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接线盒中金属片与二极管的定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2825发布日期:2020-04-24 21:08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接线盒中金属片与二极管的定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接线盒中金属片与二极管的定位摆放装置。



背景技术:

接线盒中的金属片和二极管需要进行碰焊,而在碰焊之前,需要将二极管放置在金属片指定的位置,然后再进行碰焊,而目前采用人工的方式将二极管放置在金属片指定的位置,工作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接线盒中金属片与二极管的定位摆放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接线盒中金属片与二极管的定位摆放装置,包括工作台和放置金属片的模具,所述模具上开设若干个等距分布的凹槽,凹槽内用于放置金属片,且凹槽内开设用于放置二极管的通孔,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工作台上纵向设置前后运动的第一拖链导轨和辅助滑轨,所述第一拖链导轨和辅助滑轨之间横向设置横梁,所述横梁在第一拖链导轨的驱动下前后运动,所述横梁上设置左右移动的第二拖链导轨,所述第二拖链导轨的滑块上固定设置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的正下方固定设置提料机构;还包括输料轨道和上料机构,所述输料轨道倾斜设置,且输料轨道低的一端连接提料机构,其高的一端连接上料机构;所述第一拖链导轨、辅助滑轨及第二拖链导轨之间的区域内设置四个立柱,所述立柱用于托住和定位模具。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与下压气缸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横向设置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左右两端固定设置夹持头,所述夹持头的下端结构与二极管结构相匹配,所述夹持头的间距与凹槽一致,所述夹持头的下端中心位置还设置吸嘴,所述吸嘴的上端贯穿夹持头且与气管连通,所述气管外接真空气泵。

进一步的,所述提料机构包括提升气缸,所述提升气缸的活塞杆上横向设置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固定设置托架,所述托架位于夹持头的正下方,所述托架的上端结构与二极管结构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输料轨道包括凹形结构的输料底板,所述输料底板上通过立柱固定设置盖板,所述输料底板与盖板之间的间距为二极管输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一对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之间设置转轴和圆杆,所述圆杆位于转轴上方,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驱动电机,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上料套筒,所述上料套筒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上料齿轮,所述圆杆上固定设置一对切刀,所述切刀与上料齿轮外侧相接触,所述切刀之间设置压板,所述压板位于上料齿轮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二极管进行自动摆放,提高工作效率、省时省力,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提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输料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二极管的排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工作台、2模具、3第一拖链导轨、4辅助滑轨、5横梁、6第二拖链导轨、7下压气缸、8放置机构、81连接板、82安装框、83夹持头、84吸嘴、85气管、9提料机构、91提升气缸、92连接杆、93托架、10输料轨道、101输料底板、102盖板、11上料机构、111轴承座、112转轴、113圆杆、114驱动电机、115上料套筒、116上料齿轮、117切刀、118压板、12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一种用于接线盒中金属片与二极管的定位摆放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放置金属片的模具2,模2具上开设若干个等距分布的凹槽,凹槽内用于放置金属片,且凹槽内开设用于放置二极管的通孔,工作台1上纵向设置前后运动的第一拖链导轨3和辅助滑轨4,第一拖链导轨3和辅助滑轨4之间横向设置横梁5,横梁5在第一拖链导轨3的驱动下前后运动,横梁5上设置左右移动的第二拖链导轨6,第二拖链导轨6的滑块上固定设置下压气缸7,下压气缸7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放置机构8,放置机构8的正下方固定设置提料机构9;还包括输料轨道10和上料机构11,输料轨道10倾斜设置,且输料轨道10低的一端连接提料机构9,其高的一端连接上料机构11;第一拖链导轨3、辅助滑轨4及第二拖链导轨6之间的区域内设置四个立柱12,立柱12用于托住和定位模具2。具体的,装有金属片的模具2放置在立柱12上,上料机构11将物料输送至输料轨道10上,由输料轨道10运送至提料机构9,提料机构9将二极管上提,放置装置8夹取二极管后,在第一拖链导轨3和第二拖链导轨6的作用下依次移至金属片的指定位置的上方,然后在下压气缸7的作用下将二极管放置在金属片的指定位置(模具凹槽中的通孔内);本装置上的各部件均通过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参看图2,放置机构8包括与下压气缸固定连接的连接板81,连接板81的下端横向设置安装框82,安装框82的左右两端固定设置夹持头83,夹持头83的下端结构与二极管结构相匹配,夹持头83的间距与凹槽一致,夹持头83的下端中心位置还设置吸嘴84,吸嘴84的上端贯穿夹持头且与气管85连通,气管85外接真空气泵。夹持头83在夹取二极管时,吸嘴84将二极管吸住,二极管与夹持头83及吸嘴84的外部结构匹配,能够确保吸住二极管。

参看图3,提料机构9包括提升气缸91,提升气缸91的活塞杆上横向设置连接杆92,连接杆92的左右两端固定设置托架93,托架93位于夹持头83的正下方,托架93的上端结构与二极管结构相匹配。二极管落在托架93时,托架93在提升气缸91的作用下,托架将二极管送入夹持头83内。

参看图4,输料轨道10包括凹形结构的输料底板101,输料底板101上通过立柱固定设置盖板102,输料底板101与盖板102之间的间距为二极管输送通道。二极管在输料底板101的凹槽内滚动,实现对二极管的输送,而盖板102能够防止二极管在滚动输送时脱落。

参看图5,上料机构11包括一对轴承座111,轴承座111之间设置转轴112和圆杆113,圆杆113位于转轴112上方,转轴112的一端固定设置驱动电机114,转轴112上固定设置上料套筒115,上料套筒115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上料齿轮116,圆杆113上固定设置一对切刀117,切刀117与上料齿轮116外侧相接触,切刀117之间设置压板118,压板118位于上料齿轮116之间。如图6所述,二极管两端的脚由胶带粘住,使二极管排列成一个整体,这样能够达到上料的目的;在上料过程中,二极管两端的脚是放置在上料齿轮116的齿槽中,随着驱动电机114的启动,带动转轴112进行转动,112转动带动齿轮116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上料,当二极管输送至切刀117处,二极管的脚与切刀117接触,并受到切刀117的压力,同时二极管受到压板118的压力,在上料齿轮116的旋转作用下,切刀117对多余的脚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二极管被输送至输料导轨10上,从而实现上料。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