板,所述输出齿轮43、传动齿轮44两端均与固定板或者外壳通过轴承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方式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传动机构b的锥齿轮a、锥齿轮b、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51之间传动比固定,所述分度盘3转动圈数较多时,可通过按压手柄53控制传动机构b运行,压入杆54挤压,实现连接板56与从动连接板接触,进而实现传动机构b驱动分度盘3转动的目的,实现分度盘3快速转动,当分度盘3接近转动角度时,所述按压手柄53松开,所述传动机构a驱动分度盘3转动。
上述运行过程中,按压手柄53可通过单片机控制按压,所述按压手柄53包括按压杆和线圈,所述线圈套装于按压杆,所述按压杆上设置有永磁铁,所述线圈由单片机控制导通电力。
本实用新型在传动机构b接入系统运行时,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角度可计算分度盘3转动角度,进而确保分度盘3转动精度。
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