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6073发布日期:2020-06-09 19:2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五金模具的改进,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翻边成型快捷、效率高,同时方便脱模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很多钣金类工件,通常会有翻边;翻边的成型一般采用五金成型模具来实现,所述五金成型模具,包含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翻边成型的结构的内侧一样,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翻边成型的结构的外侧一样;工作时,翻边成型后会包在凸起上,不易取下,造成脱模困难,甚至出现无法脱模的情况,影响生产的继续进行。

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翻边成型快捷、效率高,同时方便脱模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翻边成型快捷、效率高,同时方便脱模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包含上模、下模和第一滑块;所述上模和下模相对设置;所述上模的下表面设有插刀,所述插刀的头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斜面倒角;所述下模上表面上水平地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可在导轨上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滑块上表面的右端水平地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第二滑块的本体的端部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第二滑块的本体组合呈u形;所述第二滑块的中心部设有通槽,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竖直地设置有缺口部;所述第一滑块的下部设有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块上表面的右端水平地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位于第一滑块的本体的端部的外侧;所述第一滑块上表面的左侧设有斜面倒角,所述第一滑块的斜面倒角与插刀的右侧斜面倒角对应;所述滑动部设置在通槽中;所述滑动部能沿所述通槽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滑块的滑动部的上部部分位于缺口部中,以便第一滑块能沿通槽移动,同时第二凸起位于第二滑块的上部,所述第二凸起也随第一滑块移动;所述第一凸起高于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的最小间距为一个工件的翻边的厚度;所述第二滑块的左端设置有复位块,所述复位块能随第二滑块在导轨上移动;所述复位块上表面的右侧设有斜面倒角,所述复位块的斜面倒角与插刀的左侧斜面倒角对应;当所述插刀从复位块和第一滑块之间插入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向运动,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配合将翻边的下部由竖直状态折弯成水平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左端部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复位块上水平地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导轨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挡块,所述第一弹簧挡块上水平地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螺纹孔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一螺丝,所述第一螺丝再穿过第一通孔后锁紧在第一螺纹孔中;所述第一螺丝的头部套设有第一弹簧垫片,所述第一弹簧垫片与第一弹簧挡块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同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螺丝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丝上套设有第一等高套筒,所述第一等高套筒的头部套设有第一弹簧垫片,所述第一弹簧垫片与第一弹簧挡块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同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等高套筒上。

优选的,所述导轨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弹簧挡块,所述第二弹簧挡块上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沿第二弹簧挡块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同时所述第二滑块的右端设有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第四通孔的中心对应,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所述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分别穿过有第二螺丝,所述第二螺丝对应地锁定在第三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中;每个所述第二螺丝上分别套设有第二等高套筒,每个所述等高套筒的头部分别套设有第二弹簧垫片;所述第二弹簧垫片与对应的第二弹簧挡块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等高套筒上。

优选的,所述下模的上表面的右部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水平设置,所述放置板固定在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上;所述放置板用来放置有工件,所述工件的一端设有呈直角的翻边;所述翻边置于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之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翻边成型快捷、效率高,同时方便脱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的第一滑块的主视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的第一滑块的右视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的复位块的左视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的第二滑块的主视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的第二滑块的右视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的第一弹簧挡块的左视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的第二弹簧挡块的右视放大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1、上模;2、下模;3、复位块;4、第一滑块;5、第二滑块;6、插刀;7、第一螺丝;8、第一等高套筒;9、第一弹簧垫片;10、第一复位弹簧;11、工件;12、第一弹簧挡块;13、第二弹簧挡块;14、第二复位弹簧;15、第二螺丝;16、第二等高套筒;17、第二弹簧垫片;18、第一凸起;19、凸台;20、导轨;21、通槽;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24、第三通孔;25、第四通孔;26、第一螺纹孔;27、第二螺纹孔;28、第三螺纹孔;29、放置板;30、翻边;31、第二凸起;32、缺口部;33、滑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包括:上模1、下模2和第一滑块4;所述上模1和下模2相对设置;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设有凸台19;所述凸台19的下表面竖直地设有插刀6,所述插刀6的头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斜面倒角,以便插刀6能方便地插入;所述下模2上表面的中间部水平地设有导轨20;所述导轨20上设有第二滑块5,所述第二滑块5可在导轨20上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滑块5上表面的右端水平地设有第一凸起18,所述第一凸起18位于第二滑块5的本体的端部的内侧,并且所述第一凸起18位于第二滑块5的本体组合呈u形;所述第二滑块5的中心部设有通槽21,所述第二滑块5的一端竖直地设置有缺口部32;所述第一滑块4的下部设有滑动部33,所述第一滑块4上表面的右端水平地设有第二凸起31,所述第二凸起31位于第一滑块4的本体的端部的外侧;所述第一滑块4上表面的左侧设有斜面倒角,所述第一滑块4的斜面倒角与插刀6的右侧斜面倒角对应;所述第一滑块4的左端部设有第一螺纹孔26;所述滑动部33设置在通槽21中;所述滑动部33能沿所述通槽21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滑块4的滑动部33的上部部分位于缺口部32中,以便第一滑块4能沿通槽21移动,同时第二凸起31位于第二滑块5的上部,所述第二凸起31也随第一滑块4移动;所述第二滑块5的左端设置有复位块3,所述复位块3能随第二滑块5在导轨20上移动;所述复位块3上表面的右侧设有斜面倒角,所述复位块3的斜面倒角与插刀6的左侧斜面倒角对应;所述复位块3上水平地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导轨20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挡块12,所述第一弹簧挡块12上水平地设有第二通孔23;所述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以及第一螺纹孔26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通孔23内设置有第一螺丝7,所述第一螺丝7再穿过第一通孔22后锁紧在第一螺纹孔26中;所述第一螺丝7上套设有第一等高套筒8,所述第一等高套筒8的头部套设有第一弹簧垫片9,所述第一弹簧垫片9与第一弹簧挡块12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0,同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0套设在所述第一等高套筒8上;当所述插刀6下移且其右侧的斜面倒角接触第一滑块4的斜面倒角时,所述第一滑块4向右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螺丝7往右移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0被压缩;当所述插刀6上移且右侧斜面倒角离开第一滑块4的斜面倒角时,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0复位,推动所述第一螺丝7左移,同时第一滑块4复位;所述导轨20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弹簧挡块13,所述第二弹簧挡块13上设有第三通孔24和第四通孔25,所述第三通孔24和第四通孔25沿第二弹簧挡块13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同时所述第二滑块5的右端设有第二螺纹孔27和第三螺纹孔28,所述第二螺纹孔27与第四通孔25的中心对应,所述第三螺纹孔28与所述第三通孔24对应;所述第三通孔24与第四通孔25分别穿过有第二螺丝15,所述第二螺丝15对应地锁定在第三螺纹孔28和第二螺纹孔27中;每个所述第二螺丝15上分别套设有第二等高套筒16,每个所述等高套筒16的头部分别套设有第二弹簧垫片17;所述第二弹簧垫片17与对应的第二弹簧挡块13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4,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4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等高套筒16上;当所述插刀6下移且其左侧的斜面倒角接触复位块3的斜面倒角时,所述复位块3向左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滑块5和第二螺丝15一同向左移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4被压缩;当所述插刀6上移且其左侧的斜面倒角离开复位块3的斜面倒角时,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4复位,推动所述第二螺丝15右移,同时所述第二滑块5与复位块3复位;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的右部设有放置板29,所述放置板29水平设置,所述放置板29固定在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上;所述放置板29用来放置有工件11,所述工件11的一端设有呈直角的翻边30;所述翻边30设于第一凸起18与第二凸起31之间;所述第一凸起18高于第二凸起31;所述第一凸起18与第二凸起31的最小间距为一个翻边30的厚度。

使用时,首先将所述工件11置于所述放置板29上,并固定,并所述翻边30置于第一凸起18与第二凸起31之间,然后将上模1下移,当所述插刀6左端的斜面倒角首先接触复位块3的斜面倒角时,推动所述复位块3左移,同时复位块3带动所述第二滑块5和第二螺丝15左移,所述第二滑块5的第一凸起18顶住所述翻边30的右侧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4左移并被压缩;接着插刀6继续下移,当所述插刀6右侧的斜面倒角接触第一滑块4的斜面倒角时,所述第一滑块4右移,所述第一滑块4带动第一螺丝7同时右移,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0右移,并被压缩,所述第二凸起31将翻边30的下部由竖直状态顶弯成水平状态,工件11完成翻边30的成型;此时所述插刀6上移,所述插刀6首先离开所述第一滑块4,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0复位,推动所述第一螺丝7左移复位,继而第一螺丝7带动第一滑块4左移复位;再接着所述插刀6离开复位块3,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4右移复位,推动所述第二螺丝15右移复位,从而第一螺丝15带动所述第二滑块5右移复位;松开已经成型好翻边30的工件11,取出即可;如此反复,即可连续工作。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便脱模的翻边成型模翻边成型快捷、效率高,同时方便脱模。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