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规范制作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5988发布日期:2020-04-28 20:09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规范制作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作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规范制作工具。



背景技术:

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连接通道是雷电流疏通的重要途径,需要连接规范、接地电阻符合要求。而由于以前杆塔建设与维护过程中时没有统一的要求,接地装置露出地面部分样式多样,杂乱无章,经常因其无序排列,造成隐患,如途经杆塔附近的机械碰断、引起行人磕绊受伤。在近些年的标准化线路改造过程中,更是要求接地装置地面部分要规范美观、易于维护,现阶段没有专用的工具。

现阶段主要是使用人力或临时性的工具来修正,造成制作规范不统一、线路维护不便等缺点,并且在对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进行弯折的过程中费时费力,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规范制作工具,该工具能够实现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的弯折,且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规范制作工具包括固定板、活动板、第一杆件、限位套筒及第二杆件;

固定板固定于第一杆件的端部,固定板的正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输电杆塔接地引线进行限位的限位槽,活动板的一侧轴连接于固定板的背面,活动板另一侧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对输电杆塔接地引线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活动板另一侧的背面设置有转动块;

限位套筒固定于第二杆件的端部;

在工作时,接地引线依次穿过所述限位槽及限位装置,限位套筒套接于转动块上。

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块,两个第一限位块之间有间隙,且两个第一限位块及固定板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

所述第一限位块为长条形结构。

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通槽作为限位槽。

所述限位槽为长条形结构。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个第二限位块,两个第二限位块之间有间隙,工作时,输电杆塔接地引线穿过两个第二限位块之间。

所述第二限位块为圆柱形结构。

所述转动块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限位套筒的内壁为与所述转动块相配合的多边形结构。

第一杆件上及第二杆件上用户手握的位置处套接有防滑套筒,防滑套筒上设置有防滑纹。

第一杆件中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一杆件上其他位置横截面的尺寸;

第二杆件中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二杆件上其他位置横截面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规范制作工具在具体操作时,将输电杆塔接地引线穿过限位槽及限位装置,再将限位套筒套接于转动块上,然后手握第一杆件的端部及第二杆件的端部,通过第二杆件转动限位套筒,限位套筒通过转动块带动活动板转动,活动板在转动的过程中,固定板保持不动,活动板沿轴转动,从而使得输电杆塔接地引线在先限位槽及限位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弯折,以实现输电杆塔接地引线的制作,操作方便、简单,实用性极强。

进一步,限位槽为长条形结构,将输电杆塔接地引线放置于该长条形的限位槽内后,限位效果较好。

进一步,转动块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限位套筒的内壁为与所述转动块相配合的多边形结构,从而避免转动块与限位套筒之间周向位移较大,而导致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弯折效果较差、费时费力的问题。

进一步,第一杆件上及第二杆件上用户手握的位置处套接有防滑套筒,防滑套筒上设置有防滑纹,在操作时,用户手握该防滑套筒,避免出现用户手握不牢靠的问题。

进一步,第一杆件中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一杆件上其他位置横截面的尺寸;第二杆件中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二杆件上其他位置横截面的尺寸,以减轻自重,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杆件1、固定板4及活动板3的连接关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杆件7及限位套筒8的连接关系图。

其中,1为第一杆件、2为限位槽、3为活动板、4为固定板、5为转动块、6为限位装置、7为第二杆件、8为限位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有术语“中心”、“前”、“后”、“左”、“右”、“上”、“下”、“纵向”、“横向”、“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以描述本实用新型和便于简化描述为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规范制作工具包括固定板4、活动板3、第一杆件1、限位套筒8及第二杆件7;固定板4固定于第一杆件1的端部,固定板4的正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输电杆塔接地引线进行限位的限位槽2,活动板3的一侧轴连接于固定板4的背面,活动板3另一侧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对输电杆塔接地引线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6,活动板3另一侧的背面设置有转动块5;限位套筒8固定于第二杆件7的端部。

所述转动块5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限位套筒8的内壁为与所述转动块5相配合的多边形结构,在制作时,将限位套筒8套接于转动块5上,通过限位套筒8的内壁与转动块5的外壁相卡接,从而通过限位套筒8带动活动板3沿活动板3与固定板4的连接轴转动。

第一杆件1与固定板4组成的结构的长度为75mm;第二杆件7与限位套筒8组成的结构的长度为82mm,因此用户手握的位置距固定板4与活动板3连接处的距离较长,根据杠杆原理,可以轻松实现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弯折。

另外,第一杆件1上及第二杆件7上用户手握的位置处套接有防滑套筒,防滑套筒上设置有防滑纹,在制作时,用户手握防滑套筒,避免移动第二杆件7时,用户手滑带来的各种问题。

第一杆件1中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一杆件1上其他位置横截面的尺寸;第二杆件7中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二杆件7上其他位置横截面的尺寸,以减少自重。

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限位套筒8套接于限位块上,在运输及空闲时间,限位套筒8与限位块分离,从而使得第一杆件1及其上的部件与第二杆件7及其上的部件可以分别保存及运输。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所述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规范制作工具包括固定板4、活动板3、第一杆件1、限位套筒8及第二杆件7;固定板4固定于第一杆件1的端部,固定板4的正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输电杆塔接地引线进行限位的限位槽2,活动板3的一侧轴连接于固定板4的背面,活动板3另一侧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对输电杆塔接地引线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6,活动板3另一侧的背面设置有转动块5;限位套筒8固定于第二杆件7的端部。

固定板4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块,两个第一限位块之间有间隙,且两个第一限位块及固定板4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2,第一限位块为长条形结构。

在工作时,接地引线依次穿过所述限位槽2及限位装置6,限位套筒8套接于转动块5上,将输电杆塔接地引线穿过两个限位块之间的间隙以及限位装置6,再将限位套筒8套接于转动块5上,然后手握第一杆件1的端部及第二杆件7的端部,通过第二杆件7转动限位套筒8,限位套筒8通过转动块5带动活动板3转动,活动板3在转动的过程中,固定板4保持不动,活动板3沿轴转动,从而使得输电杆塔接地引线在两个限位块及限位装置6的限位作用下实现弯折,以实现输电杆塔接地引线的制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两个限位块通过焊接、卡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中的一种固定于固定板4上,且两个限位块之间的间距为1.5cm,限位套筒8的内径为4cm。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述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规范制作工具包括固定板4、活动板3、第一杆件1、限位套筒8及第二杆件7;固定板4固定于第一杆件1的端部,固定板4的正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输电杆塔接地引线进行限位的限位槽2,活动板3的一侧轴连接于固定板4的背面,活动板3另一侧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对输电杆塔接地引线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6,活动板3另一侧的背面设置有转动块5;限位套筒8固定于第二杆件7的端部。

在工作时,接地引线依次穿过所述限位槽2及限位装置6,限位套筒8套接于转动块5上。

所述固定板4的表面开设通槽作为限位槽2,所述限位槽2为长条形结构。

该固定板4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先选取钢板,再将钢板的表面加工成台阶形结构,然后在钢板上较厚的一侧加工通槽,该通槽的底部与钢板上较薄一侧的表面齐平,以得到表面开设限位槽2的固定板4。

在工作时,接地引线依次穿过所述限位槽2及限位装置6,限位套筒8套接于转动块5上,将输电杆塔接地引线穿过通槽以及限位装置6,再将限位套筒8套接于转动块5上,然后手握第一杆件1的端部及第二杆件7的端部,通过第二杆件7转动限位套筒8,限位套筒8通过转动块5带动活动板3转动,活动板3在转动的过程中,固定板4保持不动,活动板3沿轴转动,从而使得输电杆塔接地引线在通槽及限位装置6的限位作用下实现弯折,以实现输电杆塔接地引线的制作,采用该实施例,可以有效的提高固定板4的整体性,并且便于加工制作,同时固定板4上的限位槽2的牢固性较好,不容易出现脱落等现象。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所述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规范制作工具包括固定板4、活动板3、第一杆件1、限位套筒8及第二杆件7;固定板4固定于第一杆件1的端部,固定板4的正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输电杆塔接地引线进行限位的限位槽2,活动板3的一侧轴连接于固定板4的背面,活动板3另一侧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对输电杆塔接地引线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6,活动板3另一侧的背面设置有转动块5;限位套筒8固定于第二杆件7的端部。

在工作时,输电杆塔接接地引线依次穿过所述限位槽2及限位装置6,限位套筒8套接于转动块5上。

所述限位装置6包括两个第二限位块,两个第二限位块之间有间隙,工作时,输电杆塔接地引线穿过两个第二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二限位块为圆柱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限位块可以焊接固定于活动板3上,这种连接方式,连接较为牢固,也可以在活动板3上开设有两个螺纹孔,其中,第一螺纹孔对应一个第二限位块,将各第二限位块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内,这种连接方式采用装配式原理,拆卸及安装较为方便,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连接方式。

在工作时,将输电杆塔接地引线穿过限位槽2以及两个第二限位块之间,再将限位套筒8套接于转动块5上,然后手握第一杆件1的端部及第二杆件7的端部,通过第二杆件7转动限位套筒8,限位套筒8通过转动块5带动活动板3转动,活动板3在转动的过程中,固定板4保持不动,活动板3沿轴转动,从而使得输电杆塔接地引线在限位槽2及两个第二限位块的作用下实现弯折,以实现输电杆塔接地引线的制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三可以进行合并,也可以将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三进行合并。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电杆塔接地引下线规范制作工具所用材料,应该具有强度大、密度大及质量轻的特点,同时需要考虑各类接地引线的结构、线经大小、保护帽结构等情况,确保操作简便、重复利用,并且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需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