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油的高速卷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2189发布日期:2020-06-09 20:1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加油的高速卷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链条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加油的高速卷管机。



背景技术:

链条一般为金属的链环或环形物,多用作机械传动。其组成部件包括多个卷管,在链条的加工过程中,会使用高速卷管机,将原始的条状物料切割成小块,并通过各种刀具的配合,最终卷至呈卷管。

专利公开号为cn20246121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链条卷管机,是专门针对大型工业链条套筒的生产加工,分为输料机构、切料机构、成型机构和修整机构,各机构传动均通过设于主轴上的凸轮完成,传动稳定、精度高、寿命长;刀具分为前刀、左刀、右刀和后包圆刀,各刀具对称布置,勒圆针设于各刀具的中心线交点处,使加工精度高,且一次成型使得效率提高。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简单、使用寿命长、生产效率高、精度高等特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卷管的数量需求大、高速卷管机的工作速度极快,对刀具和驱动装置的损耗通常较大,需要及时地加油,保持各零部件的润滑,但在工厂生产过程中,卷管机的持续加工生产也意味着工人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加油操作,零部件数量较多、工作量大,人工容易出现遗漏的现象,最终降低了加油带来的良好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加油的高速卷管机。其优点是:对各零部件能进行自动加油,并在油液使用完毕后及时报警提醒工人添加油液,减少遗漏,操作更加轻松、便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加油的高速卷管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面的边缘处转动设置有一组送料轮,所述机架上端面还设置有多个配合成型的刀具以及用于驱动各刀具配合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机架的上端面于所述刀具的正上方可拆卸设置有油管,所述油管的下端面于各刀具的正上方均连通有滴油通道,所述机架的上端面固定有油缸,所述油管与所述油缸之间为法兰连接,所述油缸内滑移设置有推油杆,所述油缸的侧壁固定有加油阀门;

所述机架的上端面于所述推油杆的滑移终点处固定有挡块,所述挡块内固定有光线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光线传感器电连接的报警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管与油缸连通安装后,设备工作时,推油杆也开始工作,向油缸内滑移,推动油缸内的油液进入到油管内,最终通过滴油通道滴在各零部件上,实现多个零部件的自动加油,无需人工持续照看。当油缸内的油液使用完毕后,推油杆触碰到油缸的端壁,此时推油杆远离油缸的一端触碰到挡块,被光线传感器检测到后触发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人打开加油阀门向油缸内添加油液。在设备数量较多时,能有效减少工人的遗漏,并减轻工人的劳作强度,尽可能地保证了各零部件的灵活运动,提高物料的成型质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块内开设有检测口,所述推油杆远离所述油缸的一端固定有用于穿过所述检测口的检测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油杆运动带动检测块一同运动,检测块进入到挡块内的检测口内,便于光线传感器精准地检测到检测块的进入,从而提高报警器的灵敏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滴油通道为波纹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管可进行灵活的弯曲,当油管架设完毕后,工人可根据刀具的实际位置对滴油通道的自由端进行微微调节,使滴油的出口能精准地对准零部件,减少油液的浪费。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管的下端面固定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油管的一端于周侧固定有三脚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管通过支撑杆架设在机架的上端面,三脚架使得支撑杆的放置会更加稳定,在设备工作时,不容易出现振动倾倒的现象,使加油能正常地进行。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油管的一端固定有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放置在机架上端面后,磁铁吸附在机架上,支撑架的放置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了油管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端面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推油杆沿所述油缸的长度方向滑移的气缸,所述推油杆远离所述气缸的一端套设有橡胶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工作,推动推油杆逐渐进入到油缸内,橡胶塞则增加了推油杆与油缸侧壁之间的密封性,使油液更加容易进入到油管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管的高度高于所述油缸的高度设置,所述油管靠近所述油缸的一端弹性设置有用于开启/关闭该连通处的阀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油管内的压强大于油缸内的压强时,阀门板受到压力作用靠近油缸,从而将油缸与油管之间的连通处堵塞,油管内的油液不容易回流进入到油缸内。当油管内的压强小于油缸内的压强使,阀门板向靠近油管的方向运动,油缸与油管之间的连通处打开,便于油液进入到油管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管靠近所述油缸的一端于所述阀门板处开设有用于所述阀门板收纳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与所述阀门板之间固定有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门板靠近油缸时,进入到容纳槽内,同时弹簧收缩在容纳槽内,油缸与油管的连通处关闭得更加严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油管架设在机架上端面,配合可微调的多个滴油通道,可更加精准地将油管内的油液送入到各零部件处,实现自动加油,减轻了工人的劳作强度;

2.推油杆推动油液的过程中带动检测块同步滑移,当油缸内油液使用完毕后,检测块进入到检测口内,触发报警器报警,自动提醒工人向油缸内加油,无需工人时刻照看,加油工作更加轻松、便捷;

3.通过支撑杆架设的油管可与油缸、机架之间进行拆卸,便于工人进行定期的清理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3中b-b面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送料轮;3、刀具;4、油管;5、滴油通道;6、油缸;7、推油杆;8、加油阀门;9、挡块;10、光线传感器;11、报警器;12、检测口;13、检测块;14、支撑杆;15、三脚架;16、磁铁;17、气缸;18、橡胶塞;19、阀门板;20、容纳槽;21、弹簧;22、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自动加油的高速卷管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端面的边缘处转动设置有两个送料轮2,两个送料轮2配合将物料进行夹持并通过转动摩擦力输送前进。机架1上端面还设置有多个配合成型的刀具3以及用于驱动各刀具3配合运动的驱动装置22,参照专利公开号为cn202461212u的中国专利,在此不做赘述。

参照图1和图2,机架1的上端面可拆卸设置有油管4,油管4的下端面固定有多个支撑杆14,并通过支撑杆14架设在机架1的上端面,油管4的下端面连通有多个滴油通道5,多个滴油通道5分别对应在不同的零部件上方,滴油通道5为波纹管,当油管4在机架1的上端面架设完毕后,可对滴油通道5的出口进行调节,对准各零部件,使油液能精准地粘附在各零部件的周侧。

参照图2和图3,支撑杆14远离油管4的一端固定有磁铁16且于周侧固定有三脚架15,磁铁16便于支撑杆14吸附在机架1的上端面,配合三脚架15后,支撑杆14对油管4的支撑更加稳定,在设备工作的环境下,油管4不容易发生晃动、倾倒的现象。

参照图4和图5,机架1的上端面固定有与油管4的一个端部连通的油缸6,油管4与油缸6之间通过法兰进行密封连接。油管4高于油缸6设置,油管4靠近油缸6的一端弹性连接有阀门板19,阀门板19靠近油管4端壁的一侧与油管4的端壁之间固定有弹簧21,油管4的端壁内则开设有用于阀门板19收纳的容纳槽20。由于油管4的高度高于油缸6的高度,油管4内存在油液时,油管4内的压强高于油缸6内的压强,此时,阀门板19向靠近油缸6的方向运动,进入到容纳槽20内,从而将油管4与油缸6之间的连通处关闭。反之,当油管4内无油液时或油缸6内的液体压强高于油管4内的液体压强时,阀门板19向远离油缸6的方向运动,油管4与油缸6的连通处打开,油液从油缸6进入到油管4内,对油管4内的油液进行添加补充。

参照图5和图6,油缸6为圆柱体筒状,油缸6内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推油杆7,推油杆7的端部于油缸6内套设有橡胶塞18,推油杆7远离橡胶塞18的一端固定有气缸17,气缸17固定在机架1的上端面,通过气缸17推动推油杆7在油缸6内滑移,从而增大油缸6内的压强,使油液向油管4内运动,便于油液从滴油通道5中滴出。

参照图3和图6,推油杆7靠近气缸17的一端固定有检测块13,机架1的上端面于油缸6远离油管4的一端固定有挡块9,挡块9内开设有检测口12,当推油杆7向油缸6的内部滑移,直到触碰到油缸6靠近油管4一端的端壁为止,此时,检测块13进入到检测口12内。检测口12的内壁固定有光线传感器10,挡块9的侧壁固定有与光线传感器10电连接的报警器11。光线传感器10检测到检测块13进入到检测口12内后,报警器11发出报警,提醒工人油缸6内的油液已空。油缸6的侧壁固定有加油阀门8,工人可通过加油阀门8向油缸6内添加油液,不容易遗忘。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油管4通过支撑杆14架设在机架1的上端面,对滴油通道5的出口进行微微调整后,再将油管4与油缸6连通。设备工作后,气缸17同时工作,通过推油杆7持续向油管4内挤入油液,最终油液从滴油通道5滴出,附着在各零部件的周侧,持续地给设备进行加油,保障设备能高效顺利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成型质量。当油缸6内的油液使用完毕后,检测块13会进入到检测口12内,触发报警器11报警,提醒工人及时添加油液。在设备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减少工人遗忘,极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作强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