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步完成内扣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9309发布日期:2020-09-01 17:36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步完成内扣折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步完成内扣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在冲压加工行业中,经常会遇到类似卷圆零件,传统的做法是需要多步成型后才可以完成卷圆的工序,工序繁杂,费时费力,效率低,成本高。

已公开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711134539.6,专利名称:一种折弯冲压模具,申请日:2017-11-1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弯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固定上夹板、折弯冲头、折弯模具平台、气缸、伸缩导柱和固定导套,所述上模座的底部中间设有折弯冲头,所述上模座的底部设有固定上夹板,且所述上模座与固定上夹板的大小一致,所述固定上夹板的中间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折弯冲头为对应结构,所述固定上夹板的底部设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顶部设有折弯模具平台,所述下模座的底部两侧设有气缸,所述下模座的顶部两侧分布有伸缩导柱。该折弯冲压模具,通过在下模座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气缸,且在气缸的顶部设置三个伸缩导柱,便于固定上夹板升降进行折弯冲压模具工作,可有效的控制上模座,使其在工作时带动折弯冲头进行折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步完成内扣折弯模具,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一步完成内扣折弯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上固定板3和卸料板4,上模座1、上垫板2、上固定板3和卸料板4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成为随压力机能够及时运动的上半段;

所述卸料板4与上模座1、上垫板2、上固定板3之间安装有矩形弹簧a12,使两者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所述上固定板3靠近下模组件的一侧安装有驱动块9,所述卸料板4靠近下模组件的一侧安装有折弯凸模13;

所述下模组件位于上模组件的正下方,所述下模组件从上到下包括:下模板5、下固定板6、下垫板7和下模座8,所述下模板5、下固定板6、下垫板7和下模座8之间固定安装;

所述下固定板6内置导向板11,所述下模组件内设置有与导向板11相对滑动的安装在有矩形弹簧b15的滑块10上,所述滑块10设有与驱动块9配合的斜面,

所述在滑块10靠近折弯凸模13的一侧镶有成型块16,所述下模板5对应折弯凸模13设置有折弯凹模14,所述下模板5还设置有定位制件19的导正销17。

优选的,上模座1、上垫板2、上固定板3和卸料板4之间通过等高螺丝18固定。

优选的,导正销17设置在下模板5靠近制件19的一侧,并穿设过制件19。

优选的,驱动块9靠近滑块10斜面的一侧设置有对应的斜面,所述斜面的上下两边均设置有圆角。

优选的,驱动块9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上垫板2靠近下模组件的一侧上。

优选的,导向板1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下垫板7上,所述螺栓设置有多个。

优选的,成型块16的形状与产品形状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驱动块及滑块斜面的驱动设置,实现卷圆折弯工序,提高了效率,制件与折弯凸模及折弯凹模脱离后即可取件,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提高工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

1、上模座;2、上垫板;3、上固定板;4、卸料板;5、下模板;6、下固定板;7、下垫板;8、下模座;9、驱动块;10、滑块;11、导向板;12、矩形弹簧a;13、折弯凸模;14、折弯凹模;15、矩形弹簧b;16、成型块;17、导正销;18、等高螺丝;19、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上固定板3和卸料板4,上模座1、上垫板2、上固定板3和卸料板4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成为随压力机能够及时运动的上半段;

所述卸料板4与上模座1、上垫板2、上固定板3之间安装有矩形弹簧a12,使两者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所述上固定板3靠近下模组件的一侧安装有驱动块9,所述卸料板4靠近下模组件的一侧安装有折弯凸模13;

所述下模组件位于上模组件的正下方,所述下模组件从上到下包括:下模板5、下固定板6、下垫板7和下模座8,所述下模板5、下固定板6、下垫板7和下模座8之间固定安装;

所述下固定板6内置导向板11,所述下模组件内设置有与导向板11相对滑动的安装在有矩形弹簧b15的滑块10上,所述滑块10设有与驱动块9配合的斜面,

所述在滑块10靠近折弯凸模13的一侧镶有成型块16,所述下模板5对应折弯凸模13设置有折弯凹模14,所述下模板5还设置有定位制件19的导正销17。

在使用中,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冲床工作:

上模座1、上垫板2、上固定板3、卸料板4连接的全部原件矩形弹簧a12,驱动块9,折弯凹模13开始下行,折弯凹模13先接触制件19,导正钉17插入制件19中,在继续下行的过程中,折弯凸模13开始对制件19施加一定的作用力,此时卸料板4,折弯凸模13停止下行,

由于上模座1、上垫板2、上固定板3与卸料板4为弹性连接,上模座1继续下行,驱动块9也继续随上模座1继续下行,驱动块9下端斜面接触到滑块10的上端斜面,滑块10在斜面驱动的侧向作用力下,滑块10的移动由导向板11导向,当上模下行至机床的下死点时,制件19移动至折弯凸模13,折弯凹模14的对应部分的贴紧的位置,一步完成内扣折弯冲压成型.

第二步:冲压作业后完成:

冲床滑块开始向上运动,上模座1、上垫板2、上固定板3也开始往上运动,驱动块9向上运动,折弯凸模13和卸料板4先保持不动,在上行的过程中,驱动块9下端斜面与滑块10的斜面逐渐分离,滑块10和成型块16在矩形弹簧b15的作用下复位,这时折弯凸模13和折弯凹模14完全分离,卸料板4继续上行,回到模具的上死点,此时即可取件.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上模座1、上垫板2、上固定板3和卸料板4之间通过等高螺丝18固定。

设置上述结构,起到在工作时整体上模组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导正销17设置在下模板5靠近制件19的一侧,并穿设过制件19。

设置上述结构,折弯首步骤就是将制件19放入导正销17,起到定位作用。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驱动块9靠近滑块10斜面的一侧设置有对应的斜面,所述斜面的上下两边均设置有圆角。

设置上述结构,防止在工作过程中起到摩擦作用,一定的圆滑性,保证工具的使用时间,降低返修率。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驱动块9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上垫板2靠近下模组件的一侧上。

设置上述结构,通过螺栓的使用,保证驱动块9安装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导向板1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下垫板7上,所述螺栓设置有多个。

设置上述结构,通过螺栓的使用,保证导向板11安装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中优选的,成型块16的形状与产品形状相对应。

设置上述结构,不局限成型块16的形状,起到灵活运用的作用,提高产品的使用率。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