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刀柄与刀身焊接的夹紧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0475发布日期:2020-05-06 23:00阅读:20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刀柄与刀身焊接的夹紧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刀柄与刀身焊接的夹紧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菜刀是一种厨房用具,主要用途是切食材或者食材雕花等。可分为不锈钢刀与铁刀,也可分为中式菜刀、日式菜刀和洋式菜刀。国产菜刀里,主要有不锈钢刀与碳钢刀:碳钢刀老百姓俗称“铁刀”,锋利度高。不锈钢刀是在碳钢刀的基础上,增加了防锈、防腐蚀性的铬、钼钒等元素,所以外观更加干净、美观,不易生锈,打理比较简单,高硬度钢材的锋利度,比如8铬、9铬、大马士等,甚至超过碳钢刀。

家用菜刀多为刀柄与刀身焊接而成,如今焊接菜刀时,都是将刀身通过台虎钳固定,然后手持刀柄进行焊接,这种方式不仅焊接精度不高,同时还十分消耗体力,导致焊接菜刀十分麻烦,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刀柄与刀身焊接的夹紧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刀柄与刀身焊接的夹紧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刀柄与刀身,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刀柄和刀身,来调节刀柄到刀身的距离。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刀柄与刀身焊接的夹紧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一侧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的刀身固定机构,所述底座上端另一侧设有与刀身固定机构相匹配的刀柄固定机构;所述刀身固定机构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定钳,所述定钳下侧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螺杆另一端贯穿转动连接有动钳,所述动钳两侧设有与螺杆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所述动钳下端装配有与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滑槽,所述刀柄固定机构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两个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均装配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装配座,所述装配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侧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正面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靠圆心一侧向另一侧顺时针方向弧形延伸,所述装配座设有四个与转盘相匹配的l形支撑柱,四个所述l形支撑柱均装配有卡爪,所述弧形槽装配有与卡爪固定连接的圆柱形凸台,所述转轴设有棘轮齿,所述棘轮齿绕转轴侧面均匀分布,所述装配座设有与棘轮齿相匹配的棘爪,所述棘爪装配有与装配座固定连接的弹簧,所述棘爪下侧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转轴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

采用本实用新型,限位块用于动钳限位,当螺杆前后移动时,两侧的限位块便能带动动钳一起前后移动;夹紧刀身时,将刀身置于定钳和动钳之间,通过底座、定钳、螺杆、第一把手、动钳、限位块和第一滑槽的相互配合,使用者正向旋转螺杆,使动钳向定钳移动,这样便能夹紧刀身,防止刀身移动;设置一对刀身固定机构,用于进一步夹紧刀身,防止刀身在焊接时产生移动;同理,当需要取下刀身时,反向旋转螺杆便能取下刀身;l形支撑柱上装配有卡爪,且卡爪可以在l形支撑柱上滑动;夹紧刀柄时,将刀柄置于四个卡爪之间,通过装配座、转轴、转盘、弧形槽、l形支撑柱、卡爪、圆柱形凸台和第二把手的相互配合,使用者通过第二把手正向转动转盘,使弧形槽带动圆柱形凸台向转盘圆心运动,四个圆柱形凸台便带动四个卡爪向转盘圆心运动,这样便能夹紧刀柄,防止刀柄移动;通过棘轮齿、棘爪、弹簧和转轴的配合,使转盘在固定刀柄后不会松动;当需要调整刀柄与刀身之间的距离时,通过第二滑槽、滑块、紧固螺栓和装配座的相互配合,前后移动装配座便能调整刀柄与刀身之间的距离,通过拧紧紧固螺栓便能固定装配座,这样能防止刀柄与刀身焊接时移动;当需要取下刀柄时,下拉拉绳,松开棘爪,再反向旋转转盘便能取下刀柄。

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刀柄与刀身,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刀柄和刀身,来调节刀柄到刀身的距离。

进一步限定,所述动钳和定钳相向一侧均设有第一橡胶垫。这样的结构,能保护刀身在夹紧时不被损伤。

进一步限定,所述卡爪夹紧侧均设有第二橡胶垫。这样的结构,能保护刀柄在夹紧时不被损伤。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把手为十字形状。这样的结构,便于转动转轴。

进一步限定,所述紧固螺栓上端设有条形把手。这样的结构,便于转动紧固螺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底座、定钳、螺杆、第一把手、动钳、限位块和第一滑槽的相互配合,使螺杆正向旋转,并带动动钳向定钳移动,这样便能夹紧刀身,防止刀身移动;

2、设置一对刀身固定机构,用于进一步夹紧刀身,防止刀身在焊接时产生移动;

3、通过装配座、转轴、转盘、弧形槽、l形支撑柱、卡爪、圆柱形凸台和第二把手的相互配合,使转盘正向转动,并带动四个卡爪向转盘圆心运动,这样便能夹紧刀柄,防止刀柄移动;

4、动钳和定钳相向一侧均设有第一橡胶垫,这样的结构能保护刀身在夹紧时不被损伤;

5、卡爪夹紧侧均设有第二橡胶垫,这样的结构能保护刀柄在夹紧时不被损伤。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刀柄与刀身焊接的夹紧固定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刀柄与刀身焊接的夹紧固定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刀柄与刀身焊接的夹紧固定装置实施例的刀柄固定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刀柄与刀身焊接的夹紧固定装置实施例的刀柄固定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底座1、定钳2、螺杆21、第一把手211、动钳22、限位块221、第一滑槽23、第二滑槽3、滑块31、紧固螺栓32、装配座33、转轴4、转盘41、弧形槽42、l形支撑柱43、卡爪44、圆柱形凸台45、棘轮齿5、棘爪51、弹簧52、拉绳53、第二把手54、第一橡胶垫6、第二橡胶垫61、条形把手6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刀柄与刀身焊接的夹紧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端一侧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的刀身固定机构,底座1上端另一侧设有与刀身固定机构相匹配的刀柄固定机构;刀身固定机构包括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定钳2,定钳2下侧螺纹连接有螺杆21,螺杆2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211,螺杆21另一端贯穿转动连接有动钳22,动钳22两侧设有与螺杆21固定连接的限位块221,动钳22下端装配有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第一滑槽23,刀柄固定机构包括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两个第二滑槽3,两个第二滑槽3均装配有滑块31,两个滑块31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32,两个滑块31之间固定连接有装配座33,装配座33转动连接有转轴4,转轴4一侧固定连接有转盘41,转盘41正面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弧形槽42,弧形槽42靠圆心一侧向另一侧顺时针方向弧形延伸,装配座33设有四个与转盘41相匹配的l形支撑柱43,四个l形支撑柱43均装配有卡爪44,弧形槽42装配有与卡爪44固定连接的圆柱形凸台45,转轴4设有棘轮齿5,棘轮齿5绕转轴4侧面均匀分布,装配座33设有与棘轮齿5相匹配的棘爪51,棘爪51装配有与装配座33固定连接的弹簧52,棘爪51下侧固定连接有拉绳53,转轴4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54。

采用本实用新型,限位块221用于动钳22限位,当螺杆21前后移动时,两侧的限位块221便能带动动钳22一起前后移动;夹紧刀身时,将刀身置于定钳2和动钳22之间,通过底座1、定钳2、螺杆21、第一把手211、动钳22、限位块221和第一滑槽23的相互配合,使用者正向旋转螺杆21,使动钳22向定钳2移动,这样便能夹紧刀身,防止刀身移动;设置一对刀身固定机构,用于进一步夹紧刀身,防止刀身在焊接时产生移动;同理,当需要取下刀身时,反向旋转螺杆21便能取下刀身;l形支撑柱43上装配有卡爪44,且卡爪44可以在l形支撑柱43上滑动;夹紧刀柄时,将刀柄置于四个卡爪44之间,通过装配座33、转轴4、转盘41、弧形槽42、l形支撑柱43、卡爪44、圆柱形凸台45和第二把手54的相互配合,使用者通过第二把手54正向转动转盘41,使弧形槽42带动圆柱形凸台45向转盘41圆心运动,四个圆柱形凸台45便带动四个卡爪44向转盘41圆心运动,这样便能夹紧刀柄,防止刀柄移动;通过棘轮齿5、棘爪51、弹簧52和转轴4的配合,使转盘41在固定刀柄后不会松动;当需要调整刀柄与刀身之间的距离时,通过第二滑槽3、滑块31、紧固螺栓32和装配座33的相互配合,前后移动装配座33便能调整刀柄与刀身之间的距离,通过拧紧紧固螺栓32便能固定装配座33,这样能防止刀柄与刀身焊接时移动;当需要取下刀柄时,下拉拉绳53,松开棘爪51,再反向旋转转盘41便能取下刀柄。

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刀柄与刀身,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刀柄和刀身,来调节刀柄到刀身的距离。

优选,动钳22和定钳2相向一侧均设有第一橡胶垫6。这样的结构,能保护刀身在夹紧时不被损伤。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他能保护刀身在夹紧时不被损伤的结构。

优选,卡爪44夹紧侧均设有第二橡胶垫61。这样的结构,能保护刀柄在夹紧时不被损伤。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他能保护刀柄在夹紧时不被损伤的结构。

优选,第二把手54为十字形状。这样的结构,便于转动转轴4。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他便于转动转轴4的结构。

优选,紧固螺栓32上端设有条形把手62。这样的结构,便于转动紧固螺栓32。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其他便于转动紧固螺栓32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