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压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8624发布日期:2020-04-17 17:4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衬套压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衬套压装工装。



背景技术:

衬套是用于机械部件外,以达到密封、磨损保护等作用的配套件,是指起衬垫作用的环套。如扭梁衬套,其用于安装在扭力梁上,主要作用为:缓和由路面传来的震动或者冲击,以确保扭力梁的稳定性。

通常,衬套装配于机械部件外,是借助于衬套压装工装来实现的,但是,目前的衬套压装工装需要多人配合使用,导致作业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衬套压装工装,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作业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衬套压装工装,该衬套压装工装包括:固定支架、转轴及摇杆,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固定座,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所述固定座并与所述固定支架可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对应所述固定支架的所述固定座的一端用于连接衬套,所述摇杆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其中,所述转轴可在所述摇杆的传动下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及连接梁,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彼此间隔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固定柱背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柱背离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均和所述连接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之间的所述连接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具有内螺纹,所述转轴具有配合所述内螺纹的外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均包括:底柱和连接柱,所述底柱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座连接,另一端和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柱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柱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固定孔位,且所述连接梁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连接柱上的固定孔位,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连接柱上的固定孔位。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柱包括:底柱本体和自所述底柱本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底柱本体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杆,所述底柱本体背离所述延伸杆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延伸杆背离所述底柱本体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柱的底部所开设有孔位;其中,所述连接柱的底部所开设的孔位具有内螺纹,所述延伸杆背离所述底柱本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连接柱底部的孔位内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连接梁的一端被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梁朝向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表面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所述连接梁朝向所述第二夹持臂的表面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夹持臂夹持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且所述第二夹持臂夹持于所述第二限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连接杆,及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彼此相对,且所述第一固定杆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杆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连接轴可拆卸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连接轴的内壁形成有圆弧状的凹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衬套的一端的外侧形成有与所述衬套外侧形状相匹配的环形的套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衬套压装工装,该衬套压装工装包括:固定支架、转轴及摇杆,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固定座,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所述固定座并与所述固定支架可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对应所述固定支架的所述固定座的一端用于连接衬套,所述摇杆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其中,所述转轴可在所述摇杆的传动下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压装工装结构简单,且一个人即可完成扭梁衬套的压装,从而提升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压装工装的一个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压装工装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压装工装的立体拆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压装工装的调节杆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压装工装将扭梁衬套压入扭力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压装工装将扭梁衬套脱离扭力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压装工装将扭梁衬套从扭力梁上脱离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衬套压装工装将扭梁衬套压入扭力梁状态下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8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衬套压装工装,10-固定支架,110-固定座,111-连接杆,112-第一固定杆,113-第二固定杆,114-连接轴,120-第一固定柱,121-底柱,1211-底柱本体,1212-延伸杆,122-连接柱,1221-固定孔位,130-第二固定柱,140-连接梁,141-定位孔,20-转轴,210-套筒,30-摇杆,40-调节杆,410-第一夹持臂,420-第二夹持臂,1-扭力梁,2-扭梁衬套,3-衬套孔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衬套压装工装100,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衬套压装工装100可以包括:固定支架10、转轴20及摇杆30,固定支架10具有固定座110,转轴20穿设于固定支架10的固定座110并与固定支架10可转动的连接,且转轴20对应固定支架10的固定座110的一端用于连接衬套,摇杆30连接于转轴20的另一端;其中,转轴20可在摇杆30的传动下相对于固定支架10转动。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固定支架10用于将转轴20连接衬套的一端对准待装配衬套的衬套孔位;上述中的固定座110用于将衬套压装工装100固定于待装配衬套的机械部件上,如:固定座110用于将衬套压装工装100固定于扭力梁,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方案,下文中的衬套以扭梁衬套为例,那么,待装配衬套的机械部件为扭力梁;上述中的转轴20穿设于固定支架10的固定座110并与固定支架10可转动的连接,则固定座110上可以开设允许转轴20穿过的通孔或者形成有允许转轴20穿过的通孔;上述中的摇杆30连接在转轴20后,其与转轴20之间是相对固定的,那么,摇杆30可以和转轴20一体成型,或者摇杆30可以和转轴20卡接;上述中的摇杆用于驱动转轴20转动,那么,摇杆30可以垂直于转轴20,也可以和转轴20之间形成一钝角或者锐角,只要摇杆30可以带动转轴20转动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上述中的摇杆30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是波浪状,为了使得操作人员操作时更舒适,摇杆30的表面铺设有硅胶等弹性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所示,摇杆30垂直于转轴20,使用时,首先,将固定座110固定于扭力梁上,此时,连接在转轴20的扭梁衬套对准了扭力梁上的衬套孔位;然后,给摇杆30施加外力使得摇杆30以连接转轴20的一端为中心转动,进而带动转轴20转动,转轴20转动时,连接在转轴20的扭梁衬套转动并旋进衬套孔位内;最后,将固定座110从扭力梁上拆卸下来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其一,在固定座固定于扭力梁的同时,转轴上的扭梁衬套正好对准了扭力梁上的衬套孔位,提升了作业效率;其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衬套压装工装结构简单;其三,通过一个人对摇杆施加外力即可完成扭梁衬套的压装,从而提升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其四,摇杆与转轴连接后,摇杆与转轴之间相对固定,防止了转动转轴的摇杆脱离转轴或者与转轴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导致工作量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固定支架1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柱120、第二固定柱130及连接梁140,第一固定柱120和第二固定柱130彼此间隔设于固定座110的一侧,且第一固定柱120背离固定座110的一端和第二固定柱130背离固定柱110的一端均和连接梁140连接;其中,第一固定柱120和第二固定柱130之间的连接梁140开设有定位孔141,转轴20穿设于定位孔141。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第一固定柱120和第二固定柱130彼此间隔设于固定座110的一侧,那么,第一固定柱120、第二固定柱130可以均与固定座110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实现固定连接;上述中的连接梁140设置在第一固定柱120背离固定座110的一端和第二固定柱130背离固定柱110的一端,且与第一固定柱120和第二固定柱130连接,那么,连接梁140可以与第一固定柱120、第二固定柱130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实现固定连接;上述中的连接梁140上开设有容转轴20穿设的定位孔141,在这里,连接梁140可以是一个整体,其上开设有定位孔141,也可以是连接梁140包括:第一连接梁(图中未示出)和第二连接梁(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梁上形成有第一凹部,第二连接梁上形成有第二凹部,将第一连接梁的第一凹部朝向第二连接梁的第二凹部,继而将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以使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共同限定出定位孔141。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141限定转轴20的上端仅能在定位孔141内转动,使得转轴20在摇杆30的传动下更好的相对于固定支架10转动,减少了转轴20倾斜的几率;同时,在衬套压装工装100通过固定座110固定在扭力梁上后,定位孔141对准的是扭力梁上的衬套孔位,从而使得穿设于定位孔141的转轴20连接扭梁衬套的一端对准了扭力梁上的衬套孔位。

优选地,定位孔141的内径等于转轴20的外径,由此,使得转轴20在摇杆30的传动下更好的相对于固定支架10转动,防止了转轴20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定位孔141具有内螺纹,转轴20具有配合内螺纹的外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所示,第一固定柱120和第二固定柱130均可以包括:底柱121和连接柱122,底柱121的一端和固定座110连接,另一端和连接柱122的底部连接,连接柱122沿垂直于连接柱12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固定孔位1221,且连接梁140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固定柱120的连接柱的固定孔位,另一端穿设于第二固定柱130的连接柱的固定孔位。

在这里,组装衬套压装工装100时,先将连接梁140与第一固定柱120的连接柱、第二固定柱130的连接柱连接,进而将连接梁140套设于转轴20上,再将第一固定柱120的底柱和第一固定柱120的连接柱连接,第二固定柱130的底柱和第二固定柱130的连接柱连接,最后连接连接座110、摇杆30即可;或者,可以先将第一固定柱120的底柱和第二固定柱120的连接柱连接,第二固定柱130的底柱和第二固定柱130的连接柱连接,进而将连接梁140与第一固定柱120的连接柱、第二固定柱130的连接柱连接,再将转轴自连接梁140的底部穿入并从连接梁140的顶部穿出,最后连接连接座110、摇杆30即可;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组装顺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仍然参见图3所示,底柱121可以包括:底柱本体1211和自底柱本体1211的一端向远离底柱本体1211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杆1212,底柱本体1211背离延伸杆1212的一端和固定座110连接,延伸杆1212背离底柱本体1211的一端伸入连接柱122的底部所开设有孔位;其中,连接柱122底部所开设的孔位具有内螺纹,延伸杆1212背离底柱本体1211的一端具有与连接柱122底部的孔位内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由此,延伸杆1212旋进连接柱122底部的孔位内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所示,固定支架10还可以包括:调节杆40,调节杆40的一端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夹持臂410和第二夹持臂420,连接梁140的一端被夹持于第一夹持臂410和第二夹持臂420之间,具体实施时,操作人员可以一只手握住调节杆40以更好的固定柱固定支架10,另一只手可以施力于摇杆30,从而可以更好的施力于摇杆30。

进一步地,为了使的调节杆40和连接梁140之间连接结构更牢固,连接梁140朝向第一夹持臂410的表面形成有第一限位槽(图中未示出),连接梁140朝向第二夹持臂420的表面形成有第二限位槽(图中未示出),第一夹持臂410夹持于第一限位槽,且第二夹持臂420夹持于第二限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固定座110包括:连接杆111,及连接在连接杆111两端的第一固定杆112和第二固定杆113,第一固定杆112和第二固定杆113彼此相对,且第一固定杆112背离连接杆111的一端和第二固定杆113背离连接杆111的一端通过连接轴114可拆卸的连接。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连接杆111可以与第一固定杆112、第二固定杆113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上述中的连接轴114可以与第一固定杆112、第二固定杆113均通过螺栓连接,那么,使用时,拆卸连接轴114和第一固定杆112之间的螺栓使连接轴114和第一固定杆112之间断开,进而将扭力梁穿设并固定于第一固定杆112、连接杆111及第二固定杆113之间,最后将连接轴114和第一固定杆112重新通过螺栓固定,由此,将扭力梁固定在固定座110的连接杆111、第一固定杆112、第二固定杆113及连接轴114之间;当然,也可以是拆卸连接轴114和第二固定杆113之间的螺栓使连接轴114和第二固定杆113断开,进而将扭力梁穿设并固定于第一固定杆112、连接杆111及第二固定杆113之间,最后将连接轴114和第二固定杆113重新通过螺栓固定,由此,将扭力梁固定在固定座110的连接杆111、第一固定杆112、第二固定杆113及连接轴114之间。

优选地,固定座110的内壁形状与待装配衬套的机械部件的外壁形状相同,在固定座110固定在待装配衬套的机械部件后,待装配衬套的机械部件的外壁抵接固定座110的内壁,举例来讲,待装配衬套的机械部件为扭力梁,扭力梁和固定座110连接后,扭力梁的外壁抵接连接杆111、第一固定杆112、第三固定杆113及连接轴114所构成的固定座110的内壁。

进一步地,参见图3-图9所示,连接杆111朝向连接轴114的内壁形成有圆弧状的凹面,以与扭力梁1的衬套孔位3处的外壁相适配,以使固定座110和扭力梁1之间的连接的更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9所示,扭力梁1具有主梁,及分别连接在主梁两端的第一副梁和第二副梁,而扭梁衬套2是需要装配在第一副梁和第二副梁的端部,在将固定座110固定于扭力梁1上时,参见图5所示,连接杆111的凹面抵接第一副梁的衬套孔位3的外壁,而连接轴114的内侧抵接主梁另一侧的外壁,由此,将固定座110固定于扭力梁1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及图5所示,转轴20连接衬套的一端的外侧形成有与衬套末端的外侧形状相匹配的环形的套筒210,使用时,扭梁衬套2套设于转轴20且扭梁衬套2至少部分位于套筒210内并固定在其内。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转轴20连接衬套的一端的外侧形成有与衬套末端的外侧形状相匹配的环形的套筒210,换言之,套筒210的内径和扭梁衬套的外径相同,在使用时,扭梁衬套2穿设于转轴20,且扭梁衬套2的末端伸入并固定于套筒210内,由于套筒210的形状和扭梁衬套2的末端的形状相匹配,使得伸入套筒210后的扭梁衬套2的外壁贴合于套筒210的内壁,由此,将扭梁衬套2更好的固定在套筒210内,防止了扭梁衬套2绕转轴20自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