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装置及电池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7897发布日期:2020-07-04 01:1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焊接装置及电池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接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得了广泛的应用,电芯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芯的电芯主体的端面上完成贴胶作业后,还需要在电芯的极耳上焊接柔性电路板。而现有的焊接装置的通用性性较差,不能用于在多种规格的电芯上焊接柔性电路板,每次在不同规格的电芯上焊接柔性电路板时,均需要使用专用的焊接装置来完成,费时费力,影响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装置及电池生产线,通用性强,可以适应多种规格的电芯和柔性电路板的焊接。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焊接装置,所述焊接装置位于第一承载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待焊接件,包括:

固定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机构的上方,所述固定机构被配置为压紧所述待焊接件于所述第一承载机构上,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压紧组件和第二压紧组件,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压紧组件能够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以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

激光焊接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的上方,且被配置为对所述待焊接件进行焊接。

作为一种焊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激光焊接机构包括焊接组件和焊接升降驱动组件,所述焊接升降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焊接组件上下运动,以调整所述焊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承载机构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焊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焊接升降驱动组件包括:

焊接安装架;

焊接驱动件,其设置于所述焊接安装架上;

焊接丝杠,所述焊接丝杠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焊接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焊接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

焊接丝杠螺母,其套设于所述焊接丝杠上,且所述焊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焊接丝杠螺母上。

作为一种焊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激光焊接机构还包括焊接导向组件,所述焊接导向组件包括:

焊接导向滑轨,其与所述焊接丝杠平行设置;

焊接导向滑块,其设置于所述焊接组件上,并滑动配合于所述焊接导向滑轨上。

作为一种焊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焊接驱动件为驱动手轮。

作为一种焊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压紧驱动组件,所述压紧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升降,以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机构。

作为一种焊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紧驱动组件包括:

压紧安装架;

压紧升降驱动件,其设置于所述压紧安装架上;

压紧承载板,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压紧承载板上,所述压紧升降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紧承载板相连。

作为一种焊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压紧升降导向组件,所述压紧升降导向组件包括:

压紧升降导向滑轨,其设置于所述压紧安装架上,并沿竖直方向延伸;

压紧升降导向滑块,其设置于所述压紧承载板上,并滑动配合于所述压紧升降导向滑轨。

作为一种焊接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压紧块和第一压紧水平驱动件,所述第一压紧水平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压紧块沿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包括第二压紧块和第二压紧水平驱动件,所述第二压紧水平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压紧块沿水平方向移动,以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压紧块。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线,包括如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焊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焊接装置,通过设置激光焊接机构,用于将柔性电路板焊接于电芯上;通过设置固定机构,用于将待焊接件压紧于第一承载机构上,实现待焊接件的固定;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压紧组件和第二压紧组件,且第一压紧组件和第二压紧组件能够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以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电芯的压紧,通用性较强,省时省力,能够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线,包括上述焊接装置,通过设置上述焊接装置,使该电池生产线能够连续生产,不需要停机重新安装合适的焊接装置,节省生产时间,生产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中第一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中第一抓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中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中夹具启闭机构和第一承载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是图5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中第一承载机构隐去固定夹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中夹具启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中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中激光焊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中焊点整形装置和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焊接装置;11-激光焊接机构;111-焊接升降驱动组件;1111-焊接安装架;1112-焊接驱动件;1113-焊接丝杠;1114-焊接丝杠螺母;112-焊接组件;113-焊接导向组件;1131-焊接导向滑轨;1132-焊接导向滑块;12-固定机构;121-第一压紧组件;1211-第一压紧块;1212-第一压紧水平驱动件;122-第二压紧组件;1221-第二压紧块;1222-第二压紧水平驱动件;123-压紧驱动组件;1231-压紧安装架;1232-压紧升降驱动件;1233-压紧承载板;124-压紧升降导向组件;1241-压紧升降导向滑轨;1242-压紧升降导向滑块;

2-工作台;21-转盘;22-旋转驱动机构;23-第二承载机构;24-第一承载机构;241-夹具;2411-活动夹紧板;2412-固定夹紧板;242-楔形块;243-固定承载块;2431-避让孔;

3-第一抓取装置;31-第一驱动源;32-第一旋转臂;33-第二驱动源;34-第二旋转臂;35-第一升降驱动源;36-吸盘;

4-焊点整形装置;41-上整形板;42-下整形板;43-整形水平驱动件;

5-检测装置;51-ccd检测件;52-背光源;

6-上料装置;61-第一上料机构;611-上料驱动源;612-上料平台;613-上料移动驱动源;614-传动带;615-主动轮;616-驱动轮;617-皮带;618-张紧轮;

7-次品传送装置;

8-夹具启闭机构;81-启闭驱动件;82-启闭驱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线,用于电芯的生产制造。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在电芯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极耳,需要将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modulation,pcm)板和柔性电路板焊接于电芯的极耳上,其中,pcm板位于柔性电路板和电芯的极耳之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包括工作台2和围设于工作台2外周的第一抓取装置3、第二抓取装置(图中未示出)、焊接装置1、焊点整形装置4和检测装置5。其中,工作台2用于承载待焊接的第一工件,第一抓取装置3被配置为抓取待焊接的第一工件并将其转移至工作台2上,第二抓取装置被配置为抓取待焊接的第二工件并将其转移至工作台2上,焊接装置1被配置为将第二工件焊接于第一工件上,焊点整形装置4被配置为对完成焊接的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上的焊点进行整形,检测装置5被配置为检测完成整形的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焊接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件具体指电芯,第二工件具体指柔性电路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还可以是其他需要焊接在一起的零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pcm板利用人工上料。

通过设置工作台2和围设于工作台2外周的第一抓取装置3、第二抓取装置、焊接装置1、焊点整形装置4和检测装置5,使该电池生产线的结构紧凑、占地面积较小,车间的利用率较高,方便操作人员集中管理。工作时,第一抓取装置3能够完成电芯的上料,第二抓取装置能够完成柔性电路板的上料,焊接装置1能够将柔性电路板和pcm板焊接于电芯上,焊点整形装置4能够对完成焊接的电芯上的焊点进行整形,检测装置5能够检测完成整形的电芯的表面质量。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通过工作台2、第一抓取装置3、第二抓取装置、焊接装置1、焊点整形装置4和检测装置5之间的相互配合,保证了成品的质量,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该电池生产线还包括上料装置6和下料装置,上料装置6用于承接上一工序,下料装置用于承接下一工序。通过设置上料装置6和下料装置,能够实现电芯和柔性电路板的上下料作业,自动化程度较高,保证产线连续。

具体地,上料装置6包括第一上料机构61和第二上料机构(图中未示出),第一上料机构61用于承接上一工序传输的电芯,第二上料机构用于承接上一工序传输的柔性电路板,第一抓取装置3能够抓取第一上料机构61上的电芯并转移至工作台2上,第二抓取装置能够抓取第二上料机构上的柔性电路板并将其转移至工作台2上,另外,第一抓取装置3还能够将完成检测的电芯转移至下料装置上。

优选地,该电池生产线还包括次品传送装置7,当检测装置5检测的完成焊接的电芯不合格时,第一抓取装置3还能够将不合格的电芯转移至次品传送装置7,不影响作业效率,保证成品品质。

为了保证第一上料机构61对第一工件的稳定输送,如图2所示,第一上料机构61包括上料驱动源611、上料平台612、上料移动驱动源613及传动带614,上料驱动源611具体为上料电机,上料驱动源611的输出端通过丝杠螺母副连接于上料平台612,随着上料驱动源611的驱动,带动上料平台612的移动。在上料平台612上设置有上料移动驱动源613,上料移动驱动源613具体为移动电机,在上料平台612上转动设置有主动轮615和从动轮,上料移动驱动源613的输出端连接于主动轮615,在主动轮615和驱动轮616之间张紧绕设有皮带617,上料移动驱动源613驱动主动轮615的转动并带动皮带617的移动,使得驱动轮616进行转动。为了保证皮带617的张紧效果,在皮带617的一侧还设置有张紧轮618,起到了张紧的作用,保证了传动连接的可靠性。随着驱动轮616的转动,在驱动轮616和从动轮之间张紧绕设有传动带614,传动带614上用于承载待焊接的电芯,在驱动轮616的带动下,使得待焊接的电芯可以通过传动带614进行输送。

通过设置上料驱动源611和上料平台612,实现了传动带614的整体移动,从而实现传动带614和旋转平台611之间的位置调节,具有操作灵活性;同时,通过设置上料移动驱动源613和传动带614,保证了待焊接的电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整齐输送。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上料机构、下料装置和次品传送装置7均与第一上料机构61的结构和原理类似,区别仅在于设置位置不同,故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第一抓取装置3可以为机械手或者工业机器人,第一抓取装置3具体包括第一驱动源31、第一旋转臂32、第二驱动源33、第二旋转臂34、第一升降驱动源35及吸盘36,第一驱动源31和第二驱动源33均具体可以为旋转电机,第一驱动源31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旋转臂32,第一驱动源31能够驱动第一旋转臂32转动。在第一旋转臂32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源33,第二驱动源33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旋转臂34,第二驱动源33能够驱动第二旋转臂34转动。在第二旋转臂34上设置有第一升降驱动源35,第一升降驱动源35的输出端连接于吸盘36,第一升降驱动源35能够驱动吸盘36沿竖直方向向靠近或者远离电芯的方向移动。吸盘36连通于真空发生器,在真空发生器抽取真空的作用下,以将电芯进行吸附。

通过设置第一驱动源31、第一旋转臂32、第二驱动源33和第二旋转臂34,实现了多个自由度的转动,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上下料的灵活性;通过设置第一升降驱动源35和吸盘36,第一升降驱动源35驱动吸盘36的移动,保证了抓取电芯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对电芯的抓取和对位的准确性,在工作台2和第一上料机构61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件(图中未示出),第一抓取装置3从第一上料机构61上吸取电芯,先将电芯转移至第一定位件上方,第一抓取装置3无需放下电芯,实现电芯与第一抓取装置3的相对位置识别,然后将电芯进一步转移至第二承载机构23上。具体地,第一定位件可以采用红外传感器或者ccd工业相机进行位置检测,以实现位置定位的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抓取装置3和第二抓取装置的结构和原理类似,区别仅在于,第一抓取装置3用于将第一上料机构61上的电芯抓取至工作台2上并将完成检测的电芯选择性转移至下料装置或者次品传送装置7上,第二抓取装置抓取第二上料机构上的柔性电路板并将其转移至工作台2上,第一抓取装置3和第二抓取装置抓取的对象不同。可以理解的是,在工作台2和第二上料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定位件与第一定位件的结构和原理类似,区别仅在于设置位置的不同,且第二定位件能够保证对柔性电路板的抓取和对位的准确性。

如图4所示,工作台2包括转盘21、旋转驱动机构22、第一承载机构24和第二承载机构23,旋转驱动机构22被配置为驱动转盘21旋转,第一承载机构24用于承载待焊接的柔性电路板和pcm板,第二承载机构23用于承载待焊接的电芯,第一承载机构24和第二承载机构23沿转盘21的径向并列分布。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电芯的电芯主体置于第二承载机构23上,电芯的极耳置于第一承载机构24上,柔性电路板放置于第一承载机构24上,通过人工上料将pcm板置于极耳与柔性电路板之间。焊接时,焊接装置1将柔性电路板和pcm板同时焊接至电芯的极耳上。

优选地,第一承载机构24和第二承载机构23均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承载机构24和第二承载机构23沿转盘21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一承载机构24均能够固定一个柔性电路板,相应地,每个第二承载机构23均能够固定一个电芯。本实施例优选第一承载机构24和第二承载机构23的数量均为六个,相邻两个第二承载机构23之间的夹角大约为60°,每个第二承载机构23对应一个工位,其分别为电芯上下料工位、柔性电路板上料工位、pcm上料工位、焊接工位、整形工位及检测工位。旋转驱动机构22具体为旋转电机,旋转驱动机构22的输出端连接于转盘21,旋转驱动机构22能够驱动转盘21并带动第一承载机构24和第二承载机构23转动,使得每一个第一承载机构24和第二承载机构23均能够依次经过电芯上下料工位、柔性电路板上料工位、pcm上料工位、焊接工位、整形工位及检测工位,以完成对应的操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机构24和第二承载机构23的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生产。

为了实现第一承载机构24对柔性电路板和pcm板的夹紧,如图5-图8所示,第一承载机构24包括夹具241,夹具241用于夹紧待焊接的柔性电路板和pcm板。

进一步地,该电池生产线还包括夹具启闭机构8,夹具启闭机构8被配置为驱动夹具241的启闭,以夹紧或者松开柔性电路板和pcm板。优选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夹具启闭机构8设置于第一承载机构24的下方,为了节省夹具启闭机构8的数量以及降低制造成本,在电芯上下料工位、柔性电路板上料工位和pcm上料工位上设置有夹具启闭机构8,而在焊接工位、整形工位及检测工位上不设置夹具启闭机构8,这样可以简化该电池生产线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夹具启闭机构8也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承载机构24为一体,同样能够实现上述功能。

具体地,如图6-图8所示,夹具241包括活动夹紧板2411和固定夹紧板2412,待焊接的柔性电路板和pcm板设置于活动夹紧板2411和固定夹紧板2412之间,活动夹紧板2411上设置有楔形块242,夹具启闭机构8包括启闭驱动件81和启闭驱动辊82,启闭驱动辊82转动设置于启闭驱动件81的输出端,启闭驱动辊82能够抵接于楔形块242的楔形面上,以驱动活动夹紧板2411靠近或者远离固定夹紧板2412。通过楔形块241上的楔形面,可以将启闭驱动辊82沿竖直方向的运动转化为楔形块241在水平方向的运动。通过将启闭驱动辊82转动设置于启闭驱动件81的输出端,可以减少启闭驱动辊82与楔形块242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两者之间的磨损,延长启闭驱动辊82和楔形块242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夹紧板2411和楔形块242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零件组装的环节,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机构24还包括固定承载块243,固定承载块243起到了对夹具241整体支撑的作用,如图7所示,固定承载块243上设置有避让孔2431,楔形块242与避让孔2431相对设置,启闭驱动件81能够驱动启闭驱动辊82向上运动穿过避让孔2431,并抵接于楔形块242的楔形面上,从而推动活动夹紧板2411向远离固定夹紧板2412的方向运动,以使夹具241打开。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焊接装置1包括激光焊接机构11和固定机构12,其中,固定机构12设置于第一承载机构24的上方,固定机构12被配置为压紧电芯的极耳于第一承载机构24上,固定机构12包括第一压紧组件121和第二压紧组件122,第一压紧组件121和第二压紧组件122能够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以调节两者之间的距离;激光焊接机构11设置于固定机构12的上方,且被配置为将柔性电路板和pcm板焊接于电芯上。

通过设置第一压紧组件和第二压紧组件,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可调,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电芯的压紧,通用性较强,省时省力,能够提高该电池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9-图10所示,激光焊接机构11包括焊接组件112和焊接升降驱动组件111,焊接升降驱动组件111被配置为驱动焊接组件112上下运动,以调整焊接组件112与第一承载机构24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焊接升降驱动组件111包括焊接安装架1111、焊接驱动件1112、焊接丝杠1113和焊接丝杠螺母1114,焊接驱动件1112设置于焊接安装架1111上,焊接丝杠1113沿竖直方向延伸,焊接丝杠1113的一端与焊接驱动件1112的输出端相连,焊接丝杠螺母1114套设于焊接丝杠1113上,且焊接组件112设置于焊接丝杠螺母1114上。优选地,焊接安装架1111上还设置有刻度线,焊接组件112上设置有指针,可以精确控制焊接组件112升降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焊接驱动件1112为驱动手轮,通过人工调节焊接组件112的升降过程,操作人员可以边观察刻度线和指针,边进行调节,保证焊接组件112升降过程的精确性。

优选地,激光焊接机构11还包括焊接导向组件113,焊接导向组件113用于在焊接组件112的升降过程中提供导向。具体地,焊接导向组件113包括焊接导向滑轨1131和焊接导向滑块1132,焊接导向滑轨1131与焊接丝杠1113平行设置,焊接导向滑块1132设置于焊接组件112上,并滑动配合于焊接导向滑轨1131上。通过设置焊接导向组件113,可以保证焊接组件112升降过程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固定机构12还包括压紧驱动组件123,压紧驱动组件123被配置为驱动第一压紧组件121和第二压紧组件122升降,以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承载机构24,从而实现对电芯的极耳的压紧或者松开。

进一步地,压紧驱动组件123包括压紧安装架1231、压紧升降驱动件1232和压紧承载板1233,压紧升降驱动件1232设置于压紧安装架1231上,第一压紧组件121和第二压紧组件122均设置于压紧承载板1233上,压紧升降驱动件1232的输出端与压紧承载板1233相连。

优选地,固定机构12还包括压紧升降导向组件124,压紧升降导向组件124用于为第一压紧组件121和第二压紧组件122的升降过程提供导向。具体地,压紧升降导向组件124包括压紧升降导向滑轨1241和压紧升降导向滑块1242,压紧升降导向滑轨1241设置于压紧安装架1231上,并沿竖直方向延伸,压紧升降导向滑块1242设置于压紧承载板1233上,并滑动配合于压紧升降导向滑轨1241。通过设置压紧升降导向组件124,可以保证第一压紧组件121和第二压紧组件122的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压紧组件121包括第一压紧块1211和第一压紧水平驱动件1212,第一压紧水平驱动件1212能够驱动第一压紧块1211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二压紧组件122包括第二压紧块1221和第二压紧水平驱动件1222,第二压紧水平驱动件1222能够驱动第二压紧块1221沿水平方向移动,以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压紧块1211。

优选地,第一压紧组件121与压紧承载板1233之间、以及第二压紧组件122与压紧承载板1233之间均设置有弹簧,弹簧起到缓冲的作用,可以避免在第一压紧块1211和第二压紧块1221在向下运动时,与电芯的极耳发生刚性接触,损坏电芯的极耳。

优选地,第一压紧块1211和第二压紧块1221上设置有让位孔,焊接组件112发射的激光可以通过让位孔实现电芯的极耳与pcm板和柔性电路板的焊接过程。

进一步地,在焊接装置1完成对pcm板和柔性电路板与电芯的极耳的焊接之后,需要对其上的焊点进行整形。如图12所示,焊点整形装置包括上整形板41、下整形板42、整形升降驱动组件和整形水平驱动件43,上整形板41位于第一承载机构24的上方,下整形板42位于第一承载机构24的下方,整形升降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上整形板41和下整形板42沿竖直方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承载机构24,整形水平驱动件43被配置为驱动上整形板41和下整形板42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承载机构24。通过设置整形升降驱动组件驱动上整形板41和下整形板4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可以使上整形板41和下整形板42分别从电芯的上方和下方对电芯上形成的焊点进行整形,保证极耳表面的平整度。

优选地,整形升降驱动组件可以包括上整形驱动件和下整形驱动件,上整形驱动件用于驱动上整形板41升降,下整形驱动件用于驱动下整形板42升降。上整形驱动件和下整形驱动件均具体可以是整形气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整形升降驱动组件还可以是整形电机与丝杠螺母副,也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通过设置整形水平驱动件43,当完成对电芯的整形后,整形水平驱动件43可以驱动上整形板41和下整形板42在水平方向上向远离工作台2的方向运动,以为工作台2的旋转提供充足的空间。

进一步地,该电池生产线还包括检测装置5,如图12所示,检测装置5包括ccd检测件51和背光源52,ccd检测件51设置于工作台2的上方,用于检测完成整形的电芯的表面质量,背光源52位于ccd检测件51的下方,能够为ccd检测件51提供光照。背光源52具体为圆形结构,其位于电芯的下方,背光源52从电芯的下方对其进行照射,使得光线均匀环设于电芯的周围,起到更好的补光作用,以保证ccd检测件51的拍摄图像质量,从而提高检测的精度。

优选地,如图12所示,ccd检测件51可以设置于焊点整形装置4的上方,对电芯的整形作业和检测作业可以在同一个工位完成,简化该电池生产线的操作流程。

为使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线的方案更加清楚,结合图1-图12,简述该电池生产线的工作流程:

(1)第一抓取装置3抓取第一上料机构61上的待焊接的电芯,转移至第一定位件的上方,对其进行位置识别,然后第一抓取装置3将待焊接的电芯转移至工作台2的其中一个第二承载机构上;

(2)旋转驱动机构22驱动转盘21转动至柔性电路板上料工位,第二抓取装置抓取第二上料机构上的柔性电路板,转移至第二定位件的上方,对其进行位置识别,柔性电路板上料工位上设置的夹具启闭机构8驱动夹具241打开,第二抓取装置将柔性电路板放置于对应的夹具241内,然后夹具启闭机构8驱动夹具241闭合,以夹紧柔性电路板;

(3)旋转驱动机构22驱动转盘21转动至pcm上料工位,pcm上料工位上设置的夹具启闭机构8驱动夹具241打开,操作人员将pcm板放入夹具241内,然后夹具启闭机构8驱动夹具241闭合,以夹紧pcm板;

(4)旋转驱动机构22驱动转盘21转动至焊接工位,根据电芯上两个极耳之间的距离,调节第一压紧组件121和第二压紧组件122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一压紧组件121和第二压紧组件122分别压紧两个极耳于第一承载机构24上,然后焊接升降驱动组件111驱动焊接组件112上下运动,以调整焊接组件112与第一承载机构24之间的距离,焊接组件112发射激光将柔性电路板和pcm板焊接于电芯的极耳上;

(5)旋转驱动机构22驱动转盘21转动至整形工位,整形水平驱动件43驱动上整形板41和下整形板42沿水平方向靠近工作台2,上整形驱动件驱动上整形板41向下运动,下整形驱动件驱动下整形板42向上运动,以将完成焊接的电芯上的焊点进行压合,然后上整形驱动件驱动上整形板41向上运动,下整形驱动件驱动下整形板42向下运动,整形水平驱动件43驱动上整形板41和下整形板42沿水平方向远离工作台2;

(6)旋转驱动机构22驱动转盘21转动至检测工位,通过ccd检测件51对电芯表面进行拍摄,检测焊接质量是否合格;

(7)旋转驱动机构22驱动转盘21转动至电芯上下料工位,夹具启闭机构8驱动夹具241打开,第一抓取装置3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性地将电芯转至至下料装置上或者次品传送装置7上。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